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11-13薛志鑫
薛志鑫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理念深入到了每一名教师的心中,并在具体学科教学工作中得以落实和体现,使得如今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中学习更多知识,接触更多信息,逐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当作主要目标,并在此期间让学生获得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并且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渗透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师生互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浓厚的兴趣,从而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情境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达成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目标,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综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效果,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执教《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当中,哪些物品能够被视为哪种集合图形。比如圆形的钟表、长方形的手机、电脑显示器等等。随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用动画的方式将其抽象化为不同的集合图形。这样一来,教师就创设出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了解集合图形的性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七桥问题”,并延伸怎样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否可以被一笔画出。
二、把握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知识,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但是教学重难点内容由于难度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重难点知识时感到非常困难,力不从心。由此可见,教师是否能够带领学生高效的掌握重难点知识,是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此,教师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接看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教学视频,结合动画演示、实际操作等不同的方式,讲解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讲解基础内容,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初步认识。随后,教师便可以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暂停,再由教師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逐步的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当中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工作的部分,着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却出现了评价内容千篇一律、过于浅显等问题,导致教学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教师需要真正的重视教学评价,并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更加可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首先,教师要积极完成教师评价的部分,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反馈的观察,做出初步评价,随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价,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采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接下来,教师需要拓展评价方式,组织学生同桌、前后桌之间互相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的维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自己,准确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主动改进,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只有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实践和探索,引导学生权利配合,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逐渐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闵晓颖.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59.
[2]党长江.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