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弯弯何处寻
2021-11-13董道涛编辑王旭辉
◎ 文 | 董道涛 编辑 | 王旭辉
人类逐水而居,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用河水煮饭、浣洗和灌溉,在河边散步,去河里游泳,跟爷爷钓鱼,这些跟家乡小河有关的活动,构成了我们孩童时代记忆的大部分,承载着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乡土情怀。
河流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河中的沙子也是除钢筋外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原料。相较于山沙和海沙,河沙杂质少,不含粘土和腐蚀盐分,非常适合用作混凝土材料。此外,河沙开采对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要求不高,在粗放的资源开发期,大量人员加入河沙开采队伍,河沙开采行业迅速迎来繁荣。伴随着一轮轮的建设高峰,高低错落的楼房在城镇拔地而起,曲直宽窄的道路四通八达,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
忙碌的采沙场
不过,当人们回到家乡,往往会发现曾经的河滩荡然无存,河床被挖得坑坑洼洼、面目全非。实际上,河沙滥采不仅破坏了人们对河流的童年记忆,而且会引发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害。
天然条件下,河流上游较陡,流速高,河水侵蚀能力和搬运泥沙的能力较强。进入下游后,河流水量增加,但由于坡度变缓,流速降低,从上游搬运的泥沙容易发生堆积,形成河床。洪水期河流动能大,是塑造河床的主要时期,平水期河水对洪水期河滩进行改造,是塑造河床的渐进时期。除流速和河流水位变化以外,环流亦是河床形成的关键。环流有两种,包括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是环流轴线与水流方向平行的永久性环流,它是由弯道离心力、地球自转和冲淤变化引起,分单向、双向和多向环流;漩涡流是一种环流轴线垂直于水面的半永久性环流,是由河岸突角和河床粗糙引起的。
泥沙堆积成的河床可以分为边滩、心滩和沙洲。边滩位于河曲凸岸,由横向环流的底流首先侵蚀凹岸,并将泥沙横向搬运到凸岸堆积而形成。随着边滩不断长大,河流弯曲程度逐渐增加,河道变得像蛇曲一样,直到某次洪水期间发生裁弯取直。湖北嘉鱼簰洲湾就是蛇曲的典型,蛇曲围起来的陆地就是由边滩构成的。
河流中的横向环流和涡流、河床形成与剥蚀示意图
当河道突然加宽,或河床底部有障碍物(如暗礁),引起流速下降(或与双向环流有关),这时会在河床中形成水下不稳定泥沙堆积体,称为心滩,当心滩稳定下来并露出水面,则称为沙洲,武汉天兴洲和长沙橘子洲就是由河流形成沙洲的典型。
在自然条件下,流动的河水会与边滩、心滩和沙洲,以及人工堤坝和其它周边条件逐渐适应,达到相对平衡,使河床保持相对稳定。但这种平衡并不稳定,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导致灾害。
规模不断扩大的采沙活动,尤其是屡禁不止的盗采滥采活动,会破坏河床稳定性。当人类破坏了原本的河床形态后,河流主流线则开始摆动,以期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中,与原河流相适应的堤防工程将面临加速侵蚀,原规划的航道也不再适应航行,这些不可预知的变化无一不给人类生产活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无序的采沙活动,往往在河床底部留下大量深坑,这些分布极不规律,无人知晓的深坑会诱发河水形成环流轴垂直水面的漩涡流。当人们在他们本已熟悉的河流中戏水游泳时,毫无防备之间就会触及这些漩涡,进而发生溺亡事故,这些事故见诸报道段,不绝于耳。
无序采沙不但在河底留下深坑,对就地粗筛留下的粗大卵石的处理也毫无科学认识,往往随意堆积在采沙船周围,在留下大量深坑的同时,又在河床上“建造”了大量石锥,水下的石锥如同暗礁,是过往小型船只的梦魇。高出水面的石锥就像芒砀山的坟包,破坏了河流的自然景观。
大规模无序采沙还可能会影响局部的水文环境。鄱阳湖是长江的吞吐湖,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湖水经由湖口河道注入长江,当江面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倒灌进入鄱阳湖,这构成了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文平衡。但近年来观测发现,鄱阳湖口水位下降了数十厘米,其开始下降的时间与湖口河道大规模采沙高度重合。数据显示这期间鄱阳湖入水量实际增加了4%,鄱阳湖泄流能力增加了接近2倍,可见,湖口地区平均每年2.4亿立方米的采沙活动,已经改变了区域水文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不尊重自然规律的经济生产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被破坏的环境又会损害经济和社会利益。在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我们对长江实施的“十年禁渔”已经开始收到成效,而对于河床保护,也应该提出和实施更加具体和严格的河流保护方案,规范河沙开采活动,禁止过度开采,加强对河沙替代品的推广等,让每个人牵挂的那条家乡小河恢复曾经记忆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