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影视作品中“早恋”的文化差异

2021-11-12

大众文艺 2021年20期
关键词:早恋

刘 玙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

一、早恋概述

我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关于早恋的记载,袁枚的《子不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禅师与徒弟长期修行后下山,师傅向弟子介绍事物及其功用,为防止徒弟动心,称女人为老虎,然而徒弟晚上心里仍想着的却只有‘老虎’。”奉行清规戒律的和尚尚且逃不开“情窦初开”的心动,普通人更不必说,正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的:“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早恋,也叫青春期恋爱,是指“未成年形成男女双向恋爱或单向爱慕的关系”。语法结构上,“早恋”为“状语+中心语”的结构,副词“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释义为“比一定时间靠前”,所以早恋可以解释为“在还没到适合恋爱的年龄时,就过早开始恋爱”,这折射出造词者“青春期不适合恋爱”的观念,带有较强的道德批判和否定色彩。

而西方文化中并没有早恋的同义词,以英语为例,诸多汉英词典对早恋的翻译均为puppy love,但该词在英语中的含义与汉语“早恋”相差较大,其在英英词典中的释义汇总如下:

1.feelings of love that a young person has for somebody else and that adults do not think is very serious(牛津词典)

2.transitory love or affection felt by a child or adolescent(韦氏词典)

3.temporary infatuation of a boy or girl for another person(Dictionary.com)

由此可见,puppy love的含义主要包括6个特征(1)时间短暂(2)喜爱或迷恋的感觉;(3)主体为儿童或青少年;(4)纯真无邪;(5)对象不限定年龄范围,可以是小孩,也可以是成人;(6)成人对这一行为没有负面看法。与之相比,早恋这个词不具有“时间短”“纯真”的特征,且主体与对象必须年龄相近,最重要的是早恋一词带有负面感情色彩,puppy love则没有,甚至略带褒义色彩。

关于“区分恋爱早晚的年龄标准”,目前没有统一的观点。李学铭在《青少年心理学》中以14岁为分界线,也有人将《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作为划分标准。国内一般认为,小初高时期、18岁以下、生活和经济尚且依赖他人的青少年之间的爱情算作“早恋”,本文也采用这一标准。

二、研究方法

笔者首先收集若干与早恋相关的中西影视作品,主要包括三类:(1)以“未成年人恋爱”为主题的影视作品;(2)以“未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的影视作品,如动画片、少儿剧;(3)其他影视作品中的未成年人物和早恋相关情节。为保证作品对文化的代表性,所选作品需具有一定知名度,具体标准为“在豆瓣网评价人数不少于8000人”。在观看这些作品之后,对相关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中西“早恋观”的特点和差异。

三、中西“早恋观”差异

(一)回避与直面

中国的影视作品倾向于回避早恋话题。中国动画片或少儿剧往往专注于描写亲朋好友间的感情或善恶之争,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主要讲述家人间的亲情,《哪吒传奇》则以“商周对立、正邪争斗”为主线。在这些作品中,年少主角的生活基本不涉及恋爱,交际圈以同性朋友为主,很少与异性互动,其人际关系自然不包含“恋人”。即便出现个别异性朋友,也不会产生暧昧情愫,关系再好也止于“朋友”。在《哪吒传奇》中,哪吒与小龙女交情匪浅、无话不谈,两人虽常一起游玩,但言行从未涉及情情爱爱,相处时也不会脸红害羞,这明确地告诉观众,他俩是好朋友,不是恋人。内地在2002年引进日本动画《百变小樱》时,将其中与男女主感情发展相关的集数通通删去,并将男主最后“我喜欢你”的表白翻译成“我一直觉得你很好”,这样的译制处理深刻体现了中国影视作品对早恋的回避。

而西方影视作品在描写亲情友情和善恶斗争时,并没有刻意忽视早恋,而是直面描写。在迪斯尼的系列动画中,主角们多数都有自己的恋爱对象,比如米奇和米妮、唐老鸭和黛丝,而“王子公主历经磨难最终幸福结合这类剧情更是屡见不鲜”,即使是像《超人》《蜘蛛侠》这样的超级英雄漫画,也总会塑造一个让主角心动的“女神”。即便是和中国同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其影视作品也并不避讳早恋,比如在宫崎骏的众多作品如《风之谷》《天空之城》中,男女主角都在共患难中渐生情愫。

(二)早恋结局与视听呈现

中国的少儿影视作品并非完全不涉及早恋,但即便偶尔出现,最后也往往是“不能在一起”的悲伤结局,从而“向少年观众传达远离早恋的价值观”。例如,《葫芦小金刚》在讲述葫芦娃与青蛇精的正邪大战时,打破惯例,刻画了让主角心动的温柔女性形象小蝴蝶,并罕见地说出了“我喜欢你”。但在故事最后,为了帮助小金刚脱困,小蝴蝶在最终决战前香消玉殒,致使小金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样的情节发展,明显是在教导孩子们“早恋会害了你喜欢的人,所以不要早恋”。

