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

2021-11-12孙佳

幸福家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律动笔者动作

孙佳

音乐活动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律动称为音乐动作,是指在音乐伴奏下听歌者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单一的律动教学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形象化的特点,相关教育人士从幼儿兴趣出发,提出音乐律动教学游戏化的设想,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在几次音乐律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实现了音乐律动教学的游戏化。本文将谈谈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的意义,分析其组织与实施的方法,探讨教师在实践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时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的有效策略等。

一、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

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是将音乐动作和音乐游戏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被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对幼儿开展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幼儿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幼儿音乐知识,发展幼儿智力的良好手段。笔者认为,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可以让幼儿用肢体感知音乐,用心灵触摸音乐,在游戏中体会音乐,让幼儿在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自然活动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音乐的快乐。

二、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笔者结合音乐教育的基本模式,开展了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活动。

(一)用故事融入,了解活动内容

教师可以以讲故事作为活动的开头,这样在引入主题的同时能较快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了解幼儿比较喜欢的事或物,结合音乐的结构特点进行编排活动。故事不宜过长,要精炼,要为音乐做铺垫,要能帮助幼儿感知音乐。例如,笔者在开展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娶新娘”时,根据民间故事里的人物进行了改编,幼儿不仅熟悉故事人物而且喜欢故事的改编情节,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听故事时非常投入,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故事除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外,还贯穿了整个活动,是活动中所有情节的线索,容易让幼儿了解整个活动的内容。如在音乐律动游戏“星球漫步”中,笔者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了游戏情节,外星人这一线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了幼儿正确地记忆动作的顺序。

(二)为故事匹配相应动作,融入情节

融入故事后,教师要为故事匹配相应的动作,让幼儿更加融入游戏情节。教师可以规定动作,也可以采用幼儿创造的动作,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编排游戏动作。笔者认为,师幼两者结合最为适合,这样就可以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在幼儿创编的基础上教师的归纳总结可以让动作设计更完整,提高音乐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三)感知音乐,熟悉音乐结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教育中关于艺术领域的要求是先“感受与欣赏”再“表现和创造”。笔者认为,只有幼儿懂得了音乐,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为了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教师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的基础上,要加上动作来让幼儿感知音乐,鼓励幼儿随音乐起舞,让幼儿通过动作感知音乐中不同片段所表现的心情及內容的不同。如在音乐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活动中,幼儿仅倾听音乐较难感知音乐的结构。笔者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后,幼儿就能较快感知音乐各段的不同:较为活泼的音乐段落表现的是小老鼠心情愉悦地出去玩儿,较为抒情的乐曲风格段落表现的是小老鼠在拽泡泡糖的情景。

(四)增添内容,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度设置高级挑战,在活动中的人际合作、竞争、创作性表达、队形变换、乐器和道具的选择等方面增添适宜的游戏规则或难度。比如,在音乐律动活动“星球漫步”的最后环节,笔者以指挥官的身份下达指令,让幼儿两两合作创编新机器人造型,从高低、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对机器人进行合作创编。游戏难度的层层递进,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提高了幼儿自我实现、挑战成功的积极性。为让幼儿能更好地融入游戏情节,笔者会让幼儿戴上角色的头饰等,让幼儿明确自己角色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还能通过夸张的动作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

三、探索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一味追求趣味,忽视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过分追求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不断强化外在的强烈刺激,导致不少幼儿无法静心倾听、思考与学习,助长了幼儿音乐学习与创造过程的浮躁心态,阻碍了幼儿养成专注倾听、认真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而部分教师在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让幼儿真切地对音乐进行感受与欣赏。

(二)重形式,流于表面,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

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活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导演过多,按照预设的情节、玩法、规则等,带幼儿依葫芦画瓢地开展活动,不够关注幼儿的个性需求与能力发展的差异,导致幼儿缺少自主选择的空间与自主发展的机会。比如组织音乐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活动时,笔者分别教授了两个班的幼儿,一个班的幼儿平时比较注重节奏训练,另一个班的幼儿反应较为迟缓,上课前笔者没有提前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没有随机应变,没有做针对性的调整,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师幼互动单一,没有落到实处

部分教师和幼儿互动方式比较单一。如在音乐律动“星球漫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指挥官的角色一直发出指令,导致幼儿过分依赖教师的语言提示,使得整体游戏的表现水平偏低。同时,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状况,没有及时解释幼儿抛出的问题,没有抓住活动的目标和重点,阻碍了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师幼互动没有落到实处。

四、针对问题的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游戏的意义,注重游戏中的教育价值

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自由自主的活动,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教师不可一味追求游戏的趣味而忽视了游戏中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和游戏的有机结合。在游戏化音乐律动教学中,游戏、音乐、律动、幼儿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和限制幼儿,应让幼儿享受自由自主的游戏化音乐律动活动。教师可以给予幼儿相应的引导,循序渐进地给幼儿提出任务挑战,让幼儿静心倾听、独立思考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组织教学活动,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始终让幼儿保持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小班幼儿最容易做上肢动作,随后逐步学会下肢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手脚分解,踩着音乐的节奏点拍球等;中班幼儿可以做较多的移动动作,如跑、跳等,还可利用手腕、手指、脚腕、眼睛、肩膀、膝盖等部位做比较精细的动作,掌握和模仿刮风、摘果子等动作;随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可以手脚结合、做复杂的动作,掌握律动感比较强的骑马、扭秧歌等动作。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要关注他们的实际水平,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丰富师幼互动的形式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活泼的游戏环境,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活动,要尽可能地丰富师幼互动的形式,给幼儿提供更多自由自主的游戏空间,对幼儿抛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复,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和重点。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巧妙地介入或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利用适当的互动方式巧妙地引导幼儿活动,促进幼儿的深入探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音乐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运用游戏化方法组织音乐律动活动,根据音乐的旋律和寓意,引入有趣的故事,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等调動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从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律动笔者动作
老师,别走……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三个经济”律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动作描写要具体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