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究

2021-11-12李旭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

李旭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尤为关键,因此将德育培养理念贯穿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格,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培养的融合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往的小学教育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对德育培养并不上心。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的重点,许多小学为此专门设立了德育教育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道德教育可以通過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传播,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摆正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现实教学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用于探索,让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快乐,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技能,塑造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体魄对于小学生发展至关重要。所以笔者认为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与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融合。

一、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德育教育的教学基本不体现,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去完善,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才能体现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德育教育整体表现较好,把握相对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会在课堂上通过设置各种情境、组织体育游戏等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并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等精神传递给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二)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德育观念的渗透有待进一步提高

少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体育教学的改革推进艰难。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需积极制定政策,完善体育教学制度,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继续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德育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

(三)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渗透认识不足

以前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在体育课中教学生运动技能,单一的认为这就是体育课的实质,从不注重小学生的德育培养,造成了体育教育和德育培养的脱节,多数的孩子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学校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大部分学校教师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即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体育课关注不多,投入也不多,更有甚者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影响了体育课的进行,打击了师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更不用说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了。也有些学校过度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对体育运动的项目进行限制,取消基础体操教学,限制追逐奔跑游戏,严重限制了体育教学。

(五)学生分辨能力弱,自觉能力差,抗挫折心理差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充满了关爱,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导致学生缺少上进心,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差,自信心极其膨胀。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后,就会精神萎靡,一蹶不振,抗挫折能力太差。学生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如果受到社会各界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体育课中,不论是单人练习还是多人小组练习,又或是以后的体育竞赛,都是集体活动,教师都要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积极配合、团结互助、共同进退、合作共赢。集体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现如今的体育比赛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学生参与这些体育比赛,就必须无条件接受这些规则。学生通过遵守规则,能逐渐意识到规则的作用和重要性,加深规则意识,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遵守家规校规,遵守法规法纪,并不断提高认识,将遵规守纪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三)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

体育运动需要付出汗水,坚持不懈,不断拼搏和超越。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要极力提高学生战胜一切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以后能敢于克服人生中的困难,让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三、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现在的体育课堂,要想将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还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创新,比如设置相关情境、设计体育游戏等。

(一)改善体育教学内容,融合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相关的体育知识进行讲解,在实践中教师应先做示例,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出现受伤等情况。小学生是爱动的、心情是浮躁的,无法对一件事充满耐心,总是急于去完成。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体育教师充满耐心地去教导学生,安抚其心情,才能帮助小学生很好地完成体育运动。

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可以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利用各种的体育活动,教师进行合理化安排,不仅有利于推动德育教育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注重言传身教,落实德育渗透

从古至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就会给小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自我约束,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讲课过程中,若教师出现教学的失误,并由学生当面指出后,教师能够坦然面对,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极大的赞赏,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德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