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谭嗣同的启蒙思想
—— 以荀学批判为例

2021-11-13

黑龙江史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仁学谭嗣同君主

宋 健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在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之中,谭嗣同以对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激烈批判而著名。从他的著名论断“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中可以发现,批判荀学与他抨击君主专制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使得分析他对荀学的态度和认识成为研究他启蒙思想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因此,本文尝试以谭嗣同对荀学的批判为切入视角,去分析他启蒙思想的特质。

一、谭嗣同批判荀学的主要内容

随着乾嘉时期考据学兴盛所引发的诸子学复兴,荀学逐渐成为清代“显学”。在近代,荀学更是成为启蒙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甚至出现过“排荀”与“尊荀”之间的学术争论。在“排荀派”中当属谭嗣同对荀学的批判最为激烈,他对荀学的批判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对于荀子孔学篡伪者身份的认定,二是对于荀学为君主之学的批判,三是对荀学延伸至“三纲五常”的批判。

虽然近代启蒙思想家对荀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身份上基本都承认荀子是孔子后学,儒家大师。谭嗣同却对荀子的身份有着不同见解,在《仁学》中他指出:“孔学衍为两大支,……不幸此两支皆绝不传,荀乃乘间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在谭嗣同的视界中,荀子并不是和孟子、庄子一样具有合法传承谱系的孔子后学,而是一个在孔学两支不传背景下出现的篡伪者,这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荀子的孔子后学身份,更使得荀子和孔子的关系“充满张力乃至处于敌对之中”。通过对荀子身份的界定,谭嗣同将荀学剥离出孔学体系,视其为孔学异化的产物,这就使得荀学走向了孔学的对立面,批判荀学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

由于谭嗣同对荀子为孔学篡伪者的认定,这使他对荀学的批判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荀学的解读,来揭示荀学对孔学的篡伪,这种学术倾向在他批判荀学为君主之学上有着集中展示。《仁学》一书中,谭嗣同以荀子“隆礼”为切入点,揭示荀学如何以君主之学篡伪民主之学:“又喜言礼乐政刑之属,惟恐钳制束缚之具之不繁也。一传而为李斯,而其为祸亦暴著于世矣。然而其为学也,在下者术之,又疾遂其苟富贵取荣悅之心,公然为卑谄侧媚奴颜婢膝而无伤于臣节,反以其助纣为虐者名之曰‘忠义’;在上者术之,尤利取以尊君卑臣愚黔首,自放纵横暴而涂锢天下之人心……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在谭嗣同看来,荀子之“礼”实际是君主钳制束缚臣子的工具,这种工具被李斯传继,最终成为遗祸于世的暴政;君主之学就是荀学发展的产物,如荀子讲“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对应汉高祖“潜施其巧”之“从吾游者,吾能尊显之”,荀子讲“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对应汉光帝“以柔道治天下”,荀子所谓“便嬖左右”“卿相辅佐”正是“在上者术之尤利,取以尊君卑臣,愚黔首”这样的君主驭臣之术。孔学的正统是“畅宣民主之理”和“痛诋君主”的民主之学,由于荀学对孔学的篡伪,“最终将倡导平等、民主的孔学异化为为君主制度张目的君主之学”,君主得以“使得挟持一孔教以制天下”。

荀子之“礼”的核心为“等差”,即《礼论》中所讲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是维持等级秩序的工具,所谓的等级秩序即后世规定的纲常名教。谭嗣同以“隆礼”为切入点批判荀学必然导致他将荀学与纲常名教联系起来,从而使他对荀学的批判延伸到对“三纲”,“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旨,不悟其为据乱世之法也。……况又妄益之以三纲,明创不平等之法,轩轾凿枘,以苦父天母地之人。”谭嗣同认为荀学以“伦常”篡伪孔学平等的精要,继而导致“三纲”出现并创造不平等之法去奴役大众,“三纲”中又属“君为臣纲”危害最大,“君为臣纲”乃是造成中国衰落的元凶。应该说,谭嗣同对于“三纲”尤其是“君为臣纲”的批判与他对荀学为君主之学的批判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他荀学批判的主要内容。

