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本中的故事创作
2021-11-12王琦
王 琦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
一、受众群体对绘本故事创作的影响
一般儿童绘本的受众群体是成人和儿童。绘本作家安•华福•保罗曾在她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中写道:“绘本是给不会阅读的人看的书。”通常绘本是由成人读者读给年幼的孩子听的,市场上的大部分绘本面对的读者中以2~8岁左右的孩子为重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部分没有阅读能力,另一部分开始有阅读意识或刚学会自主阅读。所以故事创作中,一定是要考虑到这些儿童的特点,他们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不需要很长很复杂的故事。为这些孩子提供绘本的是成人读者,包括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还有老师等,这些成人读者会拿着绘本大声为孩子朗读。而且他们对绘本有着自己的判断,所以成人读者对绘本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故事创作中,一方面文字部分没必要仅使用简单的、孩子气的文字。成人读者在大声读绘本给孩子时还要被要求一遍又一遍的读给孩子听,所以它要能让成人充满感情的朗读出来。另一方面,擅于将诗歌的韵律应用到其中,这对于读者也有很大的帮助,成人读者也愿意选择这样的绘本读给孩子。
总的来说,一本理想的绘本,必然会吸引到这两个群体。一些经典的绘本,不仅跨越了年龄的阻碍,而且还跨越了时间。当喜欢这本绘本的孩子长大之后,也愿意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二、绘本故事创作中的框架构成
创造一个故事,就像在建房子。先打基层建好骨架,才可以把墙面筑起来。骨架在这当中起关键作用,它撑起墙,乘着房顶,到最后房子成型。而在故事框架中,一个疑问和解答,一个角色,两者贯穿其中。
1.疑问与解答
在故事框架中,作者需要想一个问题。让这个问题潜藏在创作的故事当中,并且可以让读者进行探讨。需要注意的是“一个”问题,绘本是简练的,儿童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一次不可能探索多个问题,明确绘本故事的主题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作者写出的故事保持聚焦,让故事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走向终点。
曼罗•里夫与罗伯特•劳森合作的绘本《爱花的牛》,这个绘本讲的是在西班牙的一个牧场里,有一头牛,名字叫费迪南。他和其他牛不一样,别的牛喜欢跑跑跳跳,而他经常坐在最爱的那棵树下闻着花香。费迪南的妈妈一开始很担心她的孩子和其他牛是如此与众不同,看起来很孤独。后来妈妈发现费迪南并没有感到孤独与难过。后来因为一次意外,费迪南阴差阳错的被选中去参加斗牛大赛,在他上场后,却出乎意料地坐下了,因为他看到了他非常喜欢的花,最后费迪南被送回了家,继续过着幸福的日子。在这个绘本中,可以大致理解到这个绘本提出的问题是:当有人或者动物被迫表现出和他的性格不符的行为时,会发生什么呢?那答案大概是:当费迪南被迫参加斗牛大赛时,他断然拒绝,最后被送回家,他继续闻着花香,做他自己。
为了让自己的故事能够被读者和听众所理解,最好从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在绘本故事创作中的主题,以免在写作的时候走偏方向。有了主题就有了结局,有时候结局一句话就够了,如果不能用一句话回答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之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作者在创作时花时间仔细地去规划主题与结局,这样的话,在之后的创作中会轻松很多。
2.角色
绘本中,主角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塑造主角都应与整个故事情节相符。基于故事中问题与答案,来思考主角是什么性格。从而推出主角的行为方式和一些细节。作者需要考虑到这个角色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但也可以不完美。绘本《爱花的牛》中,即使费迪南在面对比赛时选择坐在地上而不去比赛,这种行为不应该倡导,但它也是积极的,因为费迪南在为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坚持。主角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应该有些孩子气,年幼的听众还是更喜欢和他们自己相似地角色。主角还需要主动的解决自己的问题,面对年幼的孩子,成人一般对他们的教育普遍是“你应该……”,然而面对这些,孩子可能并不会做到完全理解,甚至没有耐心去听。一个好的角色,应该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努力解决他们自己可以应对的事情。
除了主角之外,其他的角色也要有趣。绝大多数绘本是给儿童看的,就算是成人读者,也是给心中有童真的大人看的。所以要在有童趣的氛围下去塑造角色。即使是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也要加入些“幽默”的意味,要让反派角色坏得“有趣”,坏的“可爱”,尽量不要有恐怖可怕的感觉。
三、绘本故事的叙述方式
绘本的整体叙事方式大致是由叙事视角和叙事顺序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1.叙事视角
在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称为叙事视角。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可能会发现不同的面貌,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总体来说,叙事视角有四种情形:第一人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视角变换叙述。一般在市场上大部分绘本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接下是第二人称叙述,极少数情况是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一般是以主角的视角来进行故事的发展。关键词是“我”和“我们”。它有两个特点:这个人物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脱离作品,向读者进行评价或描述。而作为阅读故事的读者,也可以及时理解故事,并获得更多的情感方面的细节,以及进行一些内在思考。第一人称叙述的声音也是有缺点的。比如读者无法知道故事幕后发生的情节,在绘本的每一页上也要保证主角“我”必须出现。还有,这种叙述视角的方式讲述,很容易泄露结尾。
