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陵江上》的艺术感染力及情感体验
2021-11-13陈剑
陈 剑
(南京市艺术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一、背景分析
1939 年,日本军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领土,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抗日情绪日益高涨。全国各地成立了大批抗日救亡的歌咏组织。以爱国救亡为主题的革命歌曲也不断涌现。《嘉陵江上》是将抗日爱国思想与旋律技巧高度融合的代表之作。端木蕻良和他的妻子——著名女作家萧红,每晚都会沿嘉陵江边散步,思乡之情犹如江水涌起,他提笔写道:“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他心中的悲情不断涌出,山河破碎,国恨家仇,热血激荡。端木蕻良接着写道:“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嘉陵江上》的歌词由此诞生。
贺绿汀当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爱国歌曲。在拿到这首散文诗后,他开始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后,他独自漫步在长江边上,反复思索并借鉴西洋歌剧的曲调,终于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
二、音乐分析
(一)《嘉陵江上》的曲式分析
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的歌曲,节拍为3/4 拍,旋律具有歌唱性。前奏由5+4 结构的两个不平衡乐句构成,音乐刚开始就有令人激动和悲伤的感觉。A 段(10—39)为b 小调,共有30 小节,由5 个乐句构成,为4+5+7+7+7 的结构,句法不平衡,句子是逐渐加长的,情绪也随之逐渐高涨,如同演讲一般,为歌曲后面的段落进行铺垫。3 小节的间奏之后进入了B 段,B 段(43—61)共有19小节,由3个乐句构成,为7+6+6的乐句结构。从最初的e 小调进入,逐步转移到关系大调G 大调,最后回到主调b 小调上。句子的结构仍然是不稳定的。与A 段相比,B 段速度加快,情绪激动、紧张、愤怒。总体来说,A 段音乐情绪悲伤,速度较为缓慢,抒情性较强,而B 段速度稍快,情绪紧张而愤怒,与A 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不失和谐。
总体来看,这首歌曲的乐段和句法大多为不平衡结构,使音乐的情绪有很大幅度的波动,但同时也在不断推动旋律进行和发展。
(二)《嘉陵江上》的旋律特征
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属于戏剧性的咏叹调宣叙调风格。作曲家利用散文诗句式参差不齐的特点,从前后两个段落的结构、情绪的差异出发,谱写出以中国语调为基础的朗诵风格的旋律和带有戏剧性的二段体结构的独唱音乐。虽说本曲是艺术性很强的歌曲,为知识分子所喜爱,但歌词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句句唱进了民众的内心,所以歌曲的流行度非常高。此歌前段充满了惨痛的回忆,每一个乐句都由若干个长音、拖腔和密集的短音构成,而且大量使用了连音音型,给人以动荡、紧张的感觉,如同沉痛之中带着巨大的悲愤。第二段音乐的情绪突然改变,旋律在中高音区进行,气氛逐渐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并以排比句的形式将音乐的情绪推向顶点。
三、演唱分析
(一)《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只有运用符合声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声音,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嘉陵江上》是一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是一首男高音和男中音皆可表演的歌曲。歌曲中所表达的愤怒的情绪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以及对于家乡的想念之情都十分浓重。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音色应当沉重、厚实、刚劲有力。歌曲的声音和情绪都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演唱此曲时要特别注意气息的运用,同时要充分了解歌词。第一句中“那一天”的“天”要特别注意气息的控制,不然,吸气过多会使第二句无法很好地衔接上。要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调节,这需要更多练习。第二句的旋律走向平稳中向下进行,因为第一句情感爆发,第二句进行会十分低沉缓慢,如同述说一件悲伤、愤怒的事且透着一种无力感,“田舍,家人和牛羊”这句的旋律几乎一个字一个音符,强拍与弱拍的结合使这些歌词更能打动听者的内心,抓住听众的耳朵。这两句的演唱要求声音很有弹性,感情不做作。
本曲三连音的不断使用是作者对于歌曲中间感情爆发的一个准备点。声音的力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如同叙事般演唱。
“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作者一直在描述和回想家乡的景色,但是对于家乡的失去虽满怀愤恨却无可奈何,国破家亡却无能为力。在滚滚的江水声中,作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以此来爆发内心深处的想法。
最后三次提到“我必须回去”,展现了作者对于回乡的迫切,对敌人的仇恨,对收复国土的决心。在情感表达上呈现了递进关系,感情的爆发和坚决的信心如钢铁般坚韧。所以,这段演唱对于气息、力度和情感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歌者感情表达上要饱满而坚决,气息也要能不断流动,有很好的支撑点,通过合理的力度强弱和节奏快慢的不断转变来表现歌曲流动、起伏的感觉。
最后一句是全曲的情感爆发点,也是歌者应当将所有的感情和力度爆发的地方。
(二)《嘉陵江上》的情感表现及演唱体会
《嘉陵江上》这首歌曲中间有较多的连音、长音和情绪的各种变化,对于每个字头和字尾的尾音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笔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主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
在本歌的咬字上,需要咬清每个字头,保持好气息。每一句结束,字尾要收得轻巧,不能过于做作,要保持自己的气息,拖住每个字的音韵。
本歌是两段式的,所以情绪的表达也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并且情感的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显得不够自然。第一段的情绪悲伤、无奈,第二段的情绪愤恨、坚定。所以,在演唱中,要注意对比,音色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第一段低沉,第二段高亢、洪亮。在此之间,歌曲有许多的变化音、三连音、跳音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变节奏来逐渐改变音色,从而使表演者的歌唱能力得到观众的认可。
(三)歌曲的演唱准备
作品的创作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词曲作者的创作,称为“一度创作”,而歌者的演唱、表演则是“二度创作”。想要很完整地表达和演唱一首作品,就需要从熟悉作品开始,继而分析作品,充分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中国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能够准确地处理好声音和感情的关系,使演唱充分体现歌曲的思想内容。
当笔者演唱这首作品时,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熟悉作品。笔者拿到谱子时首先朗诵歌词,因为本曲的歌词原本是一首富有爱国与思乡情怀的散文诗,其本身就有十分浓重的感情色彩,所以演唱前要理解歌词内容、创作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歌词时,应当有感情地读出每一句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理解歌词是演唱歌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记熟歌谱、曲调。面对一首新歌,笔者会听不同人所演唱的版本,以使自己能更好地记住曲调,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学歌会更快。
3.放声歌唱。在做好前两点的情况下,要着重练习歌唱。要注意歌曲的曲调和咬字发音的技巧。接着,要把朗诵中的情感加入歌唱中,尝试初步表达歌曲情感。
4.反复练习。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反复练习会使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更深入,歌唱技巧得以提升。理解歌曲的结构、调性、节奏、旋律、风格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歌曲的音量、音色、情感。
想要完美地演唱歌曲,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才能抓住观众的耳朵。本曲的爱国主义思想十分浓烈,抗战意识强烈,对于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来说,理解这首歌曲就显得更加困难。
四、结语
演唱者应加强对歌曲整体的认识,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多样的审美情境,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嘉陵江上》是中国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抗战歌曲,其时代特色突出,音乐风格别具一格。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音乐形式上,《嘉陵江上》都拥有独特的魅力。不是所有的革命歌曲都能永久流传。优秀的革命歌曲不仅服务于革命,而且通过音乐安抚和鼓舞人。《嘉陵江上》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些,才能流传至今。尽管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代,但是每当唱起这首歌曲,演唱者心中的火焰,悲愤、不甘的情绪就不断升起。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是岁月也无法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