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优势与困境研究
2021-11-14□
□
观察类综艺从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排在同时段前列,并且常居首位,以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我家那闺女》为例,第一季于2019年1月5日至3月23日(寒假期间)每周六22:00播出,收视率常在0.7%-1%左右,在同时段的综艺节目等中占绝对地位,在芒果TV客户端的网络播放量达12.7亿次。在2020年1月23日《我家那闺女》第二季播出后,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播出时间不定,通常为每周五22:00,虽在收视率方面相对稳定,无较大突破,但也能基本维持在0.7%-0.8%左右,观察类综艺的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观察类综艺的传播策略
观察类综艺能从众多类型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是它除了运用综艺节目的通用宣传策略,如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联动播出,参与者自身运用微博等平台实时宣传以及微博热搜互动等方法以外,还对节目受众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放大明星生活,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此类节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明星的日常生活细节放大处理,让受众可以观察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的明星光鲜亮丽生活的另一面。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指出,应该将受众看作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看成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在2020年1月24日播出的《我家那闺女》第二季第一期中,演员王鸥由于刚开始不适应家中每个角落都安装了相机,在家时有些不知所措,在客厅、厨房、卧室开灯关灯,来回走动,以及在读书会开始之前。节目对她即将面对台下观众时的紧张情绪的重点刻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使受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一种同理心,由此延伸至自身在当众演讲、汇报等状态下的紧张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在1月31日播出的第二期中,王鸥和倪妮在吃饭时谈到的生发液击中了很多80后、90后受众的内心。在当今“脱发”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困扰,在节目中谈及脱发一事,激发受众的认知需求,而青年人群也正是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节目播出当晚词条“王鸥生发液”便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许多网民在评论区纷纷追问生发液的详情。在节目中谈论生发液或许只是王鸥的一时兴起,但正是由于这种不经意时的谈话,比精心编排的情节更能吸引受众,这也是观察类综艺的魅力所在。
加入代际观察,扩大受众接受范围。观察类综艺不仅是观众对明星的生活进行观察,还包括在第二演播厅中主人公的父母的观察,或是《妻子的浪漫旅行》系列节目中丈夫对妻子的旅行生活的观察。通过观看自己孩子(妻子)的视频,同时与主持人之间进行谈话也是观察类综艺的特点之一。在谈话的过程中,通过与之有代际关系的父母的角度对孩子的生活进行观察,突出“亲情”这个关键词,使这部综艺在吸引青年受众的同时,也能获得很多中年用户的青睐。抑或是通过丈夫的角度对妻子的观察,在以女性受众为主的综艺节目中,扩大男性受众所占的比例,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不仅能看到这些明星的日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双重叙事的策略看到在父母(另一半)眼中主人公的另一面。
《我家那闺女》第二季主人公之一的林允在大众眼中一直是一个可爱开朗的“小公主”形象,但是通过林允爸爸的讲述人们才了解到,林允其实是在十几岁时便离开家自己出门闯荡,吃过一番苦头之后才获得了如今的成就。在谈话中聊到比较严重的生死问题时,蒋梦婕爸爸的观点“慢慢地老,快快地死”打动了很多人,也表达出很多父母的心声,没有一定的思考和生活阅历很难有这样的体会。由此人们可以看出,通过主人公父母的补充,不仅能让观众看到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扩大节目受众年龄范围以及引发受众同理心等方面都起到了正向作用。观察类综艺节目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层年龄段的潜在受众慢慢过渡为现实受众,在广泛的综艺节目类型中,做成一个老少皆宜、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视节目,才最终使其在收视率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观察类综艺的发展困境
我国的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较晚,大约于2018年到达元年,主要是由于韩国综艺《我家的熊孩子》在中国口碑良好,我国受其影响,再结合本土发展环境后才开始制作此类综艺。《我家的熊孩子》是从2016年7月20日开始周播,并且一直在持续更新,曾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SBS演艺大奖和年度最佳节目奖,在豆瓣APP上的评分高达8.8分,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而中国所翻拍的《我家那闺女》《我家那小子》系列综艺节目最高也仅有《我家那小子》第一季的6.7分,除此之外还有《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获得的6.9分。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此类综艺第二季的评分往往低于第一季,如《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第一季评分分别为6.7分和6.5分,而到了第二季却双双跌至6.1分和6.0分,收视率也有下滑倾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节目创新性不足,“剧本化”明显。首先就节目的主要访谈话题来说,主要集中在“催婚”这个话题上,使得一个应该以“亲情”为关键词的节目逐渐演化成一档催婚节目。上文说到,综艺节目的大部分目标受众本身就是青年群体,而“催婚”这个话题显然更适合中年观众,作为一档亲情观察类成长节目,在节目的深度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思考。
其次是节目有剧本化及过度煽情倾向,如《我家那闺女》第二季中,王鸥和倪妮一起用餐、林允和王大陆一起出游、林允和张蓝心的见面等,很明显都是节目组为了节目的话题性所安排的嘉宾,此举虽然可能使节目的关注度更高,更具有新鲜感,但是观众观看时,有些镜头则略显尴尬。虽然此类现象在《我家的熊孩子》中也略有体现,但在邀请嘉宾和主人公的亲密度以及剧情的连贯性方面,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创新是一档综艺节目能够高质量延续下去的源泉,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观察类综艺节目,不能仅浮于表面,而是要在话题深度和节目的真实性等方面真正有所创新。博人眼球和综艺感固然重要,但这也是大部分综艺节目的噱头,对于此类综艺节目来说,节目的清楚定位然后再下足功夫才是更重要的。
嘉宾设置不具有长期性。和国内观察类综艺不同,韩国的此类综艺并不是以季为单位来播放,而是一直持续不间断地周播,除非有一些特殊原因,否则主人公一般很少更换。而国内一般是每一季都会更换嘉宾,这样做固然可以提升受众关注度,打造新的热点,却缺少长期性,很难让受众看到主人公长期真正的生活,而主人公为了在有限的播放时长中展现更完美的自己,拍摄时表演性会更强,缺少平淡并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家那小子》在嘉宾方面也进行了一番尝试,不过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钱枫、陈学冬和武艺作为连续两季《我家那小子》的参与者,在第二季的出演并没有特别出彩。陈学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冒险,在此基础上制造各种悬念;而武艺则还是与朋友的聚会,通过回忆杀夺人眼球。然而,这样反而没有新面孔于小彤的关注度高。由此可以看出,一档成功的观察类综艺节目,想要长期吸引受众的关注并使受众保持新鲜感,还应具备真人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真实性。一味树立人设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在展现真实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才能真正使节目保持较好的口碑,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观察类综艺的制作一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如在《我家那小子》第二季中,在一直以来都是以单身嘉宾参与的节目里,加入已经有女朋友的于小彤作为嘉宾之一,凭借其与陈小纭的恋情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在节目播出时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榜。在《我家那闺女》第二季中由于嘉宾的特殊性,观察团成员从前几季具有代际关系的亲人到本人或经纪人。除了嘉宾设置方面的变化,在《我家那闺女》第二季从2020年3月13日开始的第五期节目中,创新性地以“云录制”的方式进行录制,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新的话题。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中,综艺节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需要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获得经验上的积累,寻找如何在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契合受众的精神需求,将制作节目的关注点放在节目的质量与受众的需求上。只有直面挑战,积极追赶时代发展的脚步,才有机会赢得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