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婴儿沐浴技能教学中的实践
2021-11-12刘小林邱文波
刘小林 邱文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学科,是护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在20世纪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家长们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儿科护理教学不仅要使护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显著提升,还要不断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作为学习工具,将线下授课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我院在2019级婴儿沐浴技能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院19级全日制专科护生99名(2个教学班级)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生,年龄18~20岁,学制三年。已完成一年的基础课程,如解剖、生理、药理、微生物免疫学、健康评估等学科的学习。两组护生均由同一专业教师担任主讲教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计划、理论实验课学时均相同,实验课均为小班授课。教材均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儿科护理技术》。将2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及综合能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
按传统教学方法(护生观看操作视频→教师分解示教→护生操作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护生课外练习→操作考核)进行教学。
2.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学法进行授课,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学准备
课前,主讲老师及其团队通过智慧职教完成相应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大纲、ppt和视频等资料上传、作业、测试和题库管理;护生通过登录个人账户可以查看教学资源、完成线上测验、参与线上讨论等。《儿童保健》一章中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各年龄期小儿保健指导的理论课内容讲授完毕后,给实验组护生发放1例婴儿临床病例资料,提出问题:婴儿皮肤特点?婴儿沐浴有哪些方式?婴儿沐浴的有哪些优点?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婴儿沐浴”的预习。并且带着以上问题进行线上ppt学习、观看操作视频等。让护生查找相关资料,列举并练习婴儿沐浴的操作要点,如洗头和洗澡时抱婴姿势、沐浴顺序、脐部护理方法等。让护生探讨操作的方法与技巧。主讲老师及其团队根据1+X《母婴护理》及《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护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教材制定本课程婴儿沐浴考核评分标准,并请临床护理专家讨论修订。在理论授课《各年龄期小儿保健指导》后QQ群或微信群通过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2)课堂实训
课前一天主讲老师登录平台查看护生小测验结果,总结护生提出的学习难点和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首次实训课:①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组织各学习小组对线上提出的学习难点和问题进行讨论,给予启发解答。②主讲老师规范示范前,随机抽取一名护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师和其他护生认真观看,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护生进行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老师整体示教后分小组练习,在下课前老师对护生在模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进行分解讲解和演示。课后护生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练习。第2次实训课:①主讲老师和实训带教老师对每名护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随机抽取不同的典型病例给应考护生,要求护生针对病例实施婴儿沐浴。②主讲教师对考核进行评价,对考核成绩突出的护生予以表扬,并讲解释示范考核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求考核未达85分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拍摄并上传最佳操作视频到云课堂平台,主讲教师在网上评分,作为技能的补考成绩。
(三)评价
比较两组护生单元考核成绩,单元考核成绩由操作考核成绩和卷面笔试成绩组成。总分为100分。其中操作考核成绩占80%,为每名护生的婴儿沐浴考核成绩;卷面笔试成绩占20%,为20道选择分析题,每题1分,共20分。
教学结束后,教师自行制定护生自评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问卷对护生进行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该问卷分为8方面,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3个条目)、授课时间灵活度(3个条目)、及时反馈(3个条目)、临床思维能力(3个条目)、促进知识理解(3个条目)、沟通能力(3个条目)、团队协作养成(2个条目)、提高综合素质(3个条目)[1]。问卷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4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25-100分,问卷采用问卷星无记名的方式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问卷99份,回收率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单元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单元考核成绩比较(±s)
表1 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单元考核成绩比较(±s)
组别 人数 操作考核平均分 卷面笔试平均分 总分平均分试验组 50 67.81±8.12 23.1±4.12 91.12±6.12对照组 49 63.5 ±7.21 20.5±3.18 84.00±5.15 t值 0.013 0.028 2.312 P <0.05 <0.05 <0.05
由表1可知,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效果评价(见表2)
表2 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 n(%)
由表2可知,实验组对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本研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了网络教学和小组学习法,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和智慧职教平台进行教学、讨论,促进护生之间彼此学习,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激发护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本研究采用智慧职教线上和传统课堂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主讲老师布置的任务,结合教学PPT和视频先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习题测验,再通过QQ群和微信线上讨论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解答学习难点。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2]。利用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资源,护生可以随时登陆平台观看实践操作视频,并且可以反复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实践技能。护生可以随时登陆平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3]。
(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形成
表2显示86%的护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锻炼自己临床思维能力。在线上学习中,护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不再依靠老师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4]。护生在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训练后,更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护生团队协作精神养成
表2显示76%的护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在混合式教学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5]。促使小组成员都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为今后在护理工作中更快融入护理团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完成各项护理工作[6]。
(四)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表2显示88%护生表示经过解决课程各项问题后,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更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混合式教学中每个小组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多次讨论,在每一次讨论过程中,每个护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7]。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为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