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技术在电视新闻手语播报中的应用浅析

2021-11-12文琳

声屏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语残疾人主播

□文琳

AI,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简称,中文翻译为“人工智能”。目前,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AI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日渐广泛。由于大多数电视新闻皆为直播,以往的技术条件下,从内容安全、技术安全、播控安全等方面考虑,都难以实现虚拟手语主播的直播同步,而引入AI技术在电视新闻手语播报中已经成为现实。

电视新闻手语播报的现状

目前,电视新闻的手语主播和手语播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别和三种呈现方式,并且由此衍生出不同形态的电视手语节目。

手语主播的三种类别。手语电视新闻中的手语主播主要分为健听人、听障人、虚拟人三种类别,在手语电视节目中,各有利弊。

一、健听人手语主播。这类主播最为常见,大多是由专业手语老师或残联工作人员兼任。健听人在与节目制作人员沟通上更有优势,但在听障人群中的认同度上并不高。二、听障人手语主播。也有部分电视机构聘用文化素质较高的听障人担任手语主播,他们对听障人的信息环境比较熟悉,在手语的手势表达上更符合听障人需求,缺陷是在对复杂文稿的理解上略逊于健听人。三、虚拟人手语主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手语主播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其优势在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标准化操作流程。2020年,长沙广播电视台成功运用AI技术,将虚拟人作为手语主播,与节目主持人同步播报新闻。

手语播报的三种呈现方式。一、主视窗为新闻主持人,手语主播在小视窗。新闻主持人占主要画幅,手语小视窗位于左下角或右下角的“画中画”之中。二、主视窗为手语主播,新闻主持人在小视窗,以手语播报为主,国内暂时较少运用。三、新闻主播与手语主播以同样大小的画幅呈现。这在中国少数几家城市广电已经出现。

AI技术在电视新闻手语播报中应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I、V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手段在助残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文化+科技”的融合将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为听障人群精准赋能,从而使该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听障人群。

政策背景。作为有着公共属性的广播电视媒体,在助残扶残、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承担着媒体责任。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大众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开设手语节目的电视台进一步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要求,省、市级电视台按照《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开设手语节目,尤其是为听障人士提供公共服务。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视听媒体和融媒体中心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支持研发生产科技水平高、性价比优的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

社会背景。中国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居五大残疾类别之首,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可以说为听力障碍残疾人赋予融入主流社会的语言文字能力十分重要,这其中电视手语节目的开设就是主要方式之一。《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一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5个、电视手语栏目32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19个、电视手语栏目272个。

综合对比全国电视台的数量,已经开办电视手语栏目的电视台占比仅为12%。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电视手语节目是周播节目,存在播出时间短、间隔时间长等问题,电视手语栏目没有“常态化”播出,形式内容不够“接地气”,影响力较差,电视播出机构没有严格落实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规定。

技术背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要求,“编制智能机器人AI播报、机器人手语技术方案,逐步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等技术在新闻、综艺、气象、科教等节目的应用等”,并将“开展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小规模应用”列入“近期主要任务”。

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技术可将汉语自然语言翻译成手语,同时结合唇语、图文动画来表达自然语言语义,基本解决了手语计算问题。经过前期调研和技术升级,该技术系统开发了适合于视听媒体机构应用的播报软件,可实现将文稿转换为虚拟主播的手语动画视频,经多种制作模式与节目视频合成,形成电视手语播报画面。其主要应用场景为资讯类电视节目,如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生活资讯等。

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的数据底座是国家通用手语的动作大数据,实现了手语的信息化处理。

AI技术在电视新闻手语播报中的实际应用

播出平稳安全。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应用在电视场景,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安全和稳定,同时融合技术先进性、理论科学性、操作便捷性。尤其是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节目播出的行业要求,可以实现文本编辑、视频编辑、智能上载、自动播出等功能,并且兼容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

技术升级迭代。人工智能手语播报技术的迭代升级包括优化虚拟主播形象、丰富新闻样本学习、升级手语翻译软件和工作站、新闻摘要手语时长自动计时、智能摘要系统研发等,进一步优化受众体验,提升播出安全度。

长沙市聋人协会主席及听障人士代表观看了长沙广播电视台《长沙新闻》的手语节目之后表示,人工智能在电视手语播报上的应用,可以帮助听障人群更好地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会发展。

媒体广泛应用。2021年,湖南省长沙地区包括长沙广播电视台和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等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已经全部安装使用该系统。截至6月,人工智能(AI)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已经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3家电视台安装并使用。

参与重大宣传。随着应用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国“两会”和湖南省、海南省“两会”,以及湖南长沙市、湖北襄阳市“两会”新闻播报。虽是一方小小屏幕,却为听障人士打开了融入社会的大窗口,为该人群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大事提供了便利,为“两会”的宣传营造了无障碍信息环境。

AI技术在电视新闻手语播报中应用的行业优势

技术赋能媒体融合。经过长沙广播电视台的前期摸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技术已经在电视应用场景中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虚拟主播、动画手语等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示范作用,具备较好的复制、推广、应用条件,能够为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的要求提供参考,有望打通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瓶颈。

安装便捷运行高效。目前,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可以实现一小时内安装、一键生成手语动作视频,新闻采编完成即可得到手语内容,审核完成之后即复现手语内容。虚拟手语主播“精力充沛”,不存在手语播出前后力度、精准度、表情表现不一致等问题。在电视新闻或各类资讯节目中应用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技术,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效扩大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覆盖面。

深度学习功能推动手语数据库建设。在无障碍智慧城市建设、精准助残等工作中,电视媒体作为社会导向和示范窗口,可通过打造无障碍的信息化环境,体现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保障弱势群体无障碍获取信息的权利。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采用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具有深度学习功能,随着系统在主流新闻节目中的应用,可从主流资讯中不断采集词汇样本,丰富国家通用手语大数据库,推动国家通用手语在听障人群中的普及。

助力信息无障碍建设。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技术的研发和在电视节目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近3000万听说障碍人士与外界社会的沟通交流更为便利,是对中央信息无障碍的工作具体落实。同时,该技术可为电视行业提供模板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电视手语节目的持续性、常态化播出,营造信息无障碍社会环境。

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技术作为AI技术的一支“轻骑兵”,在电视行业的应用,不失为一种创新尝试和有益实践。接下来,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深化和产业化,使应用场景从电视新闻播报到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终身陪伴等更多领域和空间。

猜你喜欢

手语残疾人主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第一次做小主播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骄傲
奇怪的手语图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