与此相反,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年少主角的恋爱基本以“互表心意,幸福在一起”结束,王子公主童话的经典结束语——“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在《怦然心动》中,经历“前半段女追男,后半段男追女,一度相互厌弃”的阴差阳错之后,朱莉和布莱斯最终接受对方心意、十指相扣。

此外,西方影视作品还着力表现恋爱的美好,常常通过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的运用,将恋爱渲染得清新、纯真而又温情。在《情定日落桥》的最后,罗伦和丹尼尔在叹息桥下忘情拥吻,画面洒满了夕阳西下的暖光,背景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吉他伴奏,将早恋描绘得像日落、彩虹一样绚丽,而此起彼伏的钟声更是让人联想到结婚典礼的教堂钟声,为这一场景增添了强烈的仪式感。这样的视觉听觉表现方式,向少年观众传达了“恋爱是美好的”这一观念,并激发孩子们对恋爱的向往。同时又通过情节发展告诉少年观众,“恋爱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克服困难挫折才能获得真爱”,王子公主童话的模式化情节“真心相爱——遭遇阻碍——共同面对、克服险阻——幸福结合”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三)早恋的影响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早恋常常分散主角对重要事务的精力,对人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十七岁不哭》中,两位学霸简宁和杨宇凌在表露心意后,却频频在课堂上分神,成绩也出现退步,最终简宁以一封分手信终结了这段早恋,并在信中写道“我们这个年龄承担不起这样劳心费神的东西”。该剧的剧情和台词,正反映了中国影视作品对“早恋和学习关系”的看法——“早恋影响学习事业,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谈恋爱”。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相关影视作品中的教师、父母对早恋总是如临大敌,反复强调“少和异性交往”,比如在《快乐星球》中,在乐乐上芭蕾舞兴趣班前,妈妈就一再强调“少和那些女孩子接触”。

而在西方影视作品中,早恋反而会激发出主角强烈的内在动机,为了对方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在《初恋的回忆》中,兰顿为了改变心上人苏利文对自己的看法,摒弃了玩世不恭混混的身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初恋这件小事》中,小水为了能配得上阿亮,努力改变自己,最终蜕变为一个内外兼修的美女。

部分影视作品甚至更进一步,将早恋定义为“双向促进、互相扶持”的关系。在《侧耳倾听》的结尾,当圣司用自行车载着小雯爬陡坡时,小雯毅然跳下车帮忙推车,并说“不想成为圣司君的负累,而是要和圣司君一起努力把路走完。”这样的剧情和台词,给早恋贴上的是“催人向上、共同奋斗”的标签。

(四)感情发展速度、表白方式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早恋往往是长时间相处、感情缓慢积累的结果,表白的方式和言语也较为委婉,不会出现“我爱你”这样大胆奔放的语言。在《十七岁不哭》中,简宁和杨宇凌经过大半年的相处才彼此萌生了情愫,在倒数第二集才表露心意,并且使用的是“我也会情不自禁喜欢一个女孩子”这样的间接语言,并没有直接点出喜欢的是对方。而在面对外部阻碍时,主角往往选择屈服放弃。在《十六岁的花季》中,面对老师家长的阻挠质疑,陈非儿和袁野没能更进一步,两人始终没有捅破窗户纸。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早恋既有日久生情,也有一见钟情,而喜欢上对方的年少主角往往行为大胆,主动接近对方进而追求示爱,表白的语言也比较直接。在《两小无猜》中,丹尼第一次看到梅乐蒂跳舞时就怦然心动,在舞会上主动邀请对方跳舞,还在等候室里眉目传情、跟随着梅乐蒂的节奏演奏。而在面对外部压力和非议时,主角大多选择共同抗争,表现得比较坚定。在被家长教师认为“年龄太小,不能在一起”后,丹尼和梅乐蒂竟私下举行婚礼,在老师家长前来围堵时,两人更是突破包围“私奔”而去,这样的情节安排折射出了“爱就要说出口、要坚持到底”的观念。

四、小结

综合来看,中国相关影视作品倾向于回避早恋,将异性主角关系明确定性为朋友,偶尔出现的早恋多是长时间相处的结果,主角告白比较委婉,但面对外部压力往往选择放弃,最后多为悲伤结局。在情节上,早恋往往是“分散主角精力、影响人生发展”的负面事物,这样的安排是在劝告观众远离早恋。

而西方相关影视作品则直面描写早恋,未成年恋人形象很常见,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早恋,既有日久生情,也有一见钟情。恋爱中的主角为表白往往行为大胆、语言直接,最后多为圆满结局。在情节上,早恋常常激发主角内在动力,努力奋斗变得更好,还常通过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将早恋表现得烂漫美好。在面对外部阻碍时,主角往往坚定地共同抗争,这样的曲折情节是在鼓励年少观众为真爱克服困难、坚定不移。

猜你喜欢

早恋
浅谈青春期早恋的教育策略
浅谈几种早恋类型的疏导方法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研究
星女郎林允独家专访选秀招黑绯闻一一回应
浅谈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模糊处理
早恋女生的依赖心理拯救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