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节奏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用墨墨色韵律

樊 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谈到节奏,通常让人联想到音乐、舞蹈、戏剧等“时间性”的、动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领域的日常学习实践中,“节奏”一词也时常被提及。中国画的节奏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画重“气韵”、重意境,比如“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审美追求使得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就与节奏、韵律相关联;其次,中国画强调绘画过程的状态和体验,笔墨的书写性与宣纸材料的纪录性都使得中国画具有了某种“时间性”;最后,中国画节奏还体现为一种“视觉节奏”,点线面、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按照视觉规律统一在画面之中,使观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画面中的黑白、枯润、开合、虚实等合规律的变化律动,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感染与共鸣。

具体来讲,中国画的节奏主要体现在“笔墨”这一核心问题之中,笔墨不仅涵盖中国画的工具材料问题与形式语言问题,更涵盖了精神内涵问题,是创作主体艺术修养的体现。用笔方面在行笔过程中要求有轻重缓急、提按顿挫、起承转合等变化,在用墨方面有墨分五色、泼墨、破墨、积墨、宿墨等技法。笔墨处理的丰富变化一方面形成了不同长短、粗细、枯润、富于节奏的线条,一方面形成不同干湿、浓淡、形状的墨块,这些有节奏的线条、墨块、色彩有机组合,形成中国画独具魅力的绘画节奏和韵律。下面本文进一步谈一谈“节奏”在中国画笔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一、用线的节奏

点、线、面这三种最基本的形式构成元素中,线最有审美内涵,其节奏变化也是最为丰富的,仅通过一根线条,就能够产生丰富的变化而形成节奏韵律感。而且不同形态的线条相互穿插组合的变化也会形成更加丰富的节奏美感。

线条可以说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节奏韵律之美离不开线的节奏表达。中国绘画很早就注意把自然界中的节奏韵律及对称、均衡、秩序、变化等形式法则表现到艺术作品中。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的原始陶器上那以平行的、曲折的、复叠的、流动的线条组成的纹饰,就具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唐代画圣吴道子创造兰叶描,重视用线的节奏起伏,他的《送子天王图》,运笔有重有轻有粗有细,速度有快有慢有张有弛,行云流水,激情饱满,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飞动”震撼视觉效果。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仅靠线条的粗细、刚柔、曲直、轻重来对物体形状进行描绘便将事物的形态、凹凸、气质展露无余,此外,陈老莲、任伯年、齐白石等众多中国画名家的线条,每一根都富有节奏感,而达到音乐的意境。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线实际上是对音乐的一种造型,将音乐展现为一种可视的东西,所以中国画与音乐的节奏韵律是密切相关的。

具体来讲,中国画线条的节奏一方面体现在线条自身通过毛笔运行所体现的运行轨迹上,每一根线条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有“起”“承”“转”“合”,开即起,承是接起,转是承后作回转之势,最后的合就是收,一气贯之,这样每一根线条自然就蕴含了一种合规律的变化、一种节奏。同时由于手指和手腕的提、按、转动的微妙控制,产生线条的轻、重、缓、急、顿挫、转折等变化,加上墨色呈现的浓淡枯润的变化,体现出变化万千的线条节奏。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性质的线条通过疏密松紧穿插的变化形成的整体画面的节奏韵律,线条的组合穿插需要符合创作意图与审美规律,有秩序又有变化的组织安排,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从而构成整体画面的节奏韵律。

不同长短、粗细、曲直、刚柔、枯润的线条在起承转合、轻重缓急中展现其自身魅力,又在疏密、松紧等千变万化中产生整体画面的节奏感。这就会引起观众的心理变化,造成一种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有缓有急的内心节奏感受。同时对于作者来说,笔下的线条有韵律的波动、有节奏的交错,跌宕起伏、疏密聚散,与其作画时无数个瞬间的心理波动是相通的。

