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阶段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实践
2021-11-13肖丽君王明娟王玲玲李玉红毛淑芳
肖丽君 王明娟 王玲玲 李玉红 毛淑芳
摘 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从师资培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能力、人文思政素养五个关键点,構建基础医学阶段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能力素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为医学院校和相关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基础医学阶段;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8-0169-04
Abstract: Oriented b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by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as the core, we establish talents cultivating system in basic medicine learning phase based on five key poin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methods reform in class, practic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ideas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lleges
Keywords: basic medicine phas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alents cultivating system
基础医学是医学类院校教育的基石,基础医学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后期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1]指出,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领域: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承德医学院是地处少数民族较为聚集和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地方医学院校,我们的办学定位要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我们地方医学院校提出的时代要求。要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实现由知识本位的教育模式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也必然对基础医学阶段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和应用,逐渐构建起基础医学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通过师资培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通过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人文思政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养学生成长为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旨在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研究提供参考,为相关专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
育人先育师,强校先强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资培养,以期多维度多层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建立闭环督导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学校多年来坚持进行的三阶段教学检查工作要求,基础医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部系内教学督导体系:成立基于学科组的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组,建立了适用于本部系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文件管理体系(包含教研室、实验中心、年级办),按照工具表对教研室、实验中心、年级管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以督导组长负责制的形式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多阶段、闭环督导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另外,基础医学院还建立健全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如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过程性考核方案、青年教师考核及试讲制度等等。在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对师资的浸入式管理和培养。
(二)“四结合”模式青年教师培养
基础医学院以学校-院系-教研室-个人发展“四结合”培养模式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在新入职阶段,教师一般不予安排教学任务,学校会针对新教师进行系列培训,如:校情校规、师德修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启航、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艺术、观摩教学与微格教学实践、个人总结交流等方面;在基础医学院层面,会进行基于学科组的综合培养,如组织安排相关学科课程听课、教学研讨、观摩教学、学术讲座、学科集体备课等;在教研室,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进一步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即每位教师从新入职开始,在其全过程成长阶段(入职五年内),教研室会选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从课程内容、教学技巧、课件制作、学科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的教学能力辅导;对于青年教师自身,会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总结的方式指导其成长,如一年、三年、五年个人发展计划及总结,结合部系考核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管理。通过这种“四结合”培养模式,实现纵横结合的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育师模式,为其将来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