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斯拉电影火爆背后:观众的自我认同

2021-11-13程英瑞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哥斯拉巨兽群体

程英瑞

(四川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已被无数学者应用到电影分析中。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哥斯拉电影题材契合了当下的时代热点。作为火爆的电影IP,哥斯拉电影在引发观众共鸣和认同方面值得讨论。

一、电影的镜像投射

哥斯拉具有较高的人气和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受众基于想象需求自发创造出同人漫画、同人歌曲、同人段子等相关同人作品等,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无独有偶,《蜘蛛侠》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平民英雄,获取了普通观众的共鸣与认同,受众或想象自己有一天也可以获得超能力变身成拯救苍生的英雄或对银幕中艰难生活的蜘蛛侠产生共鸣。而《神奇女侠》则是女性观众心中的英雄,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受众会将自己的愿望与梦想投射到银幕中的主人公身上,梦想自己可以打破社会的禁锢,主宰自己的人生。哥斯拉正如众多漫威英雄一样,通过电影打造自己的独特人设,使观众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受众的想象认同,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形成哥斯拉粉丝群,与此同时,哥斯拉电影本身又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对角色产生共鸣和自我认同的平台。

在诞生之初,哥斯拉是邪恶的形象。而到了21 世纪,自传奇影业接手后,哥斯拉摇身一变,成为地球守护者,电影的主角彻底从人类转向哥斯拉,影片中人类是被拯救的形象,哥斯拉则成了神一般的存在。新世纪的哥斯拉收获了大批的受众,哥斯拉在受众心中跟其他漫威英雄一样。哥斯拉迷们称其为“哥总”,由此可见哥斯拉在受众心中的地位。正如上文所说,这种带有强烈人设的电影形象总能引起观众的认同,或者说,电影通过引起观众认同从而取得商业成功。哥斯拉作为受众的投射对象是矛盾的,一方面哥斯拉是一个强大的、拯救地球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哥斯拉的强大对人类构成了威胁,传奇影业拍摄的哥斯拉电影其实也传达了对哥斯拉的担忧,同时电影本身也探求人类与自然力量和谐共生的途径。对于生活在核武器时代的哥斯拉的受众来说,这种矛盾性无疑也是受众内心的映射,受众由此通过哥斯拉进行自我认同。

二、哥斯拉电影触发观众心理投射

(一)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是我们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将我们塑造为现在的样子。“进入符号秩序之前的孩子会遭遇俄狄浦斯情结”,孩子取代父亲失败后,转而与父亲的符号进行认同,“孩子不仅识别出了作为社会法则和文化话语的父亲之名,他还必须认同这个父亲,并借助这一认同,终止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放弃成为母亲欲望的客体,亦即菲勒斯——并从此进入符号世界。”我们从此就会成为所处的社会文化秩序所期待成为的样子,而哥斯拉的强大、保护者姿态正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所推崇的。

哥斯拉的设定是自二叠纪开始就生活在地球上的顶级生命体,在近现代以来以核电站的废料及地底和深海里储存的天然铀矿等放射性元素为食。对人类来说,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核辐射却是哥斯拉赖以生存的食物。知乎上关于哥斯拉的问题绕不开“核辐射”“核裂变”“生物电”“超音速”等字眼。在怪兽星球中,哥斯拉被设定为高于其所处文明的存在,并且会随着所处文明的进化而进化,是永远的最高掠食者。在知乎上,有关于哥斯拉的武力值总是会引起很多人讨论,比如“如果认真比较的话,哪个级别的奥特曼才能战胜哥斯拉?”“基多拉,魔斯拉,拉顿,哥斯拉谁厉害?”等。在B 站上,up 主们甚至制作了哥斯拉不同版本之间的武力值对比视频。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人类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发现自己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强大,尤其是切尔诺贝利事件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更让人类认识到核的强大与可怕,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平衡人类与自然。哥斯拉迷在关注和不断探索哥斯拉文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自身的感受和期待,这其中就包括来自现实生活中对核辐射的恐惧和对人类和自然相处疑问的心理投射。当电影中所描述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类似时,这种代入感和投射意愿会愈发强烈,从而迅速被唤起共鸣情绪和对生活境遇的想象认同,把对于生活和自身的期待投入电影中。哥斯拉电影的受众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用核能量打退其他怪兽,拯救地球,维护生物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平衡,希望能够扭转残酷的现实。

