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艺术的创新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杂技传统

王 丹

(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50)

我国的杂技艺术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已经出现受众急剧减少、传承困难、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杂技艺术进行传承和弘扬,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杂技艺术不再没落。对一项艺术进行创新,应该从不同角度入手,对传统形式进行改革,摒弃与当代价值观相悖的要素,发扬符合大众审美的表现形式,推陈出新。

一、杂技艺术创新的重要性

(一)杂技艺术创新是必然趋势

在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街头杂技表演发展成舞台表演艺术;第二个阶段是杂技艺术的表演形式由单一纯粹的杂技表演演变为具备剧情以及感情的艺术表演形式。在科技的推动之下,我国的杂技艺术也应该进行新的转变,在艺术中融入科技的元素,展现出现代化的杂技艺术。对于传承人的培养也应该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改革,在传统培养模式下融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激发下一代人的创新思维。由此说来,我国杂技艺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二)杂技艺术创新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新形势下没有进行创新,长期秉承着传统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呈现衰退的趋势,为了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杂技艺术的创新是杂技艺术表演形式的革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让表演者萌发创新思维,在杂技的内涵中注入新的内容,使杂技艺术经过历史的冲刷而更加璀璨,经过时代的考核而延续不绝。因此,杂技艺术的创新能够推进杂技艺术本身的发展,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我国杂技艺术现状分析

(一)我国杂技艺术发展现状

如今,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视,因此对杂技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也极为关注,由此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杂技比赛,比如著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全国杂技展演等,其中《圆桌溜冰——舞动的旋律》杂技表演节目将冰上运动技术、舞蹈技术和杂技技巧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另类新颖的艺术效果。虽然我国的杂技艺术在不断创新,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人才储备不足,由于我国大多数传统技艺的传承都采取家族或者学徒的形式,因此单个艺术门派的学徒数量存在限制,杂技亦是如此。而且杂技艺术的表演对表演者的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学徒一般要从小练起,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达到上台表演的水平,因此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如今能够用心学习杂技的人越来越少,一些传统的杂技家族也因为后继无人而逐渐衰落,导致传统杂技技巧失传。同时在杂技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师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徒弟进行教学和训练,并且每个门派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说明杂技的教学不像普通教育那样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编制,这也为杂技艺术的人才储备带来了阻碍。其次,杂技表演的节目形式缺乏跨越式的创新。在杂技艺术的表演内容上,大多包括柔术、车技、高空节目、驯兽、魔术等传统的表演形式,这些技艺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在表演中对这些传统技艺进行融合创新的也仅占一小部分,对于传统的杂技艺术仅仅做到传承,而没有做到创新。当下,需要与新潮的元素进行融合,对传统的杂技艺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大众最新的艺术审美需求。

(二)杂技艺术衰落的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的杂技艺术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背后却存在着隐患,杂技艺术依然属于小众艺术,受众并不多,因此杂技艺术产业化以及将其推向国际舞台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当前杂技艺术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受到了新媒体快文化的冲击。人们在杂技艺术与其他影视节目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后者,这就表明了杂技艺术的发展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其次,杂技艺术表演人员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知,大多数杂技演员不了解市场的规则,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对成本的掌控能力以及对自身表演和品牌的营销能力,在市场方面缺乏研究,因循守旧,秉承着传统的运营理念。因此各杂技艺术团的改革变动幅度不大,并且速度缓慢,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再次,缺乏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当前的杂技艺术团较为分散,各个艺术团在节目的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的问题。杂技艺术团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对理念缺乏创新,并且存在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利于杂技艺术的整体发展。最后,杂技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个人的杂技表演生涯较短,一般杂技演员在30 岁左右就要退居幕后,或者直接离开这个行业,而艺术团以及政府对退役人员缺乏一定的补偿措施。并且作为专业的杂技艺术表演人员,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较为缺乏,在退役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缺乏一定的生存手段,更有甚者,在表演中或者训练中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从而对生活产生影响,更加难以面对生活的压力。

三、杂技艺术的创新研究

(一)对发展体系进行创新

我国传统杂技艺术的发展体系重在传承和发扬,在传承上应该建立科学的传承制度,在发扬上应该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建立科学统一的传承制度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杂技文化,从而对杂技文化产生兴趣,即便缺乏学习的条件也会愿意为杂技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此,各个杂技团的工作人员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愿意将自身拥有的技艺传授给他人,而不是进行内部发展或者只招收寥寥几个徒弟。为了让传统的杂技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承,相关部门可以联合杂技世家或者杂技团成立杂技培训学校,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或者政策优惠,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同时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杂技,给更多的人学习杂技的机会,而且创办学校筹措的资金也可用于杂技艺术的投资,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能够明确杂技艺术的发展方向,在确立目标之前应该对市场进行考察,明确大众的艺术审美水平,从而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任何表演艺术的发展都取决于受众,杂技艺术只有拥有更多的受众才能让艺术本身拥有发展的资本以及创新的动力。

(二)加强对表演人员的培养

杂技艺术与大众的联系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节目上,而表演的人员又是这些节目的载体,因此加强对表演人员的培养,提升表演人员的素质极其重要。如今人们对各式艺术的审美水平都逐步提高,这就需要表演人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对表演人员进行培养时,不应该单纯地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传授,也应该教授其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学习时拥有理论的支撑,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杂技艺术,并且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当中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看法,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统一的院校形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授课老师容易忽略个体的基础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压力或者觉得过于轻松,从而失去学习的欲望。这就需要教授人员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整体的水平进行把握,从而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之处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积极运用现代技术

为了让杂技艺术更加符合当代的社会发展潮流,需要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融合。首先,对音乐音响进行技术创新。传统杂技艺术的配乐一般仅有较少的民族乐器伴奏,但是随着现代电子音响设备和电声乐队的发展,杂技艺术的配乐对舞台效果有了更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让配乐不只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服务,也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致力于营造符合表演形式的舞台环境,渲染相应的舞台氛围,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次,对灯光进行技术创新。传统的灯光对舞台表演仅仅起到照明的作用,但是现代的灯光也可营造出虚拟的舞台场景,配合高难度的杂技技巧,能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舞台表演的效果,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最后是服饰、化妆、道具的创新。传统的服饰几乎都是“中性”的表演服饰,应该按照表演的主题对其进行变更,比如为演员穿上富有科技感的服饰,在服饰上设计发光条等;在化妆上,要设计符合剧情、人物特色的妆容;传统的道具也是单一没有装饰的普通道具,为了适应当下的需要,可以设计出具备装饰效果,但又不影响表演的道具,或者类似话剧、小品中所使用的能够变化的道具。

(四)节目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杂技表演仅仅展现了演员的技术能力,缺乏感情的融入或者剧情的设定,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看高科技表演。对此,在杂技表演内容中应该融入情节、故事、人物等元素,让杂技表演具备戏剧性,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或者在杂技表演中融入其他表演形式,例如一些运动形式,或者西方的舞台表演形式等。如同上文说到的《圆桌溜冰——舞动的旋律》结合了滑冰、舞蹈和杂技技巧,同样地,《男女技巧》将西方的芭蕾舞与杂技进行结合,将情感融入到杂技表演当中,展现出一对恋人浓烈的爱情。还有《时光——爬杆》,融入了戏剧化的情景,表现出了年轻情侣的感情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杂技艺术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杂技文化,对此,应该转变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新形势、新科技进行创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保证杂技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杂技传统
杂技表演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浅析创造力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空中杂技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看杂技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老鼠演杂技
安全行驶千万不能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