二、 用墨的节奏

中国画对用墨的研究之深入不亚于对线的研究,如王维所说的水墨“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再如荆浩所说的“文质自然”,再如张彦远所说的“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中国画的墨色同线一样,具有独特的审美品质,蕴含着创作者的主观情思和艺术修养。

与用墨相关的黑白布置处理的是否得当对于画面的节奏具有重要意义。处理黑白节奏关系时不能形成均等的变化关系,所谓“计白当黑”,处理黑的时候要想到除黑之外的白,黑和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比如我们画一幅荷花,首先在落墨时要考虑到大面积的墨色的荷叶的位置,形成画面的“大黑大白”,同时在具体的行笔时,又要考虑每一笔墨色的“黑”与笔与笔之间的“白”,形成小面积的“小黑小白”。不同节奏的黑白布置会产生不同的调子,类似音乐的节奏,强烈的调子给人以轻快、响亮的感受,而柔和的调子给人低沉、晦暗、庄重的视觉心理效果。中国画中与笔墨结合的大黑大白的节奏会使人感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而对比柔和的对比产生的节奏会让人感受到清新典雅的视觉享受。

墨色和水的搭配比例使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这里面不仅涵盖了黑白灰的关系,而且还具有干湿关系,绘画过程中水与墨的配置比例和用笔力度的大小形成了不同干湿效果的墨色,用墨的干湿又是一组对立统一的范畴,对于画面的节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干湿的节奏处理与黑白处理是一个道理,不能均等对待,像音乐一样不能一种节奏进行到底显得枯燥乏味。首先画面里要有大面积的干湿对比,与黑白、虚实联系起来,可以近干远湿,主干宾湿。并且在具体的画面刻画时,要干湿相间,有时会使用到破墨、渍墨等技法,使得干中见湿、湿中显干。整张画面干湿互相呼应而又互相融合,起到丰富、加强画面节奏感的作用。

墨色的节奏除了体现在黑白、干湿之外,由于宣纸与墨的特性,墨色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为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审美品质。比如,由于生宣宣纸可以层层洇化的特性,墨色可以呈现丰富的层次,这种层次,并非是油画中层层堆积颜料所形成的层次,而是水墨渗透进宣纸的纤维,呈现的一种墨色层层洇晕的独特的层次,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节奏韵律感。

三、“笔”与“墨”的交融

在讨论过“用笔”与“用墨”的节奏之后,自然要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协作搭配的问题,即他们共同营造的画面节奏。单纯的用线与用墨本就存在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单纯的“笔”与“墨”的形态不是孤立存在画面之中的,而是相互配合、互为争让,落实在画面中形成某种关系和结构,和谐统一地构成画面。

像音乐节奏一样,节奏一方面可以是单一要素具有的韵律性,另一方面可以是多方面要素的节奏复合成为一种复杂的节奏形式。康定斯基把画面中简单的结构比作“旋律”,把复合结构比作“交响乐”。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画面节奏的基本构成因素,它们自身的合乎规律的组织安排产生自身的节奏韵律感,而它们共同的高度协作统一则构成整幅画面的节奏,这是一个整体与局部、单一与复合的关系,正如同康定斯基的比喻。比如我们处理一个画面时,通常用笔与用墨并无严格的切割,墨色中我们可以看到用笔的痕迹,用笔的叠覆也会形成墨的团块,笔中见墨,墨中见笔,二者交织在一起,正如交响乐中各种不同乐器的交融。对于整体画面来讲,有些地方用线勾出物象与细节,处理的“醒”一些,有些地方水墨交融,处理的“混”一些,正如同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此消彼长,此起彼伏,创造出动人的响亮又厚重的节奏美。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画无论从精神内涵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可以体现出一种节奏、韵律之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用笔、用墨及笔墨交融各个角度看都内涵节奏关系。从节奏的角度分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味和分析中国画笔墨语言,从而探索和发展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猜你喜欢

用墨墨色韵律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微思考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韵律之美——小黄村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