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运动下的汉服发展现状探微及创新思考

2021-11-12陈洁仪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汉服助力服饰

陈洁仪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12)

“衣食住行”,我们将服饰放在了第一位,足以彰显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国的服饰文化经历了不断变化,占据着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衣裳是文化的表征”,汉服作为我国重要传统服饰,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其风格形制也处于变化中。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经过舆服志的承袭,总体上形制并未有太大改变。从商朝确立衣冠制度开始,“上衣下裳”制基本为各朝代所沿袭,到秦朝,秦尚黑而统一了服饰颜色。“衣裳是思想的形象”,魏晋南北朝南北交融,思想碰撞,服饰袖口肥大,下摆宽松,极具潇洒之风;唐服饰受开放的国风影响,“齐腰襦裙”出现,给人以俏丽修长之感;清朝晚期,汉服已带有浓重的满族色彩,自民国后,中西碰撞中西结合服饰陆续出现,传统汉服也淡出大众视野……直到2003 年王乐天身着汉服上街,汉服正式重回大众视野,便掀起了复兴汉服的一轮热浪,即汉服运动。

一、汉服运动及汉服文化的新兴

汉服运动是一系列主要由汉民族人民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其重要的网上基地是汉网、百度汉服吧等,除此之外活动区域多为大中城市所在高等院校,具有传统意义的景点、公园等,以及近几年通过街拍、摄影以视频方式传播汉服文化,汉服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希望恢复汉服蕴藏的华夏文化,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当然,汉服运动并非异想天开或博人眼球,是国民热爱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对于文化传播也具有深刻意义,具有科学性、进步性。汉服运动掀起的热潮也成为了传播汉服文化的重要助力,使汉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促进汉服文化的新兴和发展。汉服的新兴除了汉服运动的直接影响外,更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助力。

一是礼服的欠缺。汉服运动最初是由一小群苦于汉族没有民族服饰的青年发起的,汉服作为民族情感及文化的载体,成为其切入口。“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中国自古就有礼服文化,历朝历代对官员出席着装都有明文规定,即使在民国时期国家对礼服也做了详细规定。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并未明确规定礼仪服饰,“正装”的界定也并未十分明确。正因如此,汉服运动的兴起是对礼服的尝试,而礼服的欠缺也成为了助力汉服运动及汉服文化新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文化的助力。随着近几年国学文化复兴,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助力,更在一定程度上为汉服文化新兴准备了良好文化环境基础。“百家讲坛”“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历史故事、诗词、文字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而汉服则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传播服饰文化、民族意识及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为汉服文化的新兴提供了文化支撑,而汉服文化也由此有着更为坚实的文化后盾。

三是相对自由的环境的推动。在以快节奏为主的21 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闲适的生活状态,自由的生活态度,一个强力要求展现个性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如此,汉服爱好者和汉服运动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展示汉服文化的途径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更是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虽然汉服文化成为了一种潮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质疑的声音,而汉服运动和汉服文化新兴回应质疑最好的方式是展现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汉服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服运动复兴的并不是简单的服饰,而是其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历史传承。汉服爱好者通过身着汉服展现在大众面前,或采用视频、摄影等多种形式给大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汉服文化,进而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大助力。

二是助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相对自由环境背景下,汉服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汉服作为一条线,以文化为魂,与传统乐器、手工古饰、摄影等都具有交融点,形成一条社会礼仪、文化展演在内的产业链。而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的诸多创新机制更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是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和文化保护意识。汉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服饰载体,汉民族的符号象征,汉服文化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文明”即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兴具有深刻意义。

二、当下汉服发展现状探微

目前,汉服文化复兴主要以汉服社展示、概念推广以及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在汉服热浪的推动下,相关文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对于其自身发展及文化研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内涵彰显不足,并未达到复兴之根本目的。汉服复兴过程中,汉服生活方式缺位,汉服生活方式并不是指身着汉服生活,而是指汉服穿着的场合。国服缺位是汉服复兴的最初助力,但随着汉服的复兴,各团队忙于概念推广,忽视了汉服新兴的基础建设——汉服的复兴并没有提供适合大众身着汉服的日常场合,以至于其难以植根于日常生活,如空中阁楼一般。

汉服形制纷繁杂乱,缺少规范系统的推广。在历史历程中,汉服经历了形制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绚烂,因而汉服复兴的初期出现了汉服爱好者不同的推广,虽展示了传统服饰的纷繁,在一定程度上仍显得杂乱无章。这一点需要专业人士的突破。

汉服复兴作为新兴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依然不成熟,但汉服复兴不仅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助力,在经济发展方面,更带动了汉服周边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价值增值幅射半径,涉及到文化产业多方面,为其在现代生活扎根提供了物质基础。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必不可少存在很多问题,汉服复兴过程也是如此,在多层面的建设上虽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汉服热浪的推动下,相关产业、经济、国民素养以及文化的传播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而,为使汉服不仅仅成为简单潮流,汉服发展需要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三、融合创新及发展思考

“传统并非是现代的对立面,而是现代的源泉”,汉服运动虽成为潮流,汉服文化复兴也初具规模,但汉服的发展依旧急迫,汉服的发展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传统重拾,更应注重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使其更具生命力,在深厚文化底蕴上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首先,汉服的发展应有自身的思想。汉服作为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其具备有先天文化价值性。福泽谕吉曾说“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在汉服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首先宣扬的也应该是汉服文化的内在精神。在汉服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因而对于汉服的内涵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思想与形式并重,汉服才能有坚实的精神基础,长久的发展下去。

其次,汉服的发展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任何服饰文化都不是静止的,汉服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中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植根于现代生活。随着商品经济的多元化,汉服发展需要明确市场定位,了解时代所需,在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创新融合,而在其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过程也应吸收西方和现代服饰文化的元素,真正实现融合创新,赋予汉服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再者,汉服的发展需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广。从无到有,汉服运动使汉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后,汉服文化的发展收获了一批汉服爱好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汉服热爱者们也以摄影、视频平台等更多方式展现汉服文化,汉服的发展需要深入大众生活,汉服的发展需要影响力,而现代元素及技术则使汉服文化更加光彩夺目。

四、结语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美。”其曰华夏,而外为华服,内在文化。汉服承载着汉服承载着秦的血气方刚,彰显着汉的稳重与唐朝的昌盛,展现着宋的温雅,汉服复兴不仅仅需要服饰的复兴,更需要文化的复兴,因而真正的汉服运动不应该被偏见掩盖,不应该被异化为只有服饰的个体狂欢。为承接优秀传统文化并使符合时代精神需求的独特魅力服装走进生活,共青团中央也设立“中国华服日”④,并在2018 年和2019 年开展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活动。汉服的复兴不仅也不应止步于此,它需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由服饰文化过渡到更深刻的层面,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注释:

①《后汉书·舆服志》、《晋书·舆服志》、《旧唐书·舆服志》、《宋史·舆服志》、《明史·舆服志》等大抵对相应朝代汉服形制及风格做详细记录,后朝以前史为基础而不断变化。

②2003 年一位名为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在郑州市区,经网络传播,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据此写为一篇报道,从而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从而也推动了汉服运动的发展。

③此句出自《春秋左传正义》,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为高雅之意;服饰之美谓之华。

④中国华服日选定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由共青团中央于2018 年设立,旨在不忘根本,以期继续前进。第一届活动在西安大明宫遗址紫宸殿举行;第二届于西安曲江举行。

猜你喜欢

汉服助力服饰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动物“闯”入服饰界
汉服新“江湖”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雪人的服饰
上台说汉服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