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免费开放的发展方向
——浅谈总分馆制在免费开放中的运用
2021-11-12周瑶
周 瑶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湖北武汉 43001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巩固成果、乘势而上迈入新时代的奋斗期,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
一、免费开放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2011年,为了实现《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响应“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的号召,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群艺)馆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
实施免费开放是政府向公众提供公益性产品的有效手段,因此,全国各地的文化(群艺)馆都响应号召,全面实施免费开放。
经过十年探索,免费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最开始只是单一地提供免费排练的场地到后来还面向群众提供各类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培训课程,从培养艺术骨干到面向普通群众,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等等。但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精神需求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人们需求的变化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这就需要免费开放能够应对挑战,及时调整方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新时代免费开放遇到的挑战
(一)服务对象的断层
文化(群艺)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馆通过免费开放,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让更多的群众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的美好。
虽然数字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线下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线上教学无法比拟的。由于免费开放一般授课时间为工作日,因此学员以老年人为主。又受到教学场地限制,基本很难覆盖到远距离人群。这就导致免费开放服务对象出现断层,更趋向于老年大学。
(二)教学内容的陈旧
目前大多数的免费开放课程偏向于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绘画中较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内容又以初级浅层次的普及性培训为主,缺少新颖的课程设置和针对性的提高班或大师班,这就导致无法吸引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年轻力量的参与。
(三)师资力量的不足
免费开放的老师以本馆专业人才为主,而文化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受到人才引进等各类政策影响,其师资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存在一定局限。
三、新时代免费开放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
在最新出台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出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力量”是指除政府之外,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等)。
“社会力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嗅觉。它根植于社会,成长于社会,所谓适者生存,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要它才能够茁壮成长、不断壮大。因此,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利于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免费开放引入社会力量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制度支持
总分馆制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馆设为总馆,处于核心、统筹地位,根据需要,由总馆设立分馆,总馆和分馆之间不一定为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切从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角度出发,整合优势资源,发挥总分馆各自的最大价值,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以武汉市为例,目前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体制内总分馆制。例如新洲区文化馆,1951年,阳逻分馆和仓埠分馆和新洲区文化馆(总馆)同时成立。第二种是利用和街道文化站联系的天然优势,在所辖街道文化站设立分馆。这种方式使用最为常见。三是直接将分馆设在社区,根据特色活动命名,如洪山区文化馆古琴分馆。
总馆对分馆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下派业务干部到分馆,任命为分管副馆长,进行业务指导。二是每年底由分馆提出业务指导需求计划,总馆汇总后针对性选派业务指导老师。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考核也有所不同。下派业务干部的一般采取总馆对分管下达绩效目标的形式,年终进行绩效考核。另一种则是通过成果验收等形式进行考核认定。
综合来看,总分馆制并不是行政上的隶属,而是让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相互流通,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从总馆来说,有更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举办的展览、开展的演出和培训机会更多。从分馆来说,每个分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色亮点,发挥分馆的优势,也有利于促使分馆进一步对优势资源进行强化,从而达到继承和发扬的目的。这为免费开放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新时代的免费开放道路的探索
政策的支持和总分馆制的前期探索经验,为免费开放能够与总分馆制相结合,冲破现有困境、迎接挑战提供了可能。
1.与培训机构合作设立分馆
结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加强艺术培训”“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等要求,可以优先将具备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质的培训机构纳入考虑范畴,择优设立分馆。
第一,培训机构艺术门类繁多,能够弥补现有免费开放课程类别的不足,增加对各类人群的吸引力。
第二,培训机构遍布,能够打破现有免费开放授课地点的地域限制,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第三,培训机构时间灵活,能够弥补现有免费开放授课时间的限制,解决服务对象断层的问题。
第四,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强,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效果要求更高,能够为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培训机构的质量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文化馆作为总馆,制定标准,做好分馆的选择、认定、考核等工作。并且培训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需要总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相关扶持标准,协助企业发展壮大。
2.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立分馆
武汉是一个高校众多的城市,不仅有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如武汉音乐学院,各综合类高校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专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与高校合作,在高校设立分馆。
文化馆作为总馆,一是可以提供实习机会给分馆的毕业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实习问题。课程结束后,由总馆根据课程效果和专业水平给予实习认定,也可根据意愿将其纳入志愿服务队伍。二是为分馆人员提供更多的演出或展示机会。
高校作为分馆,有着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其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较强。一方面可以聘请老师为客座教授,进行线上和线下的相结合的教学,线下课程有利于提高在馆业务干部的理论素养,线上可录制、制作慕课,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分馆负责为总馆输送最为优秀的学生,由他们根据自身专长设置免费开放课程,丰富免费开放的课程门类。
四、结语
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前提下,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最终实现共建共享的目的。
总分馆制为社会力量的引入提供了一种方式和可能,即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市场、社会能够相互协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
也只有实现互惠互利、共建共享,才能促使文化馆和社会力量之间良性的合作、促进总分馆制度有序的发展。简言之,社会力量的加入能够有效地弥补免费开放由于政策、性质等原因造成的人员、场地、课程种类、培训时间等方面的不足,又能够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率和知名度,从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免费开放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才能让更多的文化成果惠及于民,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