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化学解题中应用推理思维的意义

2021-11-12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红磷氧气习题

郗 陟

(宁夏中卫市第四中学 宁夏中卫 755000)

化学是一门创造性、严谨性的科学,教师在学生化学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方式逐渐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应用推理思维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大多数教师没能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和教学观念,在化学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缺少化学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不高,对教师布置的习题应付了事,甚至抵触化学科目,学习效率低,学习质量不高,导致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过于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学生被动接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设计的化学问题相对简单,思维难度较低,解题答案过于规范、标准和严格,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思考能力和话语权,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解题中应用推理思维的意义分析

(一)加强联想训练,培养归纳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某个事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事物,或由某个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概念。在化学教学中,加强联想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化学题目中相似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拓展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学习中的新旧知识展开联想,不仅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归纳总结与其关联的新旧知识,通过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巩固旧知识,掌握和吸收新知识[1]。

例如,教学“氧气”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深呼吸,说出呼吸时身体的变化和自身的感受,并让学生思考:对人类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从“空气”想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空气的组成”,有的学生想到了氧气;有的学生想到了氮气;有的学生想到了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对人类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氧气。然后教师拿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从物理性质联想到物理性质分为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沸点等,于是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略大于空气;3.不易溶于水;4.氧气有三态变化:氧气→液氧(无色)→固态氧(淡蓝色)。教师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自主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整节课所学知识,联想硫、铁磷、木炭与氧气燃烧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氧气”进行联想和分析,使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二)利用定性推理,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定性推理是对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数形的分析,能够用于解决“是否”类型的问题。在学生解答化学试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定性推理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素养,让学生通过定性推理分析训练,认真观察和分析问题,从多角度获取命题的相关信息和初步认识,推断问题设计的目的和思考方向,获得解答问题正确的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方法,最终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或结论[2]。

例如,题目:某种混合气体可能由N2、H2、CO、CO2组成,对混合气体进行下列实验:实验1.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实验2.将所得气体点燃,火焰呈现淡蓝色;实验3.将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燃烧后得到产物中,溶液未变成红色。问题:混合气体中一定有哪些气体?可能有哪些气体?一定没有哪些气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定性推理进行解答。学生通过分析实验1过程中显现的现象,初步判断混合气体中可能有SO2或CO2;通过分析实验2得出的结果,初步判断气体中可能有H2或CO;通过分析实验3所显现的结果,得出:混合气体中不含酸性物质。学生根据实验1的推理得出: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其余的气体中只有N2不能燃烧,因此,混合气体中可能有CO和H2;但最后紫色石蕊试液没有出现变红现象,而CO燃烧后的产物CO2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会出现变红现象,H2燃烧后的产物H2O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不会出现变红现象,因此,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2,一定没有CO。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定性推理解决化学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提高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应用定量推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定量推理是依据题目提供的具体数量,再结合定性推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运算,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学生化学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定量推理思维模式,找出题目中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思考已知信息的作用和联系,再将定量推理与定性推理结合,得到已知信息与命题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或结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命题入手,利用逆向思维获取已知信息与命题的联系,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通过分析、推理、计算,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或结论[3]。

例如,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1.将集气瓶分为五等份,做好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3.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问题:1.实验中需要过量红磷的目的是;2.步骤3中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推知氮气的性质有。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定量推理进行解答。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燃烧红磷、收集气体、打开止水夹,推理出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如果红磷量不够,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充分消耗,因此,需要过量的红磷是为了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红磷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白烟,释放大量的热,产生五氧化二磷,由于红磷在燃烧中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得出问题2的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定量推理解答化学问题,锻炼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增强习题训练,提高化学解题能力

开放性习题练习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化学解题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习题,增强学生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命题、新颖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不同的答案,丰富学生的解题方式,充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4]。

例如,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习题巩固训练。习题:家庭厨房使用口碱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将盐酸加入口碱时,放出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知这种化合物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家里厨房中的口碱有哪些种类,分别从家中取适量的口碱做上标记并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讨论。教师及时引入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从发散性角度思考问题。教师通过增强发散性习题训练,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

(五)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挖掘和延伸解题方法、拓展解题思路,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化学试题解决方法和解题技巧的传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解题方法,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方程式,利用差量法、等量代换法,运用图像等解决化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题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5]。

例如,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习题:某1g含有杂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能与5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再根据盐酸的质量求氢氧化钠的质量。学生先列出化学方程式:NaOH+HCI=NaCI+H2O;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出质量分数。教师对题目进行了延伸: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如图。1.求1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通过延伸化学题目,拓展了学生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解题中应用推理思维不仅能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化学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存在差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化学解题的积极性,高效完成初中化学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红磷氧气习题
聚焦空气与氧气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的制备工艺
抓住习题深探索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红磷阻燃尼龙的研究进展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