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 多维解析 彰显价值

2021-11-12吴静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名著阅读统编教材

吴静娟

[摘 要]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外显,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在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问题出发进行引领,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维解析,充分挖掘名著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名著阅读中汲取优秀养分,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名著阅读;问题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8-0062-02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其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聚焦于古典名著阅读,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那么,在名著阅读单元中,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只需要在这个单元的课文阅读中运用提问策略,在此后的学习中学生也同样需要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在名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提问入手来引领学生阅读。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在名著单元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名著还不是很了解,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离奇,多杂,多偏,教师都不要打击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而是借助这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纷纷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却不让周瑜知道?鲁肃是周瑜的人还是诸葛亮的人?鲁肃会保密吗?三天造十万支箭根本就造不出来,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主动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对这些问题进行甄选,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策略。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有助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不同角度歸类问题

在古典名著单元导语页上明确提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本单元的教学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展开。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哪些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找准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名著内容的精妙。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跟词语理解有关的“‘筛酒‘哨棒等生僻的词语怎么读”;跟内容有关的“武松为什么不听店家劝告”“‘三碗不过冈是什么意思”;跟人物评价有关的“武松真勇敢”“武松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劝告”,等等。在对问题进行归类之后,对于一些生僻字,学生自己大致理解即可,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太多功夫;对于跟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对于评价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中有关句子辨一辨。这样教学,因题而异,重点突出,促进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三)问题融通展开教学

在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融通,引领学生品读感悟,以促进学生对名著作品中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感受到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文中的对话部分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分别想象自己是周瑜或者诸葛亮,坐在中军帐中指挥一切的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两位人物的针锋相对。在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旁白的形式说出,如:“诸葛亮这是怎么了?他难道不知道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吗?”就这样,在表演中,教师把学生的阅读思考与人物对话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周瑜的心怀鬼胎、官腔十足、步步紧逼以及诸葛亮的将计就计、运筹帷幄、顺水推舟。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具主动性与互动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趣味性。

二、多维解析,立体感知人物形象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评价人物的时候爱以“好人”“坏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并能够经久流传,在于其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因此,在阅读名著作品的时候,教师应以多元解读的视角来引领学生品析人物形象,以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鲜活。

(一)倡导多个角度解读文本

由于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大都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理性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爱用贴标签的方式来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怎样才能把学生从片面的、静态的、标签式的人物阅读转向立体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理解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去引领学生品析人物形象。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为例,学生在读完武松打虎的描写之后,会对武松产生极大的敬佩,觉得武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仅仅从武松打虎这一件事来评价其形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从武松上冈之前的一系列语言动作来对武松进行评价。通过阅读,学生不难发现,武松是一个打虎英雄,他还有着普通人的一面,他说话鲁莽,特别多疑,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很要面子。教学时,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学生会产生思考:有缺点的武松还能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吗?在学生的争辩中,他们对武松的评价逐渐明晰:武松武艺高超、急侠好义却又时常鲁莽自负,还带点江湖游民习气,但也正因如此,这个人物才更加立体鲜活——英雄因优点而可敬,因缺点而可爱。

(二)以发展的视角解读文本

古典名著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鲜活的,立体的,还是动态的。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也会显得更加丰富,教师应以发展变化的视角来引领学生感知人物形象,使学生对古典名著的了解更加全面。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当学生看到宝玉因为不会放风筝而发脾气的时候,会觉得宝玉真是被家里人惯坏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这时,教师可以把原著中宝玉看到黛玉的风筝线断了,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也剪断,让它与黛玉的风筝做伴的相关内容读给学生听。学生就会觉得宝玉太善良了,他真是一个关心他人、善解人意的人。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学生阅读遍数的增多以及阅读程度的加深,他们对人物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以发展的视角来引领学生阅读名著。

(三)以历史视角解读文本

不少古典名著都与历史有关,教师从历史的视角来引领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认知更加深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景阳冈》这些课文选自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而且原著吸收了民间传说与戏曲话本的特点,又加上作者的创作而成。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许多学生会以为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如果教师生硬地告诉学生这些人物与事件都是虚构的,那么就很容易抑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引导,引领学生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解读。以大家熟知的诸葛亮为例,通过阅读《草船借箭》,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沉稳、神机妙算,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了解更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或者聽听易中天的《品三国》,这样能使学生对历史与小说艺术之间的区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名著导读,彰显名著教学价值

古典名著是指经过历史的筛选而继承下来的经典作品,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因而在古典名著教学中,教师要从名著特点入手,发掘出名著的教学价值,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名著阅读顺序的引领

在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需要。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西游记》大都耳熟能详,教师就可以把《猴王出世》作为名著单元教学的第一课,先从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西游记》入手,引导学生阅读,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再让他们阅读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红楼梦》。对于仍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阅读中外的其他名著作品。这样引导阅读,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注重名著阅读的价值观引导

古典名著是对古代社会生存状况的刻画,传承的不一定全是优秀文化,也有一些封建迷信方面的糟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吸取古典名著中的养分,为建立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如《水浒传》这部名著中涉及一些暴力描写,《红楼梦》中有跟巫术有关的描写,都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摈弃的,而《水浒传》《西游记》中传递的正义、勇敢、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精神则需要学生去汲取,再如《三国演义》中追求智慧与梦想,《红楼梦》中乐于学习、崇尚文化等精神也都是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教师要通过名著阅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综上所述,阅读古典名著能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名著阅读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