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影像教育思考*

2021-11-12

大众文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内容专业设计

王 弓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一、流媒体视频时代影像传播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启示

1.自媒体创作者的构成与影像创造

在流媒体视频中,包含海量的普通用户自制作品,如vlog、产品评测、游戏录屏、生活八卦、知识交流等等内容,这一类别被称为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它们属于流媒体平台的基础内容,平台以此保有大量用户群与平台的活跃度,这部分自媒体作者多数并没有与其内容领域相关的专业资质,也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在UGC的基础上,分离出一部分相对专业的制作者,往往拥有与自身内容相关的专业资质和系统知识,这部分作者被称为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UGC与PGC并非泾渭分明,事实上两者存在相当程度的融合与渗透,许多著名的爆红PGC内容来自UGC,并且在取得稳定的点击率与知名度后依旧保持着一些UGC的特质,如普通人视角的日常感与心态、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现实、幽默自嘲精神等特点。如几年前大热的《万万没想到》《大学生同居的事儿》等等网剧,在初始阶段都是在校学生的自娱之作,但得到了数以百万的点击量并得到了平台机构的青睐,得以继续延续拓展、形成IP系列,成功转变为OGC(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产内容)。因此,PGC事实上是处于所有网络流媒体视频构成中间的部分,也兼具头尾部分的优点,能够建立兴趣群体、树立品牌(IP)效应,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具有长尾效应,网络视频从UGC到PGC再到OGC的转化就体现了视频影像能够从尾部向头部转移的可能性,事实上几乎所有流媒体网站都十分注重PGC创作群体的培养,而PGC技术上的专业性恰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影视专业教学体系是建立在经典作品与理论基础之上的,带有很强烈的影像精英色彩,流媒体个人生产内容那种带有社交性质的个人视角、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传统影视教育中较为缺乏的。流媒体影像传播中的PGC特质证明了当专业素养与鲜活的视角相结合,能够产生极大的表现力与可能性,因此在影视专业教学中,应该尊重年轻人的趣味,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实践和作业中从自己的视角挖掘和表现生活、熟悉流媒体传播的规律和魅力所在,继而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创作出真正优质的内容,学生也才能从一个模仿者变成自己作品的“作者”,这有助于自媒体生产内容质量的提升,从底部营造优质内容的“蓄水池”。这在流媒体传播如火如荼但又缺乏高质量原创内容的当下,专业教育能够、也应该起到的激发作用。

2.从短视频盛行到影像功能的变化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泛网络视听领域市场规模达6009.1亿元,网络视听用户达9.44亿人次,其中短视频的市场规模为2051.3亿元,同比增长57.5%,用户规模达8.73亿并且在持续增长,大大超出其他的视听类作品,并且短视频是新网民触网的第二大因素,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两小时,已成为互联网的底层应用。这表明流媒体短视频影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与娱乐方式之一,视频影像的篇幅是短视频得以流行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因素,这与用户碎片式的观看时间、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播放设备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如今短视频由于其强大的流量能力,已成为各大头部平台争相占据的风口,不管是社交或是电商平台,都需要海量的短视频业务来引流或者提升信息流,这使得短视频成为这个时代影像最广泛和日常的存在方式之一,但另一方面短视频面临的依旧是优质内容创作者较少、优质内容的缺乏。短视频对作者的要求是在极短的篇幅内展现极强的表现力,完成对信息的传达、情感的联结、价值观的营造,以及综合起来对品牌的营销。目前在各种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中,如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命题中,也都结合品牌给出了短视频(30秒以内)与微电影(180秒以内)的创作类别,这也同样也说明了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影像媒介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与学科竞赛指导的经验,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像创作的教学来说, 影像技巧的教学内容之外,学生缺乏传播类专业系统的广告学与传播学知识,因此通常在具体的命题创作过程中,往往受困于创意与文案阶段,难以将影像制作的技艺转化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内容与营销。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课程系统里,如能将广告学与传播学知识融入教学,就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创作中创意的生发问题,理解受众心理、正确理解品牌内涵、让影像造型能力在短小的篇幅内服务于内容功能,同时也具备了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体与协作能力,这也符合流媒体时代对创作者和团队轻盈、灵活、原创力的要求。

