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三则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岳麓山岳麓书院湘江

月 剑

湖南省郴州市观山洞街道福泉小区《汉诗三百首》编辑部

岳麓山上

很久以前,就想要写点关于岳麓山的文字,但一直没能动笔,其因有三:

其一,我向来不太愿意写过于著名,过于热闹的景点,名胜古迹堆积太多,写起来非但会与别人重复,还会很容易疲乏;其二,以前很多次都是跑步上岳麓山,都没有完完整整的游完,对这座蕴含了丰富历史文化的名山缺乏整体性的了解,不知从何下笔;其三,在我的概念里,岳麓山海拔虽不过三百来米,作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山峰不高,但千年的文化积累过于细腻,过于醇厚,过于特立,过于宏阔…心怕自己笔下的文字丑化了她,轻浮了她,怠慢了她。

但自前不久再次饶有兴致的登山之后,岳麓山的印象终于渐次清晰起来,以致今晚突然觉得非写点东西不可了。

写岳麓山,我个人以为,尽管不厌其烦,还得从湘江文明说起。

湘江,被誉为东方的莱茵河,湖南境内最大最美的河流。它从永州瑶乡出发,一路蜿蜒北上,其水系经郴州,衡阳,株洲,湘潭,抵达省会长沙,最后由岳阳的湘阴县注入浩淼的洞庭湖。

湘江一路浩荡奔来,承载了湖南这片土地太多的历史和文化…有永州源头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爱莲说》,有柳宗元的广泛游历写就的山水八记,有郴州秦少游"郴水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绝唱;到衡阳,以石鼓书院学派为代表的王夫之理学更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的最高峰和“经世致用”湖湘文明的源头;下游的长株潭地区,湘江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里,在中华近现代史的舞台上发出过历史的最强音。

湘江,流到长沙,江面开始变得平缓,开阔,气势磅礴。而岳麓山,就文质彬彬,安安静静的蹲在湘江边上。

如果说,湘江流淌的是湖南人勇任,内直,刚烈,自强不息的个性,那么岳麓山则是对湖南人这一系列特质的一个归结性的总结,升华和统领!

湘江一路辛苦奔来,流淌出了那么多的灿若群星,熠熠生辉的文化和历史,到长沙橘子洲一带即将注大湖入大江了,在她汇入一个更多元更纷繁的历史文化大疆域之前,她有足够的理由依恋自己流淌出来的这方热土,并选出一个既能总纳又能传承的带永久性纪念的精神栖息地,以足以宣示湖湘文明在诸多华夏文明中的一席之尊,而且准备每到历史紧要关头,随时可以后来居上,拯危救难!

岳麓山,就是湘江流域的精神制高点和指挥点!湘人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这里都有深层次的认知筛选与甄别!

整个流域所有的历史,文化的闪光点在这里融汇,吐纳,带着湘人特有的气质,秉赋与责任,走向全国。

与全国许多其它名山一样,岳麓山亦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所在。登岳麓山,最好的季节是夏秋两季。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相互映衬,可以让每一个有备而来的文人墨客细细的游览,悠悠的思索,绝不会有空而乏味,乱而不凝之感。

夏天的岳麓山有参天的大树夹道,郁郁葱葱的树冠遮挡住炽热的紫外线的辐射,并不会让游客觉得有多晒。从湖大校园沿着盘山大道往前是毛主席纪念广场。毛主席青年时期的求学与早期的革命活动,包括新民学会的建立和《湘江评论》的创办都是在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长沙,于主席而言,留下的是无限的心怀天下,无限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讲的是秋天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亭棂悬毛主席手书金字红匾“爱晚亭”,整座亭子琉璃碧瓦,丹漆圆柱间透着既历史又现代的人文气息,来往游客必留下合影,可以说爱晚亭成了岳麓山甚至游长沙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其知名度之高,并不多见。

继续往茂盛处走,半山腰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了。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让每一个走进去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们都会感觉到自己是轻飘飘的,仿佛身体里平日所学之沉淀在这淬炼千年的古学府神秘的时空里被重新彻彻底底的激荡一次。每一株树,每一个院落,每一个幅字画,每一帖碑文,都会让你心生景仰与震颤,让你的心魂与大脑在赞叹和接受洗礼的同时,再一次注入启发和肇始的意义。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始建于北宋,兴于南宋。今天想来,两宋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国策为岳麓书院的创建与兴盛提供了必然契机。而作为著名理学家的张栻主教,以及来访的朱熹,他们掀起的“理学会讲”之盛风,为日后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文化理念大格局的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岳麓书院是岳麓山的心脏,走出书院的大门,心还在鼓动着湘楚文化的脉搏,似懂又非懂。