(二)对核的恐惧与担忧

1954 年,日本的“第五福龙丸事件”引起了日本国内激烈的反核运动,电影《哥斯拉》由此诞生,它反映了当时日本国民对核武器的恐慌,哥斯拉成为核力量的象征。2014 年上映的《哥斯拉》讲述了巨兽穆托在苏醒后脱离了人类的掌控,人类对其发射的核弹头反而成为其孕育后代的食物,在穆托对城市肆虐之际,哥斯拉出现,击败穆托,拯救了人类。2019 年上映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主要讲述一位科学家想通过唤醒其他巨兽从而恢复地球自然生态,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受人类的控制,世界各地的巨兽被同时唤醒,意图灭绝人类。此时人类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哥斯拉身上,在影片末尾,科学家临死时说,“怪兽之王万岁”,哥斯拉在人类心中的地位已经超然,人类已经屈服。最后众人说,“万幸哥斯拉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章子怡饰演的科学家回了句“暂时”。影片在结尾巧妙地表达了人类与哥斯拉之间微妙的关系,不知道哪一天哥斯拉就会以人类为敌,哥斯拉是地球守护者,同时也是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

2014 年上映的电影已经显露出人类世界不得不靠哥斯拉来拯救的主旨,2019 年上映的电影则直接表达了人类的存亡取决于哥斯拉。知乎上有关于哥斯拉和现代科技力量谁更强大的讨论:“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否应对类似于哥斯拉的大型怪兽?”“哥斯拉会真实存在吗?”“以美军现在的力量能否对抗哥斯拉?”哥斯拉系列电影无疑对受众的这一心理进行了映射,自然而然引起受众共鸣。

(三)电影引发讨论:寻找归属感

哥斯拉电影受众们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对电影进行评价。因为自我的认同离不开他人的评价,所以哥斯拉电影的受众要在网上发言寻找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其自我认同。哥斯拉受众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获得其他同样喜欢哥斯拉的人的赞同,由此获得自我存在感并通过这个过程将自我意象与他者评价统一,从而实现自我认同的建构。理想自我得到同属一个群体的他人的肯定时,主体的自我认同就被建构起来。

哥斯拉受众群体中成员的评价和印象非常重要,有关哥斯拉的讨论被同样喜欢哥斯拉的个体认同,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就形成了对哥斯拉共同的看法,群体反过来加强了群成员对自我的认同。观众在看电影时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判断投射进银幕中,与电影人物或者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产生共鸣。投射就是将自己的心理内容投射到某个对象上,与其行为方式、形象特点和价值观进行共鸣,实现自我认同。哥斯拉电影是一面镜子,观众不自觉地就将现实世界对核武器的恐惧和对核辐射泄漏的恐慌投射到影片中。

(四)赢得社会认同

电影作为一面镜子,呈现出哥斯拉巨兽与漫威英雄、霍比特人等亚文化形象不一样的符号,将哥斯拉的受众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别开来。

“哥斯拉”“金刚”“怪兽之王”等是巨兽文化的重要符号内容,拯救地球、巨兽争霸和寻找家园等精神内核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团体打造的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全程贯穿并且展示了巨兽这一重要的身份认同内容,打造了一个属于巨兽粉丝的文化空间。如果你不是一个哥斯拉或者金刚迷的话,那么你就很难理解“帝王计划”和“地心世界”、哥斯拉代表的地球守护者的重要性、地心世界与金刚的渊源等,这都是巨兽亚文化内容中重要的符号和精神内核,这区别于其他的文化群体,建构了一套属于巨兽文化所特有的认同体系。

在电影中,各种特有的哥斯拉元素将哥斯拉与其他文化形象进行区分,哥斯拉受众由此可以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哥斯拉受众通过观影实现了自身在哥斯拉受众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与此同时,电影本身在市场上传递哥斯拉符号,获取符号界他者的认同,进一步帮助哥斯拉受众建构自我认同。

三、结语

哥斯拉系列电影为哥斯拉受众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受众通过观看哥斯拉系列电影,将自身对强大的向往、对核辐射的担忧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投射到影片中,与哥斯拉形象产生共鸣,因此,哥斯拉电影引起广泛关注后,也吸引了众多哥斯拉铁粉。同时,通过网上对哥斯拉的讨论,受众们找到了能展现自我的平台和群体,获得他者认同,增强自我认同,同时激发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注释:

①赵淳.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3.

②赵淳.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5.

猜你喜欢

哥斯拉巨兽群体
保护“深海巨兽”,我们在行动
哥斯拉大战金刚
哥斯拉无家可归
“钢铁巨兽”超级挖掘机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章子怡:出演《哥斯拉2》,是为了“开眼”!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它是一只哥斯拉
学英语,从听开始:《小巨兽》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