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高职

王 辉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人们更加注重教育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网络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也为教育插上了翅膀,为职业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门应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课程改革的实践观念纳入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体系中,同时把思政教育理念纳入到有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现代教育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思政教育内涵,树立立德育人的使命,改革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我国当前高职大学语文实施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教师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且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下,有些语文教师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清楚的职业认知,许多语文教师只是把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普通学科看待。他们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重文章本身的意义,无法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引导。一些高职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他们尚未对加强高职生语文教育具有完整的认知。当代教育观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一些高校为了贯彻落实高职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在高职语文教学时,除了教授学科所要求的知识之外还要求深入挖掘隐藏在文学之后的思想元素,通过引导让高职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无形中散发的高尚情操。只是,许多语文教师还未达到这一高度,他们认知还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输出,片面强调以成绩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纠正教师的思想认知,加强现代高职学生语文思政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

2.精神引领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语文思政教育呈现了边缘化的发展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加强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引导。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青年教师身上,有些青年教师缺乏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在进行教学中大多只是流于对文字表面的解释和诗词情感的解析,没有注重精神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启发联想,导致一些学生“学马不懂马”,无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3.教学管理过程需要优化。

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在新时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科学化,教学活动应当贴近学生生活,最后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求能够正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要求,这些都对教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然而,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模式没有随时代进行调整,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变差,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这些无一不说明了我国旧有的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二是许多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态度不严谨,课堂教学具有极大随意性。学生在课堂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别提教书育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三是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行为,采用卷面考试形式,以卷面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无法完全反映全过程育人的最终效果。

4.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风土人情、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和审美品位等精神核心,影响着每代青年学子气质的养成,并伴随着其心灵成长的全过程。同时,《大学语文》课程里具有素质教育题材,因此成为了高职生思想教育的大本营。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有效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诚实守信、乐观进取,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

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致性和互通性,这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理想信念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只有利用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传播高职生优秀的中华文化,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主流文化价值的影响和熏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气质修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思政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教学行为因循守旧。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老套,依赖旧有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多数教师往往都是依据自己所划归的知识和专业重点来制定授课的内容,并会依据实际需求和教学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来使得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行信息化教学时,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已有的教学资源导入并使用,然而这些课程许多不是教师所擅长的,也没有针对高职生心理特点而建立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与师生脱节难以有效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用;教师采用传统课前督导学生预习,课后巩固练习,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帮助高职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运用闭卷测评的方式也不能准确检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反会引发他们厌学的心理。

2.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参与学习带来困扰。

在现代化信息发展时代,各类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层出不穷会导致许多教师依据自身喜好选择教育平台进行授课。尽管来说,许多高职院校极力推进信息化教学策略,然而始终没有统一指定的平台。在实际教育中,许多教师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品味的教学平台,学生利用的多款APP、小程序,严重影响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学生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影响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刻板陈旧,信息的传播效率低,形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意愿。

3.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是课堂的授课效果受到限制。现代化的信息教学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具有特色的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只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很多高校开设了语文教育课程,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来推进思政课堂信息化教学,然而这种信息化教学也仅仅起到了表面的装饰作用,比如说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签到、点名等简单的教育工作,无法对教学起到真正的作用。其次,授课后的效果受到限制。教师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时,课后学生忙于应付,利用现代化的软件来搜题进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不能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无法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出调整,课后的效果反馈也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1.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践行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课程教育改革的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完美融合起来,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当适应现代化信息教学的模式,利用网络和现代化的授课工具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筛选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道德素养,牢记立德树人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持着以学生为根的宗旨,多角度倾听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将课堂的主要话语权交给学生,并通过对话将学生和国家的命运以及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另外,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敏锐察觉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依据他们的性格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教育方面得出积极作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快速发展。

2.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代,各种各样的教学平台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里,网络平台多样性的特征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当统一网络教学平台,选择权威的教育资源推行信息化教学。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讲究的是实用性和审美性,教材中许多文章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例如,以《春江花月夜》作为代表的古诗词,将人生哲理与诗词意境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为读者塑造了优美的春江月夜图,并寄托了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将问题代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基础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

语文学科思政教育若要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要促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模式的出现,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和视频制作技术。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的形式,改变原有单一枯燥的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录像设备进行情景化教学,这种情景化教学还原了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且具有互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情景。

四、结语

在现代化信息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工具,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课程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当代大学语文教育目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挖掘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