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立德树人”教学实践的探析
2021-11-12刘蓓
刘 蓓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各类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各类教育的根本,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把培养爱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大学生作为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要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确定的“四个服务”为宗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下功夫”为标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传统,把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贯穿于各类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构建各类课程相互协调、目标一致、内容互补、活动各异的“德育教育”体系,共同构成专业课程品德培养的平台,建立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活动体系。
一、“立德树人”教学内涵的解析
我国儒家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大学》就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让人的“善性”得到发扬,“至善”是指让人达到“仁”、“敬”、“孝”、“慈”、“信”等“善德”的境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德育外延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历史和现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是高职教育应该遵循的基础与根本。艺术类的职业教育,应该还有属于自己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确立具有行业职业特色的育人目标,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坚持健康的艺术趣味,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人民、歌颂英雄,创造高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自觉加强艺术修养,刻苦磨练艺术技巧,批判地学习中外文化艺术的优秀遗产,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创作和演出,维护艺术的纯真;树立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正确对待文艺批评,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德”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那么对于高职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来说,“德”的内涵应该是什么?
2019年教育部颁布347项高职专业教育标准,在“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培养规格中清晰地界定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根据本专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及本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系统化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确定为提升“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德育活动内容确定为“五个认同”,结合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的四个教学模块:即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和舞蹈创编,确定不同阶段不同的德育活动内容。总之,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学生。在新时代,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一定要彰显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坚守“中国方案”和“中国倡议”,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才会牢牢树立“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二、“立德树人”学习目标的确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蕴含着“立德”是基础,“树人”为目标的深刻内涵。“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当体现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爱国情怀。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烈情感是为大德,自觉履行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是为公德,严于律己、诚信友善是为私德,我们要培养的是心怀大德、遵守公德、秉持私德的中华儿女。因此,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中“爱国情感”的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教学进度,依次确定为:关注中华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喜欢中华舞蹈文化丰富的内涵,专注中华舞蹈天人合一的文化艺术魅力,研究中华舞蹈文化复兴发展的未来,自信中华舞蹈文化的时代价值,热爱中华舞蹈文化的文化特质,感恩党对中华舞蹈文化艺术发展的支持及取得的成就,献身于中华舞蹈文化事业发展。依据不同阶段的“爱国情感”学习目标,确定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中“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教学进度,依次确定为:认可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阅读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书籍,赞同中华民族融合团结发展的历史,宣讲和传播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祖国的辉煌成就,感恩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取得的历史成就,认清西方敌对势力诋毁党的民族政策的险恶用心,批判和坚持抵制社会上错误的民族观,坚持宣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自觉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通过情感递进式的“立德树人”学习目标的确立,创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教学模式,使思想道德、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逐渐融入、嵌入、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中。通过对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三教”改革上大胆实践和创新,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的教学实践层面得到落实。
三、“立德树人”教学活动的设计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要立足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发展脉络,努力挖掘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并将其“基因式”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在职业教育各类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中,不能追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活动,要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岗位的特色、课程内容的特色和课程教学的特色,将岗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业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对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行业发展历史成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创建具有课程特色的“立德树人”教学方案。在“民族民间舞蹈训练指导”教学活动中,确立的育人目标为“认可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开展的教学活动为:观看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历史短片,学生以组为单位勾画出中华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出“一体多元”中“一体”的三个特征,以及每个学生选取并阅读一本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书籍,就民族融合选取一个领域,制作一个3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进行宣讲。在“维吾尔族舞蹈创编与组合”教学活动中,确立的育人目标为“宣讲和传播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祖国的辉煌成就”,育人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为主题,用数据和案例的形式,展现某一领域的辉煌成就。在“外国代表性舞蹈表演”教学活动中,确立的育人目标为“坚持宣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育人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到社区举办一次30 分钟的讲座,题目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及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各制作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电子板报,全班举行一次电子板报展。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德”育的目标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德”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点讲话精神、党的新政策新举措、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课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专业史实、专业案例等作为课程育人建设的教育教学内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师生共同策划活动方案,共同实施活动方案,在师生互育的基础上,共同感受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舞蹈的独特魅力,感受舞蹈教学中的中华舞蹈道德教育、中华舞蹈文化素质教育、中华舞蹈品格教育和中华舞蹈“苦”的艺术教育等,使学生能将各种思想道德问题与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达到“五个认同”和“四个自信”的育人目标。
四、“立德树人”育人成效的评价
好的“立德树人”课程,一定是教师以德育德的课程,一定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课程,一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立德树人”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使命,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创建一流的“立德树人”课程育人体系。全新的课程育人体系,将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将促进学生的德育自觉,拓展学生的德育思路和推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从而真正得到学生的喜爱。
(一)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好的课程育人体系,是在尊重专业规律、职业成长规律、课程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以育人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新载体,推进课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育人内容的融合,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的融合,推进线上教育教学与线下自主学习、自主育人的融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实践育人的融合。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取得成效的基础,我们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对涉及育人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系列化的实践,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高效的创新德育活动设计与策划。
(二)创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好的课程育人体系,一定是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实施、共同成长的。实施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而是教师和学生,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的精神,设计一个育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头脑风暴的教学形式,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不断完善这个主题,在得到多数学生认可的前提下,再由师生共同策划和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共同整理教学实践活动资源,共同享有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这样的课程育人体系才会取得成效。
(三)创新的教学活动载体。好的课程育人体系,不是简单的念念讲话,放一段视频,说教一番。而是要尊重当代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关注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的特点,让学生自发地组建学习小组,利用学生创新、体验和共享的欲望,创建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课程学习平台和团队,让学生围绕课程育人目标,在自我设计和策划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整合各种类型、各种媒介的活动资源,让学生互相鉴赏、互相评价、互相完善、互相推送,在设计、鉴赏、评价、推送的过程中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四)创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好的课程育人体系,一定是让学生充满自信,深感幸福的。在效果的评价上,学生应该有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评价,促进自我改进和提高,所以建立具有激励性、过程性、多样性、自主性的考核评价方案是最为关键的,应该借鉴“学习强国”、“我要答题”和分数累进制、可视化、排名的做法。考核指标应该考虑学生喜欢做和愿意做的事,比如,在微信中发表了多少次评论,制作了多少分钟的抖音视频,点赞了多少篇好的文章,参与了多少次学校的活动,推送了多少正能量视频,到社区宣讲了多少次等等。通过活动和成果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效果。
“立德树人”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是新时代各级各类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国家发展的历史融入“立德树人”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使学生牢牢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力量的理想信念。同时教师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新时代党的政策和方针,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树立推动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想信念,做学生锤炼品格、获取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
注释:
①2019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重要讲话。
②2016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