二、谭嗣同对荀学批判和他启蒙思想的关系

近代启蒙思想家中,对荀学持批判态度不只谭嗣同一人,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都曾对荀学有过猛烈批判,比较三者荀学批判的不同倾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观察谭嗣同启蒙思想的独到之处。康有为批判荀学,但他没有否定荀子关于孔子后学的身份,而是将批判的重点放在阐述荀子以小康之学致使孔子的大同之学暗而不发上,所以他不断呼吁恢复孔教,以孔教立国,力求实现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这使得提倡民权、男女平等,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等构成他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梁启超批判荀学则更多的是从学术层面出发,关注荀学与清代考据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批判荀学在学术上“重考据”及“排异”的倾向,来打破传统学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因此他注重思想启蒙,旨在更新国民思想、提升国民素质的“新民”思想成为他启蒙思想的核心。相较于康、梁二人,谭嗣同对荀学的批判始终建立在荀学为君主之学的基础上,进而将批判延伸到对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批判上,这使得他的启蒙思想具有典型民主启蒙的意味,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更为彻底,在内容上也更加激进、更具有对现实社会的针对性和革命性,达到了同时期启蒙思想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对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批判是谭嗣同启蒙思想的核心,而对荀学的批判则是他启蒙思想的逻辑起点。批判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要先证明其存在的不合理,但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长期政治传统与文化传统互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撇清它们与儒家文化间的关系就成为证明的第一步,批判荀学则正是起点。荀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必然要对孔孟之学进行“务反”,这就使得荀学的尊君色彩更加浓厚,即“荀子学传君统贵”,另外荀子“传经”的重要贡献也使其成为儒家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焦点人物,所以荀学自然成为谭嗣同视界中儒家文化与君主专制连接的纽带。明确荀子为孔学篡伪者,否定荀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并将君主专制视为荀学的产物上就是在撇清君主专制与儒家文化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揭露荀学篡伪孔学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存在的合理性,这为之后对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批判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学术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谭嗣同的启蒙思想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通过他对荀学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维度去分析他启蒙思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虽然谭嗣同对荀学及荀学之后两千年间的学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他批判的核心始终是围绕着揭示荀学对孔学的篡伪展开,不论是批判君主之学,还是“三纲五常”都是为划清它们与孔学间的界限,引导人们摆脱荀学的影响重新审视孔学。因此,他极力鼓吹:“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即黄梨洲 《明夷待访录》 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不难看出,谭嗣同对荀子前的传统文化极为推崇,对后世黄宗羲和王船山之学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充分说明他是力主弘扬传统文化而非否定,并且这也证明了他启蒙思想是根据于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

三、对谭嗣同荀学批判及启蒙思想的评价

谭嗣同以荀学作为楔入点对君主专制和“三纲五常”进行的深刻批判,为当时社会引入平等、民主等概念,打破禁锢人们的思想枷锁,具有深远的启蒙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荀学的批判并非完全出于学术角度,而是夹杂诸多感情色彩。谭嗣同思想以“仁”为核心,在人性论上倾向性本善,这使得他必然会对主张性恶论的荀子进行批判,这种学术旨趣上的分歧无可厚非,但他将秦汉之后两千年间的政治和学术全部视为荀学产物则明显有失偏颇。在清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荀学都被视为儒学中的异类而被打压,宋代开始荀学更是饱受宋明理学家的诟病。因此,荀学并非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主流学说,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仅凭荀学“尊君统”就将其视为君主专制产生的源头未免有些牵强。实际上,谭嗣同极力推崇的孟子之学也没有明确的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孟子所谓“民贵君轻”其核心其实也是为君主服务的治国之策。谭嗣同在后期对自己批判荀学也有反思,“荀卿生孟子后,倡法后王而尊君统,务反孟子民主之说,嗣同尝斥为乡愿矣。然荀卿究天人之际,多发前人所未发,上可补孟子之缺,下则衍为王仲任之一派,此其可非乎”,可惜历史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来深入思考。正如谭嗣同的荀学批判不够完善一样,他的启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略显苍白且不够成熟,没有能够完全融会贯通中西方思想精华。

注释:

①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增订本),第 337 页

② 魏义霞:《论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孔子研究,2021(2),第82 页。

③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增订本),第336-337 页。

④ 魏义霞:《论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孔子研究,2021(2),第85 页。

⑤ 谭嗣同:《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一·和友人诗》,《谭嗣同全集》(增订本),第 252 页。

⑥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增订本),第338 页。

⑦ 谭嗣同:《致唐才常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第529页。

猜你喜欢

仁学谭嗣同君主
兄弟草原
五张羊皮
狱中题璧
和谐君主帝喾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论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大变动社会与仁学的智慧
浅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呆若木鸡
戏者“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