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文化传播研究
——以《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为例
2021-11-14□
□
由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冰雪运动文化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对于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而言,大众传播媒介无疑承担着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媒体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中也因此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责任。为响应国家颁布的政策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人民网体育频道从2020年1月开始播出旨在全面展示中国人冰雪梦的系列微纪录片《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文化传播的背景要素
国家政策支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 (2016-2025)》《“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文件,均提到媒体要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大力宣传冰雪运动,进一步拓宽冰雪文化传播渠道等措施。
经济发展推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关体育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自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人民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文化需求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改善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不平衡以及当前群众基础薄弱的现状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媒体积极参与到对冰雪运动以及冬奥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当中,满足人们对于包括冰雪运动文化在内的文化需求。
社会文化渲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同时期的文化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特征,冰雪文化也不例外。在我国,冰雪运动起步相对较晚,同时冰雪运动的普及率也有待提高,但在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的机遇下,人们对于冰雪运动文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议程设置理论”和“涵化理论”提示人们,基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大众传播媒介肩负着传播冰雪运动文化的重要责任。
媒体环境助力。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建构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体系,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进行跨平台、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这样不仅可以打破文化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扩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速度,而且可以通过可视化、互动性的形式大大提升传播效果,从而可以实现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的文化传播特征
简短、真实的微纪录片。贡布里希曾提到“图像具有提供最大视觉信息的能力。”因此,冰雪运动相关的视听传播对于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相对于传统纪录片,微纪录片更突出“微”的特征,在继承“真实”这一特征基础上,拍摄主题和内容制作等方面更为简单,更加适合碎片化传播方式。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和流媒体的发展,“微纪录片”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正是以简短的时长、微观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来传播、展示冰雪运动文化。
全方位、多角度的冰雪主题。为全面展示中国人的冰雪梦,《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包括:冰雪运动爱好者、冰雪运动教练、冰雪运动进校园、冰雪运动进社区、冰雪运动背后故事、冰雪运动推广人、冰雪运动媒体人、不退役的冰雪人、冰雪运动中国制造、不分国界的冰雪人十大主题。分别讲述发生在校园里、社区中老百姓的冰雪故事,普及大众冰雪运动中关键人物、冰雪运动教练的故事,揭秘冰雪运动的幕后故事,讲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先行者和推动者、退役后的运动员继续参与大众冰雪运动,以及报道冰雪运动媒体人的故事,讲述国产冰雪品牌,以及世界各国冰雪人参与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中的故事等,深度挖掘冬奥和冰雪运动中各个领域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全面展示冰雪文化。
一系列主题故事的阐述,不仅可以使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更加立体和丰富,从而使人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冰雪运动,而且同时可以让受众更好了解冰雪运动的文化内涵。
平民化、接地气的叙事视角。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在新媒体和新传播技术应用与普及的背景之下,为保证良好传播效果,微纪录片大多以受众日常生活为题材。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主要传播阵地以具有海量受众的微信、微博及短视频APP为代表,因而平民化、接地气的叙事视角变得尤为重要。
当传统主流媒体的叙事从以往高高在上的角度变得平民化、接地气,从受众的真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人物和事迹,以普通人的视角、新颖的图像和亲民的语言记录,将冰雪运动文化的宣传普及以一种全新的风格与人民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时,可以吸引更多注意力。每集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录一段普通人的冰雪小故事。《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通过讲述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冰雪故事传播冰雪运动文化,以平凡的视角讲述各领域的事情和感触,可以更好引发人们的共情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将传播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有温度、有深度的意义传达。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是“涵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因而,媒体对真实故事的朴实记录,对大众参与冰雪故事的热切关注,对普通人冰雪梦的深情表达,以“提供娱乐”的形式传播冰雪运动文化,可以让人们对冰雪运动文化的认识形成于潜移默化之中,并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冰雪小故事,但在有限的时长当中,《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传达出的则是更加深刻的中国冰雪大故事。如在“冰雪运动进校园”板块中《让孩子们在校门口“打滑呲溜”》,不仅讲述了学校借助地理优势打造天然冰场使深山区的孩子可以开展冰球、滑冰等冰上运动,而且还体现出培养孩子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再如“不退役的冰雪人”板块中《雪板美容师》以因伤病而退役的前专业滑雪运动员李晓博为讲述者,以一个准“备战”的状态,通过“雪板美容师”这一职业以另一种方式迎接冬奥会的到来。正如《中国体育报》冰雪事业部主任、《冰雪界》杂志出版人王静所说:“节目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记录他们琐碎、平淡、平凡的冰雪故事,在国家发展冰雪运动的宏大主题下,用平实而温暖的个人叙事,具象丰富了这一阶段的冰雪运动历史。有利于激发更多的普通人融入历史洪流,为冰雪运动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不可缺少的努力。”
跨平台、立体化的传播布局。“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无疑是促进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的关键力量,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应充分发挥“指路牌”“风向标”作用,向人民群众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推广冰雪运动文化。
在新媒体环境中,短小精悍的“微纪录片”尤其符合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契合新媒体传播渠道的特性。《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在人民网播出的同时,积极布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并联合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北京体育广播双奥之声、《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PP体育等形成立体化传播矩阵,在北京冬奥组委官网以中英双语的形式上线,全方位、多平台扩大传播力度。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体育因其自身特性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减缓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正因如此,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体育类短视频拥有极高的热度,体育文化包括冰雪运动文化在内的传播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结语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筹备期的文化传播仍在继续,各级各类媒体持续承担着传播冰雪文化的责任。《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每年推出100集微纪录片,讲述有温度的冰雪故事。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北京冬奥会筹备期的文化传播策略需应时而变,不断强化各种传播类型的优势,从而才能焕发出更多活力,实现更加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