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面子集体文化

李 亚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社会信息化,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与冲撞。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成为当今时代至关重要的课题,尤其是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面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一种文化和心理现象,由于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对面子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久而久之在中西方交际过程中产生很多误解和冲突。“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面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更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宏观表现,给人面子就是关注对方的心理感受,对方心理愉悦度高,那沟通的过程就会比较顺利。不给人面子就是使人在心理层面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沟通交流。

一、中西方面子文化研究

1.中国人面子文化理论。

“面子”最原始的形象可以等同于“脸”,是辨别个人最显著的外貌特征,是人身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单元。战国时期,面子已具有社会属性,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抽象表现形式。面子抽象的概念可以与名誉、尊严、荣耀、地位等这类名词相关联,面子很难用具体的词汇或实物来定义,但它却无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际方式,并以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渗透于人类活动的每时每刻。

“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这种心理现象已经根植于中国人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面子、命运和恩典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所谓人情世故,察言观色都是中国社交的潜在规则,个人通过自己积攒的人情和面子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某些领域拥有更多便利和特权。

黄光国博士认为面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道德脸面”,一种是“社会脸面”。在“道德脸面”层面,老人、小孩、病人、残障人士、孕妇可以得到社会较多的礼让。在“社会脸面”层面,社会中身份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就对社会资源有分配权。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从而赢得面子,社会资源越多,就越有面子。比如升职加薪、考入名牌大学、经商致富等都是能提升个人面子的有效途径。

2.西方人面子文化理论。

胡先缙认为面子就是“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胡先缙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基于中国社交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现象,并结合人类学的知识,将这种社会现象总结为“面子”文化。此概念的提出推动了社会学的进步,并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高夫曼(Goffman)认为面子是一种正面的社会认可,通过这种正面的价值认可形成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但高夫曼理论局限性在于他认为面子只能从他人处获得,从而忽视了个人主体意识的层面。

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个方面。积极的面子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个人通过积极主动展现自身的优势从而获得社会更多认可、赞许的现象。消极面子是指一种自我不愿受社会强加于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面子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不论是在中国或者西方社会,面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社会性和语言性。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主体类型不同,中国的面子按照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面子、集体面子和国家面子,而西方国家面子主体多指个人。

中国的面子文化不仅仅是个人面子,它还包含相关联的集体面子和国家面子。个人面子主要由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方面组成,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肯定是大多数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集体的面子主要指是集体内部成员对外呈现的统一社会形象。所谓的集体,既可以是因血缘关系的形成的家庭、家族,也可以是由于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心理需要等原因而形成的各种团体,如为了共享生存空间而形成的原始部落、为了学习而组建的班集体、为了共同的演艺事业而组合的偶像团体、为了帮助残障人士而组成的爱心团队等等。

国家的面子是无数个人与集体的面子在政权结构中的集中表现,个人和集体的面子直接影响国家的面子,国家的面子也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形象,包括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对国家面子的评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该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状况、经济发展速度、人文风情等多个方面。

西方国家面子文化强调个人面子,且不与集体和国家相关联。西方社会面子文化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得到赞同,个人的自我利益得到维护。消极面子主要是在社交过程中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自我形象和个性等方面不愿受群体观念束缚。从根本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面子文化主要是个人主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强调个人利益与价值,标榜个人独立和自由,其本质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三、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根源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作为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和伦理准则,要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人行事要谦卑礼让,委婉含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里有话”都是典型中国人说话方式的一种表现,需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交流场景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西方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主要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影响。西方人说话更注重逻辑和准确性,不太会顾忌周边人的情感,容易伤及对方的面子,给人造成心理压力甚至精神伤害。

中国人集体观念比较强,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当每个人的意识形态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才能攻坚克难,共创美好的明天。反之只有当集体的利益得以实现后,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集体主义文化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优势尤为突出,社会全体成员甘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营造更美好的家园。但过分的强调集体主义,就会使社会群体缺乏个性和创新能力,盲目的个人崇拜,缺乏个人的思辨意识。

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观念较强,他们认为个体进步的同时社会也就会进步。西方社会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追求自由和平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主义”观念也使西方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介意个人隐私被窥探,窥探个人隐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面子受到威胁。相反中国人喜欢聊天时谈及个人家庭、收入等状况,表达一种关心,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彼此的关系。但过度的强调“个人主义”容易滋长落后思想,追求享乐主义甚至会导致部分人唯利是图、知法犯法,危害社会安全,阻碍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

四、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1

《刮痧》是一部以中西文化冲突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丹尼斯与老板儿子因游戏发生口角,并且丹尼斯拒接道歉。许大同认为自己儿子的行为损害了老板的面子,并当场打了自己的儿子以示歉意。但老板昆兰却对许大同的做法感到十分的诧异。

此案例是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典型代表,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凡事要卑己尊人,照顾他人感受,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与人交际过程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许大同的老板属于上级,为了给老板面子,许大同要表现出自己的谦卑以示尊敬和歉意,所以打了自己儿子。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并没有意识到许大同的做法是在给自己面子,反而认为很荒谬,让人难以理解。

案例2

科比告母案曾经轰动全球,事情源于科比与父母之间的购房分歧,科比先前已经为父母购置了住房,但由于父母提出重新购置豪宅的请求,双方意见未达成一致,于是科比父母在未得到科比许可的情况下私自与拍卖公司签订协议,公开售卖科比纪念品来筹集购房款。三方就此事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科比决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将其父母和拍卖公司告上法庭。

科比告母案让很多中国人难以理解,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教通过推崇“三纲五常”的教义来维护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秩序,“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人从小就接受的思想观念。科比因为购房问题将父母告上法庭,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就是“不孝”,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科比却把自己家庭矛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仅损失了自己的面子,而且也让父母和整个家族蒙羞。

但美国人并不觉得这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美国崇尚“个体主义”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在整个事件中家庭算是一个小集体,科比与家庭成员的矛盾可以说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了冲突。

五、结论

“给面子”或“丢面子”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受历史文化、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成长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中西方交流过程中,人们总会无意识的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用自己的行为习惯与人沟通交流,这样难免会给中西方交际造成障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分歧。比如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总是“话里有话”不够真诚,而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做事不通情达理,不懂得变通和委婉。

当然,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值得人们尊重,为了使中西方往来更加顺畅,我们应不断加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尤其在饮食习惯、会话原则、商务礼仪、谈判策略等方面,为各国间的商务合作和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世界是统一的整体,各国家、各民族需要相互理解与包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面子集体文化
我为集体献一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警犬集体过生日
面子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