二、基于影像的视觉设计能力培养

1.关于影像本身的设计能力

作为影像叙事的传统教学体系,包括画面构图、场面调度、光线与色彩营造、画面剪辑与蒙太奇、影视声音等内容,涵盖和视听表达相关的一切元素和规律性原则。但在影像作为一种数字媒体艺术,尤其是应用于流媒体视频如广告、短视频、创意视频时,对影像本身的设计应和传统的影视画面设计有所区别,这是观看方式与影像功能所决定的。

流媒体视频的观看方式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主,画面大小与电影银幕、电视屏幕相比大为缩减,不具有后两者对观众视觉产生的沉浸感与控制力,加上碎片化的观看时间,新的观看条件使得作品须从自身内部发生改变。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影视类课程教学来说,一是要注重在较短篇幅内的叙事与表达训练,基于叙事学原理、如何使用精炼简洁的视听语言完成表意是贯穿影像教学与实践的重点。二是基于符号学原理将电影美学,尤其是类型片美学作为单独的影像质感训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类型片元素是电影符号学研究的重点,尤其对于短篇幅的影像如创意短视频、广告的表意和氛围营造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应作为前期声画设计与制作以及后期声画处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三是不能忽视基于视觉呈现的音频设计训练,与动态影像一样,声音也属于时基艺术,与影像共同构筑完整的虚拟时空,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包括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在以叙事为主的传统影视作品中,声音起到叙事、刻画、烘托的作用,是完全不可忽略的基本元素。在短小篇幅的视频影像中,声音的运用,尤其是音效、配乐这样主观性极强的声音能够迅速强化情绪氛围、延展画面空间、传递重要信息,甚至在一些以音乐为主的视频影像中,声音才是主体,而画面是声音的辅助。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像类教学过程中,应将声音的设计和制作也纳入体系中,如基础的乐理知识、音乐赏析、数字音频制作等课程,并在这些课程中要求学生最终以声音作为出发点,将音乐进行视觉化创造,培养一种“通感”和“联觉”的经验和素养,习惯以声音的维度进行思考,这无论对于个人表达还是命题创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2.基于影像的包装设计能力

在工业化的影视流程里,影像作品的后期与包装设计无须拍摄者深度参与,而流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与小团队制作,通常不具备大制作那样完整的制作流程,往往是创作者负责从创意到制作完成的整个流程。并且传统影视作品的包装设计如片头片尾设计、字体设计、宣传物料设计等部分通常是一个完整作品的辅助,往往是作品的影像主体部分完成之后再进行设计考量的。而在短视频、创意视频与广告这样的流媒体影像中,其特点与功能性要求文字、动画、后期特效需要与影像部分从一开始就协同设计,是整体视觉呈现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影像成为视觉呈现的主体。因此,在影像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基于影像的图形设计审美培养,避免图形设计从视觉上拉低影像作品的现象,具体可以将文字设计、动画设计、特效设定等课程与影像创作结合起来,减少从课程分布上影像与图形设计的割裂、加强其融合,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视觉创造能力。

三、结语

在流媒体时代,影像成为一种人们接收信息和精神生活的最为主要、和广泛的存在,而由于传播方式和制作设备的变革,使得高质量影像作为一种大众化创造产生了极大的可能性,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商业应用需求和应用模式。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像教育,不应该忽视这种外在的变革——就是影像的一部分越来越朝着一种社交和商业推广的信息传播方式去发展,因此这也对影像的教育提出了直接和迫切的要求,只有市场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渗透时,才是行业与专业最健康的状态。

猜你喜欢

内容专业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UBA台灯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