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的新变化
——以2020年川藏两地文旅部门“抢人大战”事件为例

2021-11-12吴梦雨王超群

声屏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中华民族

□吴梦雨 王超群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旅游网络舆情往往是与一些突发性的旅游危机事件息息相关,比如“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等,故而呈现出负面性、冲突性的特征。然而2020年11月,四川理塘的藏族青年丁真凭借纯真、天然的笑容的7秒钟短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让民族旅游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的新特点

2020年末“甜野男孩”藏族小伙丁真走红,引爆网络舆论。很多网民看到“骑着小白马珍珠,驰骋在壮美的雪域高原”,便误以为“此藏族少年就在西藏”,进而导致四川和西藏两地文旅部门展开了一场“抢人大战”。该事件反映出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的诸多新变化。

新面向:积极正面报道成为舆情风向标。“民族冲突事件”“极端民族主义”“分裂势力”等确实存在,民族分歧与矛盾也曾出现过不可调和的情况。在大众视野中,民族舆情负面情况长时间活跃,“民族”和“问题”两词潜移默化地自相关联。然而,民族因素直接与负面词汇关联,无疑是对“民族”本身的扭曲和污名化。为倡导网络舆论的正向传播和引导,近年来,社会生活交往中许多民族旅游的正能量事件,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从关注民族旅游事件的负面报道博眼球,转变成为民族共同发展使命而团结聚气的正面报道,媒体所做出的积极改变成为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的新面向。

新平台:短视频平台成为舆情引爆端。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纷纷推出短视频制作和分发窗口,试图与抖音、快手、微视等专业的短视频客户端分一杯羹。在短视频平台的助攻下,2020年11月11日,摄影师“波哥”拍摄的一段不到10秒的短视频引爆网络舆论。截至2020年11月30日,该条短视频获得275.3万点赞量,13.6万转发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2月3日在京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在网络舆情中,短视频平台数以亿计的用户体量是其发展成为舆情引爆端的天然优势。可见,短视频平台逐渐成长为网络社交主舞台、舆论发酵主战场,成为引爆舆情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所呈现新特点之一。

新领域:助力旅游脱贫成为舆情落脚点。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大众对涉民族事件的讨论和关切并不囿于身边的负面事件,大众的注意力经济同样能为地方经济与文化旅游的发展贡献力量。民族旅游网络舆论争议背后是人们对脱贫这项全民族事业的渴望。网络舆情助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为地区旅游经济的脱贫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因而,民族旅游网络舆情最终落脚在助力地方经济以旅游服务业脱贫上,是我国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的一个新情况。

主流媒体在民族旅游网络舆情引导的新表现

我国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主流媒体在获取新闻点、掌握舆论发布先机等诸多方面,稍显逊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流媒体在人才贮备、专业知识、舆论引导等其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经验积淀,其中,主流媒体对民族旅游舆情的引导确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积极:反“媒体失语”下的议程设置。主流媒体采用积极的议程设置的手段,牢牢掌握舆论发展的方向,引导受众去感受民族旅游的舆论环境是积极正面的。一方面,对积极的事件予以引导和宣传,保证其正面性的充分展现;另一方面,面对较为棘手的消极负面信息,采取“疏导”而非“阻塞”的舆论引导方式予以充分曝光。尽管民族因素相关的负面信息极易误入耽于消极报道的歧途,但在积极的议程设置之下,媒体将建设性新闻运用到民族旅游的负面新闻之中,强调积极的一面,以积极的传播姿态解决问题。这样既发挥了主流媒体在舆情引导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展现自身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实际的行动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和功用正名。积极的议程设置态度是主流媒体对“媒介失语”现象的有力回应。

全面:地方与中央媒体的联合报道。民族旅游网络舆情引导方面还表现出地方与中央主流媒体报道的联合性和全面性。在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不仅地方媒体因其新闻本身的地域接近性而产生报道积极性,在中央媒体方面,也因民族旅游舆论对于民族大团结的特殊意义而表现得积极宣传和引导。针对舆论事件的多方宣传引导,实际上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自上而下的网格化趋势。这种自上而下、张弛有度的舆情引导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人全面了解民族旅游舆情本身,也能从舆情中获得对民族差异性的重新认识,更是使受众深刻理解团结民族、中华一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可持续:逆流量化、“养成系”的发展规划。以四川理塘藏族青年形象走红为例,纯真、质朴的气质带来的流量吸引了选秀类综艺制片人的目光,企图迅速将他推入市场、完成流量的变现。与市场化思维不同,主流媒体对民族旅游网络舆论中主要对象的讨论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探索其形象意义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四川理塘地方政府的统筹下,丁真成为理塘旅游事业发展的代言人,得到网民的广泛好评。可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民族旅游网络舆情的引导正确,“流量”不再是洪水猛兽,努力提高“人”的素质,使其与流量体量匹配,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形象,彰显了主流媒体引导力的优越性。

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及其引导的经验与启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需要各民族同胞们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丁真事件中的民族旅游网络舆论引导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

观念层面:端正态度,莫谈“民族”即色变。“涉民族”并不必然意味着“负面”,民族问题和民生问题一样,影响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在观念层面,我们应该坚定民族自信、端正“涉民族”因素态度,坚持对民族的正确认知观。这有利于我们接受民族差异,进一步深入理解涉民族舆论事件,积极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通过获得从认知领域对民族情绪的全景式认识来逐渐修正偏见、化解分歧,不要谈“民族”色变。

行动层面:敢于发声,善用新媒体手段。对于媒体机构或媒体人来说,对民族旅游网络舆论的关心应表现为敢于发声。日新月异的技术引导着媒体人专业素质的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兼具媒体人与自媒体人本领的新媒体人。当前,技术善恶的讨论尚未有定论,但技术的应用已然渗透进人们学习、工作和社交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人应当善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在民族旅游的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问题上负起责任来,敢发声、有作为。

意识层面:同心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民族力量、时代强音,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的需求氛围下,国家、媒体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同心共筑的时代使命。因此,在民族旅游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应当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结语

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与引导是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中关注的部分,互联网时代,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需要大众、媒体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民族问题,盲目为民族大家庭背书或企图分裂民族的想法应该及时地扼杀在萌芽阶段。此外,在民族旅游网络舆情传播方面,主流媒体应积极报道,让受众参与议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族情绪氛围。而在民族旅游的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应淡化受众的民族差异,追求民生的共性;主流媒体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新颖的新闻报道呈现,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跳出民族对立的思维误区,对民族心怀同胞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舆情
舆情
舆情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