第二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关键词是“你”和“你们”。使用“你”,其实是作者把读者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我们所在市场上看到的以第二人称叙述的绘本实在太少了。所以我将前面讲到的绘本《爱花的牛》中的一段文字内容修改一下,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叙述出来:“其他的牛都喜欢到处玩耍参加斗牛比赛,妈妈也劝你可以和大家一样,但是你并不喜欢这样,你只喜欢看着喜欢的花,闻着花香。”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变换叙述者或叙述方式,否则会让年幼的读者感到迷惑。所以在一个故事创作中,一旦开始使用一种叙述方式,就坚持到底。毕竟一本绘本普遍只有32页,语言简短,作者需要避免读者搞不清楚故事角色。
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或讲述,关键词是“他”。叙述者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不同时空的人和事,随意切换到另一个角色的角度,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但第三人称也分情况,一种是单个视点,也就是说读者只能通过主角的视角去思考。佩特•哈群斯的绘本《金老爷买钟》,讲的是金老爷家的四座钟,他发现每座钟的时间都不一样,金老爷想尽办法也没有解决,之后他请了钟表师傅来帮忙检查,结果却发现每座钟的时间都很准。故事前半段只有金老爷一个人的视角,后半段出现钟表师傅,读者只能靠这个角色说出的话来了解他是怎么想的。而且金老爷在每一页都会出现,他一直在我们的视线中。第三人称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变换角色叙述和多视角,变换角色可以是两个角色变换视角叙述,也可以是多视角。年纪大的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角色的视点转到另一个角色视点,但是年幼的读者第一次听这类绘本的话,跟上故事的情节会有些困难。
2.叙事顺序
绘本的叙事顺序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
(1)顺序。在绘本中,作者按照时间和或者事情发展的先后来交代故事。按照顺序来叙述的绘本,故事的起因都会在开头出现,然后推入故事情节,最后结尾得出结论。观察市面上大多数绘本,大部分顺序作品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主角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尽管遇到层层阻碍,主角还是去坚持他想做的,最后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又或者没有结果。可以发现,一个绘本的大致内容是主角遇到阻碍还要坚持的过程。想让读者和听众看下去,就要让主角多次行动以及制造紧张感。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多次行动前后需要有因果关系。试想在一次行动中,主角遇到阻碍,解决掉之后,接着下一次行动,再遇到困难,再解决掉……这样的故事情节会显得很平淡。所以要时刻思考,使主角在一次行动中遇到的反应或者问题直接联系到下一次行动,最好逐渐升级活动。这样就会使故事变得紧凑有起伏,读者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2)倒叙。绘本故事中,开头就是结局,或者把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某个节点提道前面来,这就是倒叙。这种开头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儿童文学作家理查德•派克说:“开头成功,你才成功。”作者需要努力把开头写好,再做到首尾呼应,避免单调。
(3)插叙。插叙是故事发展过程中突然插入了与主线相关的事情,或者必要的解说内容,结束后再回到主线上来。可以是回忆,可以是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解释说明。在绘本中使用插叙,插叙的部分不能过多,一本绘本一般只有32页,过多的插叙很容易喧宾夺主,插叙之后,也需要注意怎么很好的衔接到主线故事上来,否则会让读者对故事情节感到混乱。
在绘本的结尾部分,必须要突出问题,结尾是问题的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从开头到中间,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和结尾有关的。不需要有说教的信息,让听众学会自己思考,就像主角一样自己解决问题。以及,之前提道故事的主角一定是要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结尾也是这样,不一定是圆满快乐的,但一定要是充满希望的。
四、结语
其实要是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创作绘本并不是那么容易,作为有过绘本创作练习经验的人,我发现之前的经历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创作,曾经只是思考怎么安排画面构图,怎么使画面更好看。但是现在却真正意识到,一本优秀的绘本,图和文是相互依托,相互成就的,一个好的故事是整个绘本的灵魂支撑,当你对自己的故事足够了解,在之后的绘图创作中才会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使用什么色彩,会知道怎么丰富自己的画面等等。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很小很薄的一本书,里面可以包含到的内容有那么多。之后我还会继续学习研究,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交出一份自己满意的作品。也希望我国可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可以让全世界的读者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