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12李昕煜楚喆

声屏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播电视新闻

□李昕煜 楚喆

由于网络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可以即时、快速制作新闻的媒体传播工具,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定时、定点才能获取新闻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受众需要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对相对滞后和固定风格的电视新闻的需求大大降低。电视新闻主播应以新的现代化方式为立足点,在坚守新闻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吸引受众,实现社会价值观和舆论的引导。

新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问题

业务能力不足。播音业务能力是新闻主播的核心竞争力,在新闻实践中不乏非常专业新闻主播能够进行独特角度的新闻报道和突发新闻稿件的完美处理,但部分主播需要对播音业务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包括播音技巧的熟练运用,增强备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直播结束后评析能力等。如果主播对新闻稿件不熟悉,就会出现口误、断句错误、专有名词错读、播读出现卡顿等情况。在出现问题以后,新闻主播由于心理素质不够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出现僵硬的表情,极大限制新闻节目中副语言的发挥空间,同时也会影响受众观感。

语言风格相对固化。新媒体各种各样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受众,往往比传统的新闻节目更“精准”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报道用词更加犀利,表达更加直白,使受众有较好的体验感,增强受众对新闻社交账户的依赖性和关注度。与新媒体相比,传统新闻播音就少了很多特色,尤其是播音语言风格相对固化,以固定的形式状态和语气节奏展现电视新闻,使受众对其新闻节目造成了审美疲劳。同样的语言播讲状态下,受众不仅需要在时长不短的新闻节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还要在声音呆滞刻板的状态中理解新闻,这大大增加了受众从电视中获取新闻的时间成本。新闻主播通常以播出时不出错来要求自己,这是完全不够的。比较而言,新媒体侧重提升受众的视听效果,深入挖掘新闻的可视性,打造极致的新闻服务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浏览量。传统电视新闻主播没有进行个人独具特色的打造升级,较少创作出更新鲜的词语和金句,从而造成节目收视率的降低。

传统新闻播音反馈迟缓。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受众可以拿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畅所欲言。新媒体新闻制作相对于传统媒体更快速,往往一个新闻评论使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制作。对于受众反馈方面,新媒体受众的回复比较及时。首先,受众发表看法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交互感;其次,受众给予主播非常清晰的想法和方向,对新闻节目的语态风格和内容角度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提高节目质量。但对于传统电视新闻来说,则反馈迟缓。这非常影响主播对受众的把握,意味着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只能凭以往的经验和感受,这有可能与受众的理解状态不一致,自然会失去受众的关注。

新闻主播创新乏力。新媒体崛起之后,当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解读不再是传统电视媒体独有时,新、融媒体跨时空多角度的新闻剖析和制作获得了更多受众的青睐。新媒体为了占据市场,提高受众利用率,无时无刻不在创新,从搬运工到制作者,从个人账户传播到矩阵式媒体传播……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了百舸争流的新变化,原来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则无招架之力,所以冲击不仅来自于外界的新型媒体交互形式,还与创新乏力有很大关系。

新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应对策略

提高新闻播音业务能力。首先,电视新闻主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的一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播音时语音的清晰圆润、富于变化直接影响受众对新闻主播的印象与好感度,以及对新闻内容本身难易程度的理解,继而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直播过程中主播的面部表情、坐姿、妆容、服饰等副语言也会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其次,对新闻稿的识读能力和新闻稿整体基调的把握要求播音员有足够能力和功底。熟悉新闻稿才能传递出真正有感情、有温度的新闻,进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增加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忠实度。最后,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观察能力。由于专业的特性,新闻主播只有在各个领域和行业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用准确的态度和状态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在接到突发稿件时,做到像海霞、康辉、李梓萌等那样镇定自若,展示当代新闻主播应有的专业素养。

增强主播个性化领悟力。虽然节目结构中有限的文字内容无法进行调整修改,但新闻主播可以通过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创造出让受众易于接受的播报风格。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新闻主播能否突破重围打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取决于新闻主播对于个性化领悟力的增强,比如适时调整新闻播报节奏,与受众进行隔空交流,根据不同的新闻稿做差异化处理,调动受众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受众体验感。以2019年7月26日的《新闻联播》为例。康辉在直播中说道:“美国某些人对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羡慕嫉妒恨’,这群怀着‘怨妇心态’的美方人士……使出各种损招阴招‘扎轮胎’”“满嘴跑火车”等新鲜的网络语言,无不体现出新闻播音个性化道路的方向。运用网络用语简明扼要、清新脱俗,既表明态度讲清事情又朗朗上口。这一波圈了不少粉丝,受众对于康辉的表现纷纷“点赞”,这样接地气的《新闻联播》一改受众对其刻板印象,在微博、抖音等社交领域可见成效。一个优秀的新闻主播不只是及时准确地将新闻以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还可以通过特色化语言表达形式传递态度和温暖吸引受众,提高受众对节目的认可度和信赖度。

促进新闻节目的品牌化。首先,电视新闻播音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广大受众,只有更多的受众能看到新闻节目新闻播音才更有意义,新闻传播才更有价值。这就需要将独立的电视新闻播音与新媒体新闻播音进行高度整合。第一,为了适应新环境下的新闻播音传播,有质量地满足受众能提升市场融合度,提高收视率;第二,有效地将新闻理念、核心价值观等社会责任担负起来,为受众营造一个干净、正向、积极的网络环境;第三,有助于跟上时代步伐,使受众对电视新闻播音节目整体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以《新闻联播》的新媒体衍生物《主播说联播》为例,其转变了电视新闻播音的传播形式。首先,从浏览方式上进行改进,由横屏观看变为竖屏浏览,由新闻主播就当天的新闻报道中蕴含深意、正能量的新闻进行拓展引申。播放时间为1-3分钟,既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又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传播量出现了几何级的扩大。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创立了很多媒体矩阵进行跨平台传播,如央视频APP、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抖音号、微博官方账户等。这样多路径的传播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还能收到更多的反馈信息,弥补了电视新闻的不足,同时更好引导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舆论导向,增强新闻品牌效应,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主播的知名度。

坚守新闻播音基准底线。由于电视新闻的运营都是官方完成的,因此在广大受众的认知中,其播出内容的权威性是不可撼动的。新闻主播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受众,应秉持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这就需要在播报新闻时客观、公正、精准、锐利。在某种程度上,新闻主播播报的内容就是国家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和方针政策以及对国际社会的态度,所以遣词造句上都要斟酌再三。这一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代,新、融媒体新闻充斥整个社会,但其真实性真假难辨,太多为了吸引受众而制作的新闻内容,超出消费受众的期望值,而且可能对未成年人还未真正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新闻主播坚守行业审美底线和道德准则来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导向。

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意味着新闻主播各种业务能力的重新构建。新闻主播应担负起时代的责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通过对新闻节目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阅历,将业务水平推上新的台阶;善于探索受众的需要和发现自身的优势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增加节目的吸引力。新闻主播需要转变新闻播报的思维定式,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着力满足新时代受众的视听需求。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主播电视新闻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我是小主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