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混声训练问题

2021-11-13戈海涛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声区混声假声

戈海涛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 海口 570000)

混声就是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它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一般歌手在进入“换声”点之后运用混声来演唱。混声唱法的掌握需要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过程。由于学生的嗓音条件有差异,所以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真假声相接的发声技巧

混声是一种由艺术真声和艺术假声两种声型结合而成的声型。歌唱时,中低声区用艺术真声,高声区用艺术假声,声区衔接时出现明显的换声痕迹。由真声发声到假声发声的过渡,其发声机理为:声带由真声的整体振动转变为假声的边缘振动,共鸣腔的运用由口、鼻、胸为主转为口、鼻、咽为主,声音由结实明亮、高亢粗犷、质朴丰满转为清脆明亮、柔和委婉、灵活和富有弹性。演唱音域中虽然出现两种声型的转换,两种音色的变化,但整个演唱音域仍然以真声为主,高声区假声的运用,给演唱带来了色彩上的对比变化,故混声具有较明显的风格特点。此声型在戏曲(主要是戏曲中的小生)、曲艺、民歌演唱中运用得较多。

比如甘肃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花儿”属山歌类,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广大地区。花儿的曲调被当地人称为“令”(如河州令、土族令等),《上去高山望平川》为“河州令”。“河州令”以“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名命名,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其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曲调高亢开阔、自由舒缓,乐句宽广悠扬,旋律起伏大。演唱中真假声交替运用,尤其是高声区假声的运用产生的悠扬高亢的音色,和中低声区真声的运用产生的深沉饱满的音色所形成的对比,使歌唱充满了西北地区的特殊韵味。

二、真假声混合的发声技巧

混声是一种真假声混合形成的声型。其发声状态为:中低声区的发声,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区升高,逐渐增加假声,但仍然保持一部分真声,只是比中低声区的真声减少。由于混合的作用,该声型音域较宽,大概为a-a2 或c3,声区统一,在此音域内没有明显的换声现象,音色变化不大。此声型的共鸣运用以混合共鸣为基础,在不同的声区共鸣运用有所侧重:中低声区以口、咽、喉、胸腔共鸣为主,鼻腔(头腔)共鸣为辅;高声区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其他共鸣为辅。该声型具有明亮清脆、流畅华丽、圆润甜美的特点。该声型的运用范围很广,除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外,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以及现代民族歌剧的演唱都运用该声型。该声型所具有的发声机理,使它便于吸收西方声乐的演唱方法,而又不影响它保持民族风格特点。运用该声型的戏曲有河南豫剧、河北梆子、京戏、昆曲、湖南花鼓戏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与同行的几个应征入伍的同乡青年在奔赴边关的路途中的一个唱段。其中有人已成家,不时流露出思念妻儿之情;有人则认为做男人吃亏,像打仗这样的苦事都落在男人头上,女人可以在家享福。花木兰耐心地向他们讲述了有国方能有家的道理。倘若国家不保,哪有个人小家的安宁?还有什么天伦之乐可谈?花木兰批驳了男子打仗吃亏的想法。她认为,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子在家纺线织布,支撑家庭,也未必不比男子辛苦。另外,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你怎么知道她就在家享福呢?花木兰慷慨陈词,说得那几个男子口服心服。这个唱段,具有极强的河南方言风格,旋律随着字音声调上下起伏。在花木兰慷慨陈词的演唱中,在具有混声色彩的发音中,声音结实明亮、丰满有力。虽为女儿身(声),却显示出了花木兰的英姿豪气,尤其是最后一句,顿挫之中,把花木兰报效国家的宽阔胸怀,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民族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歌剧描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重庆赴川北。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主旋律,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曲调明朗刚健而流利,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明朗抒情中,展示出江姐对祖国、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刚健高昂中,表达了江姐对革命必胜、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该曲的演唱,以混声为基础,通过深而有力的气息、混合共鸣的运用,发出明亮丰满、通畅圆润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能较好地完成江姐这一形象的塑造。

三、混声唱法训练

在进行混声训练时,可以在胸声区的最高音处加上一些中声区的音色和唱法;在中声区的最高音处加上一些头声区的音色和唱法。这是一种调和声区的好办法,它可使各声区融洽统一,使声音显得连贯、圆滑而毫无痕迹,经过长期的练习,声区可以自然衔接。

