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转型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与研究

2021-11-12高秀珍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双师高校教师专业化

高秀珍

(河套学院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高校转型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的新举措。建设理论技术知识扎实与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2017年内蒙古确定9所高校为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如何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师队伍,这是地方转型发展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主要是培养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的人才,即能够把理论和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是精通某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人才,就是高校转型发展中所倡导的“双师型”教师[1]。

那么,地方转型发展高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如何,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哪些维度?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教师自身方面存在哪些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何,各个不同层面上怎样推动转型发展高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X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西部地方转型发展高校一般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合并后升本而成。本身存在师资队伍高学历人才少和研究型人才少等结构不合理的短板,论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方面都有先天不足。教师引进受高学历人才机制的限制,引进的教师大都毕业于实践经验少的综合性高校,缺乏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一致。

本课题组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内蒙古X学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调查,结果与X学院的师资库信息库对照,一致性较好。课题组以走访和电话咨询的形式了解其他个别转型发展高校的教师队伍情况,发现情况非常相似。本次调查样本量大(占实际的62%)、各层次的分布趋于合理,可靠性较高。如,调查教师的教龄的分布比较均匀,见下表。

地方转型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调查问卷

第2题 您的教龄(单选题)

本次调查了解教师基本信息、对专业化发展的认知和态度、对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评价、存在问题以及发展需求等。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所从教的专业领域或工作内容以及是否“双师型”教师等。选取了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各学历层、各级职称、各类学科的教师356名教师,占该校教师总数的62%,其中男占28.09%、女占71.91%;学历分布为: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为36.24%、58.15%和4.49%;职称分布为:初、中、高级职称分别占:18.82%、39.89%、39.33%;学科分布为:自然科学占42.13%、人文社会科学占46.91%、工程技术类占10.96%。下面对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发展意向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师资队伍结构的问题突出

从现有师资总体情况看,存在学历偏低、年轻教师多、女教师占比高、研究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以及学缘结构欠佳等结构不合理问题。如35岁以下教师占比31.96%,毕业于研究型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教师的占比小,毕业于本地区高校的教师占60%以上,毕业于境外高校的教师占比5%,“双师型”教师少。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意向与学院转型发展目标不一致

通过对领导、管理干部及教师的访谈发现,不同层面上都存在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认识不到位情况。那么,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教师任职的学历标准,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证[2]。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知和态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比较了解的占44.1%,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者占57.58%;出于自身专业学科的发展需要的占53.09%,但在发展意愿方面,想成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占48.03%,而想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仅占7.87%,认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措施一般的占35.39%,可见教师发展意向与学院转型发展目标不一致。

第18题 您对您的个人发展定位是怎样的?(单选题)

第19题 您认为学院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视程度为(单选题)

第20题 您认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措施(单选题)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培养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

教师专业化发展障碍存在于政府、高校和教师个人各个层面上。第一,政府和高校层面上在培养和培训机制的不够完善。每个层面上都存在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不强、缺乏有效激励政策的问题。如认为政府缺乏系统的教师培训、发展、晋升机制的占70.79%,所在院校缺乏有效晋升、激励政策的占56.18%,认为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大于内容的占54.49%;第二,在教师个人方面,教师坦言自身科研能力的欠缺73.88%;认为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培训成为负担的占64.04%。在访谈中教师反映学校对教学非常重视,但对“双师型”教师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显示仅有7.87%想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折射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问题。

(二)实践型人才引进困难重重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3]。”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地方并没有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转型高校的应用型师资引进提供的配套政策支持。即人才引进的自主权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受体制和学历的制约,行业企业的实践型人才的引进难以解决编制,导致生产和研发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不能进入高校。目前,我国培养硕士和博士时,注重理论学术水平,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又拥有高水平实践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4]。地方转型发展高校新引进的人才,来自真正研究型大学的很少,而且和学校专业设置的匹配度不高,加上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没有硬性要求,这样,新引进的人才本身就面临学科专业知识的调整学习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错位发展的新理念

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转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应围绕实现这四个方面的功能进行。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维度。第一,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首当其冲;第二,高校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学科领域的研究是重要发展的目标之一;第三,转型发展院校对教师有实践能力的要求。第四,高校教师还有文化传播和创新的责任。事实上,不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仅前三个维度就对转型发展高校教师提出了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而人的潜质不同且精力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全能人才。国家为了改变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现状,号召部分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应该树立分类发展的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采用“1+x”的发展模式,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1”,将“教学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高校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师的能力侧重的不同作出合理规划。充分发挥高校发展规划处(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根据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统筹作出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教学系部要将其细化到各专业和每位教师个人层面上,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三年或者五年为期限,把教师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定位成以上四种之一,并作出具体实施的计划和安排。高校和部门负责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必要条件,并由高校组织定期开展对教师发展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查、指导和考核,以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第一,在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和机制方面,《意见》第四部分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要求省级政府落实统筹推进责任。要求对试点高校的招生考试,教师聘任聘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高校转型发展是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国家层面上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细化促进性政策[4]。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学校要动真格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将转型发展高校的职称划分为教学学术型、科学科研型,实践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每一种类型的评审条件各有侧重,尤其要把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因素纳入职称评审条件中来。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将“深入工农牧业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设为评审条件可选项[5]。学校也将“科研成果转化或推广”设置为业绩条件可选项。建议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列入评审条件,如把指导学生参加大型实践比赛的项目等同于“五大赛”列入评审条件。同样,在教师职称聘任、工资晋级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真正做到“破五唯”。

(三)畅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渠道

途径1:将地方转型发展高校“双师型”高水平师资培养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人才支持项目。如在国家公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中国适当增加试点高校的选派计划。另外,学校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转型发展高校专项资金使用中,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倾斜。

途径2:有计划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聘评、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是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在相关科研院所,工程单位,企业设立教师工程实践基地,重点选派工程应用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也可采用的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或者工程实践。提升专业实践强化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并在实践中获得新信息,了解新需求,掌握新方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6]。

途径3: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实施学校、院系和教师个人三级教师专业化培养(发展)计划。一是教师发展中心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二是各系部制定相应的计划,教学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并细化到各专业负责。三是青年教师要将“双师型”素质提升纳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四是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

途径4: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第一,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专业,建立实训课程、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制度。第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等[7]。

总之,学校要树立分类发展理念,并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为抓手。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支持,划拨专项经费和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转型发展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的教育,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合力。

猜你喜欢

双师高校教师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