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2021-11-12宋兆强汾源煤业有限公司

长江丛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政工思政群众

■宋兆强/汾源煤业有限公司

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都是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对增强群众凝聚力、维持我党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政工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小变数,要求后者从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从而适应全新环境,以更加符合群众需要的方式为群众服务,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的各方面实际问题。

一、创新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都是思政工作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部分,是做好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关键。科学高效的政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党员、群众树立科学思想观念与正确价值取向,增强凝聚力,统一政工思想,促进各单位的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快速发展而呈现出全新态势的情况下,传统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和实际情况脱节,难以满足思政工作需求,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创新:

(一)创新是适应新形势的有效途径

对政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实际上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势的有效途径。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群众思想日趋活跃,社会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且群众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进进入全新时期,传统政工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的教育依然和群众需求脱节,难以有效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创新适应全新形势。

(二)创新是贯彻“三贴近”方针的具体体现

“三贴近”方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规范和保障,即只有贴近实际、生活与群众才能做好思政工作。而传统政工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理论层面,往往不具足够实践性,更加关注理论内容,反而对群众实际生活与实际需求有所忽略。这就导致经传统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优秀党政人才,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工作能力,但在工作实践中却缺乏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意识,难以有效支撑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必须对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创新。

(三)创新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善的重要推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工作方式无疑是影响最为巨大的部分。不少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通过演讲、文件、会议等形式展开,但是往往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和复杂化,这就导致广大群众乃至党政人员都缺乏兴趣,难以有效理解和吸收,严重影响工作效果。实际上依靠演讲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问题,只不过要想改善工作效果则必须对传统形式进行创新,摒弃单调、乏味、抽象、枯燥的内容,以更加生动、通俗易懂、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受众,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因此对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进行创新,有助于让理论武装工作更具说服力,同时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发展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一)重点解决现阶段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要想有效实现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优化,必然需要从现阶段的各种问题着手,依靠解决问题的方式保障创新效果。就当前来看,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大方面,分别是内容与形式,围绕这两点探索教育创新能够起到直观而有效的作用。首先就内容来看,传统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更加偏向于理论,而且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情况,即在针对实际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时往往是直接从实际出发,忽视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依靠经验进行教育、开展工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政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只能通过背书式的理论灌输和过度主观的经验作为工作形式,难以真正对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进行培育,更难以提高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认知、政治觉悟、工作能力等。因而在对政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同步创新,促进二者的深度结合,促进政工工作高效率开展。而从形式层面看,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依赖法律规范和制度,更多的是通过教育、学习、说服的方式进行,要想有效发挥其作用则必须确保群众、党政人员等从思想观念、心理、情绪上接受。这就需要在对相应的教育工作形式创新时强调实效性,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促进政工人员工作方法的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吸引保障教育效果,这就需要从政工人员处着手,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全新工作环境,同时以现代化方法开展工作。具体到实践操作中,现代化方法实际上主要就是利用各种新平台、新渠道,同时高度贯彻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等基本理念,以符合群众需要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当下常见的现代化方法就包括利用电视、手机、电影、出版、论坛等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增强工作中的互动能力,积极了解群众反馈,优化思政信息推送等,以更加多样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工作内容的优化有着必然联系。如果只强调方法创新与改革,而忽视了内容层面的变化,那么也只是“旧瓶装新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政工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现状,也难以为教育作用的充分凸显提供有力支持。而只是关注工作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全然不顾工作方法的变革需求,那么政工思政教育也将陷入过分强调理论化的怪圈,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因此综合来看,必然需要将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紧密整合,将二者视为一个整体,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观念对二者进行合理创新,促进二者的协同进步与发展,充分强化理论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敬业爱岗教育等的内在联系,深化业务工作和政工思想教育的内部联系,显著改善教育效果。

(三)构建网络政工平台并加强网络监管

在现代化的政工思想政教育工作中,网络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渠道,同时也是影响广大群众思想、观念、舆论、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积极构建相应的网络政工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而保障思政教育效果。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的网络渠道,如移动APP、门户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从各个渠道同步开展高质量的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思想政治宣传新领域。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政工平台功能,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互动性,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咨询与解答服务,打造党政园地、党务咨询等特色服务,让网络政工平台能够真正成为为广大群众提供政工信息与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另外还应当加强网络监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对严重负危害广大群众思想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的信息进行处理,遏制不良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互联网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合理运用互联网优势,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网络政工与线下政工的深度融合,以新的平台与传统、成熟的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探寻更具实践意义的政工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打破时空限制与资源限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传统模式的成熟体系以及现实互动的有效性,打造覆盖面更广、作用更明显的政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互动实践中切实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

(四)打造高素质政工团队

打造高素质政工团队,是支持政工工作创新的必要前提。在推动工作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尤其要结合社会环境变化、时代发展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相应培训规划,尽量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培训提升政工人员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水平、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打造一支高素质政工团队。同时还应当加强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管与考核,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促使政工人员主动配合,推动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完善。在落实高素质政工团队建设发展工作的发过程中,一定要与强化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进行紧密结合,让前者为后者而服务,充分突出与发挥相应的教育作用,促进基层群众在思想政治意识、观念等方面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这意味着政工团队的培养应当和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实现紧密联系,从思想意识层面加强教育建设,强化政工人员为基层群众而服务的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多关心、理解群众,积极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与反馈,尊重群众的意见表达,平和对待群众的情绪宣泄。换言之,从政工工作人员培养的全过程出发都需要考虑相应的为群众服务理念,将服务意识、流程、能力等贯彻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即从培训规划出发到培训工作落实,都要深度贯彻相应的服务理念。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完善为群众服务的平台、机制等,引导广大政工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体系构建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

三、结语

综上可知,创新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必要任务,是适应我国社会环境变化,维持政工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途径。只有准确理解对政工思政教育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同时掌握社会环境变化、社会发展需求、群众需要等,方能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创新,让政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旧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政工思政群众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基层政工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刊发郭沫若佚文《宣传要领》的《政工通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