APP下载

传统编辑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探究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应当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紧随其后,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在2016年年底成功试点带动了全国的“融媒体热”,全国各县级融媒体开启了“中央厨房”运行机制新尝试。融媒体的大行其道既是传统媒体的一个机遇,也是新闻发展路上的一次挑战。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优势与短板并存,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生产传播流程的“把关人”,该如何优化创新,实现其自身全新的新闻价值,为自己的媒体转型探索出行之有效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之路,是所有媒体人都应慎思的话题。

融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概念,它强调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具有共性又能够实现互补的不同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通过不同方位的全面整合,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期衍生的产物。这种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是平台的全方位整合和新闻制作流程的再造,也对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编辑的工作带来新的变革。

融媒体时代编辑工作变化

在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新闻编辑要凭借自身较强的新闻编辑素养能力,坚守“内容为王”的法则,对整个新闻生产过程进行“把关”,以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最大化。而在传播业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互联网极大程度地缩减了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介的传播优势。在融媒体的全新尝试下,新闻编辑不仅是一个把关人,更加成为融媒体平台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中心角色,负责统筹不同媒介平台,将相同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呈现与分发,以满足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的多层次新闻需求,收获最佳的传播效果。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相较,融媒体编辑工作呈现如下变化:

基本工作职责变化。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彻底打通了不同传媒介质之间的基本界限,它能够承载的新闻信息容量无限扩大:文字、图片、影像视频、声音、现场画面……所有介质可以同时呈现,直观立体,维度层次丰富,时空跨度得到延展。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加便捷,传播效果更佳,需要编辑具备的能力更加多元。

在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中,新闻编辑在传统新闻制作周期较长的基础上,侧重的是新闻的深度与厚度,但在融媒体建设中,编辑需要分析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方的最佳优势,规避传播效率较低的方式进行新闻编辑,以适应不同媒介传播的需要,实现“一次采集,多元供稿,多渠道发声”。新闻编辑将整个平台进行全方位整合以实现新闻制作流程再造,优化配置统筹分配所有资源,大大提升了采编质量与效率。

媒体融合的观念与时俱进。要赶上融媒体热潮,成功建设融媒体的前提是新闻从业者应从观念上主动树立新闻编辑业务重构的自觉性和一种与传统新闻传播相同的平等的传播理念。网络媒体带来的是“一人一媒”的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向外散发新的传播能量的节点,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融媒体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区分融媒体建设与媒介融合的区别,充分调动创新能力,采取更加全面的态度对待融媒体,而非仅仅是学习媒介主题的统合和报道方式的改变。融媒体不单是新闻媒体行业的一种改革创新,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释放市场活力的一剂良药。及时更新融媒体观念的新闻编辑,更能够掌握新闻的活力,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更能够找到自身职业角色的存在价值,更加成功地进行媒体的优化转型,整体把握行业发展前景,重点突出深度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观念的更新还包括更多的对比吸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不断提升各方面综合能力。就融媒体发展前景而言,国外的许多经验走在前列。新闻编辑要懂得吸收国外成功的实践及理论,系统性地对当前行业现状进行研究学习,才能够真正把握融媒体的发展前景。

新闻行业依托的技术变化。网络技术的成熟完善一方面支撑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变革;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媒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技术的发展是融媒体建设的基础。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是网络时代融媒体编辑工作的着力点。在融媒体时代的专业新闻编辑不仅需要高超的新闻编辑专业能力,更是掌握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形态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新闻编辑的数字化思维和网络信息技能,是新闻编辑角色转型的必由之路。当新闻编辑正确地掌握网络传播特点规律,具备了数字化思维,才能够根据自身优劣势构建全媒体产业发展战略。

融媒体时代更凸显新闻生命。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一点在融媒体时代也不会有变化,甚至表现更加突出。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削弱了其自身的含金量,在这种情况下,网民更加渴望得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生命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加上网络时代的阅读准入门槛较低,网民市场复杂而庞大,传播效率和速度显著提升,这也是“后真相时代”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加上信源冗杂,不同的媒体从不同形式和角度会对同一事件做出截然相反甚至前后矛盾的报道。因此,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度更需要新闻编辑去准确把握。

新闻编辑工作职能变化带来的问题

虽然网民(或者可以称为新闻用户)依赖互联网,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成为他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但从根本上,网民仍对网络信息存疑:真实性值得考量、权威性没法与传统相较、深度也无法做到刨根问底。对于新媒体,用户更多地呈现不信任态度。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编辑生产流程需要进一步整合。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生产流程应注重在流程、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有所变化,由之前的抢独家、拼时效转为全方位、多维度的大纵深全景式报道,将某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变化机理,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含义复现和还原出来。融媒体的编辑生产不仅是把某条新闻内容以多种形式分发出去,更核心的是依据各形式特点打造出新内容。这就要求搭建采集、制作、加工、共享等多环节一条龙的生产业务流程,实现新闻内容生产技术化、制作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便捷化的编辑平台。

对编辑的能力要求提高。进入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要及时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起融媒体素养。新兴媒体结合传统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优势,使得新闻编辑业务呈现出更为丰富、全面的发展态势,现今的信息编辑,更侧重于图文并茂的报道,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业态的转型,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个人就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唯有掌握多媒体传播技术,才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占先机。如若新闻编辑工作者要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需求,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则必不可少,例如驾驭有声语言和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的技术、熟识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技巧、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等。一言以蔽之,新闻编辑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掌握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两把刷子”,让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我所用。

结语

在网络初兴之时,有人预测传统媒体将在5年之内消失(这里指报纸),但在网络时代来临的20年过去了,传统媒体并未消失,而是以全新的融合形式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带动媒体不断变革的今天,媒体融合势不可当,传统媒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和挑战,并走在不断适应新技术、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需求的转型升级之路上。可以预见的是,融媒体会迅速成为广大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编辑作者的作用也因此会变得越发重要和突出。也正因为此,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标准、方式来看待与评价编辑群体的职业转型,全新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新闻编辑业务重构成功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浅析传统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媒体PK新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