毕竟千年的文化积累,任凭你一头钻进来,也不会是一下子就能透彻与通灵的。

岳麓山上有代表佛家的麓山寺、舍利塔,有道家的云麓宫,它们与代表儒家的岳麓书院一起跻身山谷,仿佛让来登山的游客或文人都能全方位立体的参加一场宗教的展览会。

回想当年书院盛行时期,在结束“理学会讲”的宋代莘莘学子们,让他们一道翻山越岭访访麓山寺和云麓宫,也体晤一下佛教的虔诚与道家的超然,好在山水间融汇出“经世致用,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湘楚文化的至道;让历经千年复杂的中华文化人格在方圆不宽的岳麓山上得以顿悟与通达;把中华五千年的各种文化款款摇碎再吸收利用。作为湖南人,我们的确自豪且自信于近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是由湖南人写就的事实。

从小小的岳麓山走出去的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正是在湖湘大文化的根本指导下而成长为走向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伟人的。

岳麓山上还接纳了诸如黄兴、蔡锷等许多湖湘优秀儿女的魂灵,让他们在代表湖湘文化的精神制高点的山坡上安息并成为后世榜样。

怀着一路的凝重与思索,继续沿着盘山马路登上岳麓山顶。立于山巅,俯瞰橘子洲头与长沙城廓,湘江北去,麓山葳蕤。突然有了诗意勃发之感。念起苏轼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确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之感了!此时虽无“举酒属客,横槊赋诗”之实,然一路被湖湘文化浸润多时的身心暂时无法静下。

好吧,就让这江上之清风静静的吹着。岳麓山脚下的江面有清脆的汽笛声随风传来。我想,是历史的回响,也仿佛是现代的号声。让岳麓山在游客们的脚下也安静的休息一会,好开始下一场进发吧。

贵州印象

每次在贵州行走或乘车每次穿越贵州,总有一种莫名的矛盾情绪在心头,是赞叹,是惊艳,同时又会觉得“怎么会是这样?”“这不太公平?”

贵州很美,很美!她没有四川的奇峻秀美,也没有云南的温和端庄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甚至与同是喀斯特地貌的广西比,贵州也拿不出像桂林那样驰名的山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轻看了贵州!是的,贵州的美,是透着独特魅力的,这种美在全国所有的省份里具有非常绝对的唯一性!在南方,或在北方,很多省份的山水都是同一的风格,让你分不出是浙江还是湖南,山东还是河北!而贵州,就好比,在整条街,你远远的在人群里,就一眼能选中她!

贵州之美,最明显的气质是--旖旎!造物主当初在这里一定是有非比寻常的停驻,也有非比一般的思索!她反复思索以后,最后把贵州捏造得独领风骚,独成一体!你看那些高原上的山峰,再高的高度,也很少有尖刺的棱角,更多的都是如驼背般的圆润柔美;你看那些山岙里的田野,不需任何雕琢,任何润色,真真切切拍下来,就是一副最美最美的水墨画;你再看那些弯弯转转如蛇形盘旋的乡村公路,乘车奔走在路上,沿着一座座峰峦如陀螺般旋转上去,有悬崖让你生畏,有山色让你呆傻,有鸟唧虫鸣让你心幽,有瀑布垂涯让你依哦赞叹……总之,似乎在某电影桥段里见过美景和有过的心境,都有了。

贵州大部分地区缺乏水田,所以勤劳的贵州人只好把一座座山峦开辟出来种上花生,大豆,玉米…看远处那些沿着山坡圆弧线般,条条列列,整整齐齐的如画风景,正是贵州农民们的耕耘出来的杰作!

造物主是不公平的,没让贵州有大手笔的风景名胜区;造物主又是善意的,让贵州大面积的,普遍的均匀分布着如画风光。

客寓昆明

客寓昆明的日子,一连数日栖身在一家叫“布丰客舍”的小客栈里。白天忙完工作,剩下无聊的时间,依这几年养成的习惯,便是去寻些有人文历史价值的但又不用花钱排队的景点去走走看看,以了解一些当地风土人情的常识,晚上回来,记在笔记里。

于是常常便有不枉此行的知足感!

但这次来云南,却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了。身处西南一隅,晚上夜深人寂,熄了灯光,静静的平躺着,心依然没能静下。脑海里闪现的是一副巨大的鸡形中国地图,而自己则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悄悄的蹲在鸡尾巴下面的一个的角落里俯身巡视着整个鸡形的中国大地......这苍茫的大地,邈远的城郭和山川!

一方面心留恋着这春城的气息:昆湖勇敢的海鸥和湖畔迷人的美景,云大校园丛林里上下跳跃令人难忘的松鼠以及讲武堂浓郁悠久的近代史遗迹;但似乎另一个心又在想着这鸡形大地上的另一些地方,有故乡,有他乡,又甚或,有自己的他乡,也有别人的故乡…

一位当代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故乡,只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是的,在外漂泊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情怀: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回去一趟也会很快出来,走在外面又会没完没了的思念......于是常常傻傻的问,我到底要去哪里,故乡又在哪里?

猜你喜欢

岳麓山岳麓书院湘江
岳麓书院
湘江渡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悠然湘江上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爱晚亭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