在混声训练中,大部分训练者只用假声,用假声从高唱到低,到中声区时,就觉得变暗、发空,突然失去了呼吸的支持,觉得气息上浮,有使不上劲的感觉。这就是没有以真声作为基础、逐渐加入混声所造成的。为此,需要将真声逐渐加入混声之中。

(一)混声技巧

第一,先在低声区音域范围内保持喉头稳定,打开喉咙,在气息支持下,真实、自然而不费力地发出u 母音。要注意起音真实而自然,在保持母音的真声状态下,声音均衡地进入头腔。第二,从c1 起音,用i 母音半音上行移调练唱,#c2 开始过渡到ie 韵母,嘴张开一些,声音的着力部位从上牙齿背向软腭部分移动,用唱真声的感觉把声音送入头腔。如唱i 母音困难,可唱e 或a 母音。第三,以真声为基础混合假声的练习,起音真实自然,八度跳进时仍似真声,保持声带张力。先练i 母音,再练e 母音,在i、e 母音状态稳定后,可以在八度跳进到高音时进行e-o 母音转换练习,从e 音过渡到o 音时,喉咽腔状态保持不变,只是嘴向前“撮”成o 的口型,好像把o 母音关进了头腔。

(二)声区转换技巧

进行声区转换的训练,目的就是在真声与假声的转换过程中不留痕迹,拥有和谐融洽的表现力。有人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成“像汽车换挡一样”,要使各个区间有效衔接,达到整体统一的效果,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歌唱者自身长期刻苦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1.自然声区的练习

自然声区,是指人们在正常状态下,不用费力就可以唱出来的声音区间,比较接近人们说话时的声音,大多数人都能自如掌控和运用。但是,自然声区的范围却相对较窄,一般在一个八度左右,而且各个声部的自然声区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如下:

女高音(d1-c1),女中音(b-bb1),女低音(a-g1),男高音(d-c1),男中音(B-bb),男低音(A-g)。自然声区是歌唱声区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具有巩固中声区的作用。自然声区和中声区是嗓音发展的基础,所以训练者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把这部分训练扎实,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否则会适得其反,走许多弯路,严重影响演唱者水平的提高。

2.中声区的练习

中声区是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的,是声乐演唱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声区,相对来说,其歌唱技术比较容易掌握。进行声区转换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演唱者达到声区的统一,中声区则是整个环节当中的重点。

训练要领:第一,把握该声区声音的特色,并注意按照相应速度练习。第二,从起音开始练习,半音半音地向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的反复练习。第三,开始练习时先不要过于追求音量,尽量让音唱得连贯、稳定、统一。第四,练习时注意体会叹气的感觉。

3.换声区的练习

换声区并不是歌唱声区结构上的某一区域,而是指在声区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过渡区域,一般包含中声区后半部分及头声区(即高声区)的前几个音,大约有五、六度的范围。下面是各声部由中声区转入头声区时换声点的平均高度:女高音(#f2),女中音(be2),女低音(#c2),男高音(#f1),男中音(be1),男低音(#c1)。

4.高声区的练习

经过中声区及换声区部分的扎实训练,声音顺利进入高声区就不会那么困难了。我们发现,高声区的发音与中、低声区相比会有明显的不同,它需要更加严格的呼吸动力机能以及内部张力作用。气息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训练高声区时,歌唱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发音时,两颧要积极张开,不要拉长脸。第二,随着音高向上,下颌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及向后拉;小舌头提起像打哈欠一样将气吸住,并注意大牙后部向上、下两个方向拉开。第三,喉头不要随着音高一起向上移,而应该逐步下降,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气息的支持是发出嘹亮、潇洒、自如的高音的重要保障。

高声区的训练具有相当的难度,绝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全掌握的,歌唱者一般需要用数年的时间学习训练,才能真正达到一定的演唱水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学习,持之以恒地训练。每一位学习者都要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把握好换声区的过渡,为高声区的演唱铺平道路,从而在声乐演唱领域有所成就。

四、结语

歌唱时,好的声音来自丰富多变的声音色彩,而混声唱法恰恰能为获得这种良好的声音提供一定的前提基础。其既能产生较好的混合共鸣,获得良好的、统一的音色,还能使声音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并在保持明亮的共鸣音的情况下带动暗淡的共鸣音,以丰富声音色彩,获得浑厚自然、舒展流畅的音色。

猜你喜欢

声区混声假声
我问雪莲花(混声合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浅谈声乐的歌唱技巧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
假声男高音的鉴别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