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困境与突破
2021-11-13卢新
卢 新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250109)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后,2018年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具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关系全局、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在整个振兴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2021年4月29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第二章用了12条(12至23条)专门论述产业发展,占了整部法律74条的近六分之一。这就十分有效地展示了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实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其次,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考察时指出,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要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才是农村工作的关键。我们政府在每年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中也都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为制定国家发展规划重要数据。
再次,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率是我国具备城镇化快速增长的基础条件。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虽然是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也带来农村“空心化”的现象,谁来种地,成了当下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产业振兴则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乡村产业得到发展、乡村产业实现振兴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青年人才不断外流的情况一直存在,留下的农民主体存在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进入新时代新时期,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改变这一农村人才能力与乡村振兴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迫切需要培养爱家乡、懂农业、爱农村的新时代农民。
2 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制约着农村产业发展。因为农村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农村而言,更是如此。因而,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如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多数农民对此认知程度较低。所以,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也制约农村产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青年不断外流流入城市的情况一直存在,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缺乏市场意识,思想观念保守,没有产业发展的经验,例如2016年青岛人才数据分析,“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青岛市总数的90%,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10%。”[1]由于农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小富即安”、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等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现象制约着新农村振兴的脚步。
第二,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乡村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突出,部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往往是看到其他地方的做法后,在不详细调研自己乡村的实际情况下,就取个名称,简单地去复制、去模仿,缺乏创新。例如农村大力发展的乡村农家乐旅游项目,采摘、观光、餐饮方面几乎是雷同的,就是简单的餐饮,再加上采摘、钓鱼、棋牌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既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经济也不能彰显各地的特色乡村文化。不仅造成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突出,形成农村产业的恶性竞争,而且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2]另外,农民因自身文化素质限制,很难通过农产品的再生产创造新的价值,这也是当下农村发展一个突出问题,这就直接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乡村产业发展。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无论是道路、自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是近年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兴设施,农村地区与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如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实现了村村通,但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低,养护不到位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地区道路问题层出不穷,“村村通”成了“村村痛”。物流方面,由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密度,在收取相同运费的情况下农村运送一单往往需要更高的运送成本,因而快递企业仅仅是将快递放在农村乡镇上的驿站,不能也不愿送货到家,因此我国农村特别是我国边远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在当下还是比较突出。
3 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路径
第一,大力培养乡村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青年不断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乡村人才与城市人才相比远远不足,就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来看,目前的乡村人才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全方位全类型的乡村人才队伍。首先是加强乡村治理人才,提高乡村治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加大渠道向大学生宣传,鼓励本地大学生学成归来回家乡支持工作。其次是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在互联网大时代中,电商销售是必不可少的,要培养掌握电商等新兴传播手段的互联网人才。培育农村工匠,发扬工匠精神,培养掌握独特水平的手工艺者、传统艺人,为打造独特的乡村产业服务。然后是加强培养乡村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知识水平,挑选出少部分人培养生产带头人,进而带动全体农民。打造出更合理的农作物生产体系,加大农作物的产量。最后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建设,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加强福利待遇,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员建设,对乡村卫生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与继续教育,再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提高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吸引具有更高专业水平的乡村医生,通过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建设来吸引其他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贯彻落实一二三产业融合。把各个产业融合在一个大领域里,促进农村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制定一个长远详细的计划来进行指导,体现出政府的主导地位,还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来打造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政府还应当把产业融合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就能够就业,从而增加农村的劳动力数量。
切实推进产业融合,一方面,应加强产业链横向拓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我们国家未来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将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个在中国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要加大农业与文化、养老、体育、旅游相融合,就要大力建设新的多功能园区,增加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例如旅游数据,“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增长十分迅速。”[3]另一方面,应加强产业链纵向延伸。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创建全社会都能参与的现代智慧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产品搭乘现代信息技术的快车,实现线上线下交易,不断增加农产品销售额,从而促进农民实际收入的增长。
第三,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应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大农村设施建设与城市设施建设的政策同步投入。另一方面,要形成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的多元主体建设格局,带动多元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