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野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探索

2021-11-12唐山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力群体受众

■杨 杰/唐山学院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必须重视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的理念。高校的校园媒体不仅仅承担着传播文化、传递资讯的职责,还要担起引导校园舆论、解读思想政策方针等责任。但目前,高校在构建融媒体中心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通过问题的详细分析,高校可以通过机构改革、重置流程、团队改造、扩大受众群体、开放留言区等方法进一步促进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提升校园传播文化的影响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自《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出台后,新媒体便快速发展,而传统媒体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主动寻求创新,所以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融媒体属于所有媒体逐渐融合的衍生物,其要求所有媒体的内容、人力、设备、平台等方面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全面实现“利益共赢、资源共融、宣传互通、内容兼融”的理念。融媒体作为新型传播渠道,必然会将图像、文字、动画、图形、视频、声音等立体以及全面展示出来,为高校提升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并不断促进媒体团队的良好建设,为高校育人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同时,融媒体除了能有效弥补传统媒体的缺陷之外,还能将移动客户端、纸媒、户外媒体、公众号等全面融合为一体,为不同人群提供更丰富、针对性的信息,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特性,从而保证资源传播最大化。习近平主席曾在相关会议上表示:“必须扎实地抓好融媒体中心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所以,高校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能不断巩固高校文化育人的思想阵地,增强舆论效果,最大程度保证高校舆论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以及公信力。

三、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

校报是以往传统高校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许多高校都设有校报编辑部,主要负责校报的出版和发行。随着媒体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一些高校成立了以微博、微信、新闻网等为主的新闻中心。但上述两个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合作少,加上高校中缺乏相关新媒体信心技术的人才,故并不利于高校融媒体中心建立。除此之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在传播途径的不断增加之下,同样的新闻事件便容易出现同质化,导致内容重复率极高。这就说明高校校园媒体并没有充分整合好各项资源,致使宣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年龄较高的教师群体,比较习惯通过广播或校报来获取信息;而中年教师群体则多习惯通过校园新闻网获取信息;其他以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为主的群体,更热衷于在微博、微信、APP等平台了解信息,若高校传播途径过于单一,便无法全面覆盖受众群体,现实中难以满足不同层面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而阻碍了融媒体的发展,无法实现“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的理念。

四、基于文化育人视野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探索

(一)重视机构改革,以提升宣传效率

若将各部门进行整合,建设一个由高校党委宣传部全面管理的融媒体中心,可有效打破传统的机制堡垒,将新闻“采集—编辑—发布”合为一体,提高宣传效率。高校建立融媒体中心可重点从人员机构改革着手,一方面必须确保人员的保障,即根据融媒体实际的工作内容配齐岗位编制,合理设置相关采集、发布、技术等岗位,并完善相关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解决待遇问题,及时免除不符合融媒体发展的职工,最后做好招募工作,保证人员充足并有所用;另一方面则要不断规范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确保岗位职责与实际工作相符,并促使各岗位之间能良好的进行合作,协同发展。这样一来,不但能充分发挥每个媒介的自身优势,而且能将各种新闻资源共享于不同媒介之间,避免新闻重复宣传,进而保证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果。当然,除了人员配备之外,高校也要重视融媒体的工作环境,通过硬件改造、经费合理分配、设备全面购置等,为工作人员满足各种实际需要,并将所有媒体集中于统一的办公区域中,做到空间上的融合,从而保证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流程,提高校园媒体影响力

在各类媒体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现阶段的融媒体发展是非常注重宣传内容和受众群体的。所以,高校融媒体中心就必须统一整合校报、新闻网、广播、微信、微博等平台,并根据各媒体的传播特点,详细归类受众群体,重新设定新闻的采编流程,以此来提高信息覆盖面。高校融媒体中心所构建的信息发布流程可为:微博、微信、新闻网、广播、电视、校报,这样全方位传播信息,可最大程度保证校园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将不同的媒介融合成统一的融媒体,一方面能充分发挥网络便捷的优势,快速掌握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和第一时间,让受众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资讯。另一方面能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新闻载体或手段充分进行利用,丰富受众群众的视野和感官,对其影响力更大。同时,在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的影响下,受众群众的参与度极高。此外,在新闻网、校报等传统媒体的帮助下,可提供更为深度性的新闻资讯,权威性高。总而言之,通过全方位的报道,才能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保证宣传效果,提高融媒体的影响力,达到网络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内容和品质

建设高校融媒体中心,除了要重视机构的改革和宣传流程之外,也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不断壮大和巩固主流舆论的阵地,保证宣传的内容和品质。但在实际中,高校的校园媒体岗位往往人员不足,这主要是受编制的影响所致,只有1至2个人进行采集信息、发布、运营等,所以,在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时,就要加强队伍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保证媒体的影响力。首先,融媒体中心要重视团队观念的创新,颠覆固定的媒体界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融媒体的沟通法则、运作机制、传播途径、信息整合情况等,将新旧媒体充分进行利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工作人员做到观念、思想上的“融合”。其次,融媒体中心要不断提升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单一劳动转变为多工种劳动。比如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除了要具有采写、编评的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好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图片拍照等基础技能。这样,每位工作人员就能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促使融媒体中心不断的发展,保证宣传的品质,而这是可以通过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来实现。此外,融媒体中心还要加强团队内部之间的协同合作、沟通交流,避免资源出现重复,有效整合资源,全方位保证宣传内容,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最大优势。

(四)扩大高校融媒体传播的受众群体

高校在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时,信息传播的对象主要为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且发布的信息也与本校师生的生活、校园活动、文化知识、学校通知等相关联,受众群体和发布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能有效吸引在校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但却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受众,更没有细分受众群体,最终限制了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号召力、影响力,更无法为高校育人提供支持。所以,高校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应该扩大受众群体,将退休教职工、其他校友、学生家长、附近居民等囊括其中,并进行细化,让更多人通过微信平台、微博、校园官网等方式正确了解高校的文化、背景、校园活动、专业水平等,良好掌握高校的发展史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提高校园影响力。同时,根据受众群体的细化,高校融媒体中心所发布的信息也要有所针对性,才能充分满足每位受众者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提升宣传影响力,为高校育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重视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信息反馈

高校融媒体中心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其可以在各平台上发布信息,让受众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受众者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反馈,已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被动地位以及单向性。但目前,高校融媒体中心尚未足以重视这一互动优势,更没能充分利用起来,不但浪费了现有的资源,而且还让高校自身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的作用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一定要注重信息的反馈,在各平台设置留言区,供广大受众者畅所欲言,提高互动性,促使融媒体中心发挥最大的优势。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还可以利用各种反馈信息调整宣传内容,调动校园舆论,全面实现监控校园舆论的目的,保证自身的号召力、影响力。与此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还可以将学校所研发的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等放入相关平台上,供在校学生和老师、相关专业的学者、其他校友等学习,并设置适当留言区,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课程的使用情况、课程满意度以及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等,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不足之处,充分发挥高校媒体文化育人的作用。有了反馈信息,高校的教研也能获得更多改进意见,对其教改有推进作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建立融媒体中心,不但可以为高校自身的媒体技术发展和文化传播带来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的目的。通过机构改革、流程重造、队伍转型、扩大受众群体、开放留言区接收反馈信息等方式,能有效推动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步伐,优化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提高校园媒体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影响力群体受众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My Hobby
中间群体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