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下的反转新闻探究

2021-11-12孙晓莉

声屏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舆论公众受众

□ 孙晓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与优化,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公众主要的信息获知渠道,公众不再依赖传统媒体报道,而是逐渐成为传受一体的内容生产者。新媒体以其准入门槛低、及时性、互动性著称,但由于平台的开放与自由,相对而言把关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反转新闻、假新闻的出现对新闻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反转新闻成因探究

低准入门槛下的把关失效。与传统媒体相较而言,新媒体的主导输出为公众,不再需要繁琐的设备、人才等,而是仅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就能够传递输出信息与内容。新媒体以其实时更新、低准入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之中,但也出现了新闻把关失范的现象。

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从业者具备更高的新闻职业道德,在新闻报道发出前需经过编辑、记者等多层把关,其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更具公信力。而新媒体由于过低的准入门槛,在追求时效抢占第一现场的驱动下,常有不加审核即发布信息的现象产生,事后审核成为了反转新闻的一大成因。

受众媒介素养缺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在真假信息混合的信息流中,受众由于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快速辨别信息的真伪,再加上网络上一些平台用户为获取关注度与点击量不择手段,出现了更多虚假新闻。

由于公众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平台,受众也可凭借社交媒体平台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因此当虚假新闻发生时,缺乏判断力的受众也会根据信息做出自己的反映并提出意见,裹挟固有态度与刻板印象,使得舆论回环往复。片面化看待事件以及情绪化被动也是反转新闻频发的动因之一。

碎片化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不再需要定点定时收看或收听传统媒体所播报的新闻与信息,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搜索查看所需的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较少进行深度阅读以及信息核实,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舆论引导下情绪先行的现象。

由于碎片化时代信息的更新并不是成段的,而是实时的碎片化的,信息的迭代更新并不同步,公众获知的信息琐碎、不全面,更容易导致时间不一致更新不同频的反转新闻现象的出现。由于新媒体常有为了追求快速时效而不加核实即发表一些吸引眼球的新闻报道,导致公众对于一部分新媒体本身持有固有态度,标签化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对于群体产生了刻板印象。

后真相时代的情绪先行。后真相即诉诸感情比诉诸事实更够影响民意,真相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情感先行。公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得媒体更偏向于便签化报道信息,公众对于特有标签产生固有刻板印象,在新闻报道发出时对于真相已经没有那么关注,而是基于满足自己的情感抒发。

“后真相”迭代影响

眼球经济驱动下的煽情主义频发。后真相时代下诉诸感情大于诉诸理智,反转新闻引起的巨大流量与关注,致使一些社交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为博得关注不加审核把关,以夸张煽情的标题与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追逐点击率与流量,在信息发布之时做标签化处理,以吸引用户的关注,由于煽情公众更倾向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而不再关注事实的真相。

曾经引起热议的网红殴打孕妇事件,由于某些媒体平台不加核实事件经过与事实,借用公众对于网红的刻板印象以及孕妇的弱势群体代表博取公众的关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注意力经济引导下的黄色新闻与反转新闻,致使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逐步降低,在舆论冲突下常常会出现深陷塔西佗陷阱。

反转新闻侵袭下媒体公信力迫降。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信息更新速率加快,新闻媒体追求时效性,急于抢占舆论第一阵地,为了成为第一手新闻,新闻采编过程中不加以严格审核,把关模式弱化导致反转新闻频发。虚假新闻泛滥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并转而相信并无真凭实据的传言,导致流言繁杂,反而产生舆论争议鱼龙混杂的现象。

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对女司机逆行的报道也将公众舆论的枪口一致对向当事女司机,而新闻反转后网民对于首先发生的官媒误报也产生了信任质疑。在疫情期间有传统主流媒体发出“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报道,一夜之间导致各大药房的双黄连药品急速售空,随后又紧急辟谣,导致公众对该媒体的信赖度降低,反转新闻侵袭下媒体公信力迫降。

“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搭车。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出现公众突发事件,网民的声音会迅速集聚,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若事件没有及时解决,网民的求知欲未得到满足,将导致舆情的不断扩散,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由翟天临知网事件引发的学术界自检,也是舆情搭车的范例。但舆论的威力不仅有监督作用,也同时会侵犯甚至威胁个人权益,如网民“春秋两不沾”控诉受男网民性骚扰事件,舆论的迅速发酵也危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新闻反转过后落得一地鸡毛。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的蓄势以及爆发会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网民的呼声以及信息的传播会反向驱动媒体连续报道有关事件。后真相时代下的信息裹挟,不仅会引起被报道者的隐私信息曝光,也同样会引发公众对新闻报道产生刻板印象。

网民深陷“沉默的螺旋”,信息接受产生回音壁效应。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平台仍旧具有设置公众议程的功能,后真相时代媒体通过设置筛选议题,引发公众舆论。但网络平台上的意见发酵空间闭合狭小,当用户出于诉诸情绪发表评论引发公众讨论时,多数评论引起舆论发酵,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造成沉默的螺旋发酵,舆论一边倒。受众沉浸在多数意见的舆论场中,受同质信息的影响,形成闭合的信息茧房。

对新闻业发展的启示

新闻媒体: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媒体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传媒代表公共利益,新闻从业者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坚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杜绝利益驱动的假新闻现象。

媒体工作者应该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并且始终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始终坚持新闻理想,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故意夸大新闻事件的内容,不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见进行不实报道,一切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

监管部门:完善新闻事实核查机制。监管部门要完善相关事实查验要求,保持新闻生产制作过程公开透明,展示事实来源以及相关利益团体,允许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加强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对新闻事实的核查与检验,增强新闻核实手段,提高虚假新闻的制作成本。

受众:增强辨识和批判能力,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受众应寻求多方信息源,而不只是满足于接受一方提供的信息;对不确定的信息保持怀疑态度,不传播未经核实来源与真实性的信息;提高对不实信息的分辨能力,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轻易被煽动。

“后真相”在数字信息时代成为了热议话题,反转新闻的出现不仅引发着舆论发酵也对新闻业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当今社会媒体更应把握好手中的权力,做好把关工作,树立社会公信力,坚持传播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新闻。

结语

在后真相时代下真相裹挟于情绪之后,真实与否却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数字化时代人们裹挟在信息洪流中,对于新闻的感知与了解都在算法打造的黑箱背景之下,反转新闻的出现也使得人们对于媒体的信赖度不断降低。

反转新闻的出现不仅是当下碎片化时代的产物,也同时折射着当代注意力经济下情感先行、事实滞后的现象。人们应当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更着重关注于事件本身而不是仅作为满足个人喜好及意愿进行信息获取及解读。

猜你喜欢

舆论公众受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