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探究,“乐”游戏
——科学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1-11-13刘丹凤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铁丝区域科学

文_刘丹凤

(作者单位系昆山市裕元实验幼儿园)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对幼儿而言游戏既是放松身心的方式,又是学习与发展的渠道。本文拟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科学区域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投放趣味材料,创设适宜环境

材料是区角环境的灵魂,有了材料并将它们科学配置起来,幼儿才能愉悦地融入游戏中。只有游戏材料具备可玩性,区角才能够“活”起来。教师在创设适宜环境时,要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投放与各年龄段需求相符的材料。对于小班,教师投放了PVC 管、纸筒、塑料软管等各种管状材料,让幼儿开展“悄悄话”游戏。幼儿可以结对活动,一名幼儿在管子的一端说话,一名幼儿在另一端倾听,并尝试复述出前者所说的内容。对于中班,教师可以投放多个塑料筒、平面镜以及一个手电筒,让幼儿玩“镜子迷宫”游戏。幼儿将塑料筒连接起来摆放成不同的形状,将手电筒的光射入第一个塑料筒,尝试利用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使光照到另一个塑料筒中。对于大班,教师可投放塑料瓶、吸管、打气筒等材料,让幼儿玩“瓶子连起来”游戏。幼儿往第一个塑料瓶中打气,通过制造压力让水面升高,使水流到其他瓶子中去。这些材料既包含科学教育的价值,又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充满了童真的气息,可以吸引幼儿追寻科学的奥秘。

提供辅助图册,支持自主探究

科学区域游戏对知识性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幼儿要知道操作方法,才能够着手游戏。部分游戏的操作方法较为复杂,仅观察材料很难让幼儿理解。但如果直接由教师来告知幼儿怎样去玩,又可能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提供辅助图册,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游戏玩法。幼儿发现教师在区域中投放了新材料时,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和同伴讨论的方式来认识这种材料。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游戏活动的自主性,让幼儿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探究。这些辅助式的材料为幼儿的思考提供了支架,能够让幼儿的大脑“转”起来,发展幼儿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观察游戏行为,分析幼儿发展

“观察者”是教师在科学区域游戏中的重要角色,幼儿的游戏行为可以显示他们的经验发展水平。幼儿的经验基础具有差异,在游戏中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并适当解读,可以加深对幼儿的了解,进而为后续的游戏指导提供便利。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当发现值得注意的现象时,跟踪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可投放不同粗细的笔和不同粗细的铁丝,引导幼儿玩“弹簧的秘密”游戏,让幼儿将铁丝缠绕在笔上。最开始,幼儿随意选取笔和铁丝进行缠绕,只将其视为动手操作的游戏。一段时间后,幼儿开始开展有目标的探究活动,将较细的铁丝缠绕在笔上,再拿掉笔,按压弹簧,感受它的力量,然后将较粗的铁丝缠绕在笔上,重复同样的操作,对比后在记录纸上写下自己的发现。幼儿这样的游戏行为表明其观察能力较强、思维活动比较精细,能够专注地从事科学探究。而幼儿在真正着手开展探究前,有一段无目标的活动时间,表明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需要引导,教师要让幼儿在感知材料的情况下自主确立活动方向。

巧选介入时机,协助解决问题

区域游戏具有较高的自主性,然而科学探究活动毕竟较为复杂,幼儿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在游戏中可能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游戏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介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要将幼儿自主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

开展分享活动,深化内心体验

分享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回顾活动过程的机会,能够深化幼儿的内心体验。如幼儿晶晶在科学区玩过“愤怒的小鸟”游戏,介绍了自己的科学发现:“同样的勺子,如果我把比较大的小鸟放在勺子上,就能弹射得更远。”有时幼儿的表达不是关于探究结果,而是关于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如幼儿阳阳说道:“今天我玩了‘有趣的紫甘蓝’这个游戏,我发现玩游戏时一定要细心,比如盐水、白醋、雪碧颜色都是相同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弄错。每次拿了材料时,要记住自己之前拿的是什么。”教师则评价:“阳阳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很不错!”幼儿的分享往往可以引起其他幼儿的共鸣,因此教师也可以基于个别幼儿的表达组织讨论,使之成为全班幼儿的共同话题,以培养幼儿关于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发展幼儿热爱科学的精神。

总之,科学区域中的活动要求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教师要通过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并在活动全过程中把握好自身角色,为幼儿提供快乐的游戏体验。

猜你喜欢

铁丝区域科学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两长两短
区域发展篇
铁丝原来有多长
科学拔牙
熟练的侍者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