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途径

2021-11-12陈晓丹江苏科技大学公共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课程思政思政

■陈晓丹/江苏科技大学公共教育学院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肩负着为大学生铸就高尚灵魂的重大使命,高校思政教育力度与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大高校学子能否有效实现个人思想与学业的升华,成为高综合素质以及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优质人才。由此可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对高校思政课教育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为加快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步伐,以促进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本文浅析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足并就改革方法提出几点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思政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高校学子思想政治方面的指路灯塔,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且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更要兼具相应的教学技能。比如,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组织与指导能力的高低便会在无形中直接影响综合教学效果的优劣性。然而纵观实际,受无法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深入讲解社会时政要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教学能力偏低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在少数,不利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有待完善

实际上,当前各大高校所开设的几门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其最终教学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故而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注重与相关联课程的任课教师积极沟通交流,在坚持自身课程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借鉴吸收其他课程的优势,统筹兼顾。然而,在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任课教师大多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缺乏教学交流甚至毫无教学交流,思政课教育仅局限于表面形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规范化管理

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政课一般主要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学校教学管理体系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视同仁,将其与其它课程一样共同纳入教学管理系统,同时还应注重加大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指导。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重视该环节,更有甚至直接不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更谈不上实施应有的规范化管理,导致学生们对思政课兴致缺缺,不利于实现思政课育德树人的理想教学目标。

二、从思政课堂教育到“课程思政”的客观必然性

(一)课程思政是开展思政课教育的本质所在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政课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教育活动,思政课不仅需要满足高校学子个体的精神需求,以促进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帮助学子们不断凝聚思想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共识,最大化地实现社会整合。就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本质而言,主要旨在最大化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和相融,且同时亦是二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高校思政课以及其他相关课程均能够成为培养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修养的主要渠道。这就需要从事高校思政课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们善于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以进一步有效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

(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简而言之,教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以及解疑答惑的人。这句话阐明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事,这同时亦是授业解惑的必要前提。由此不难看出,教师这份职业不仅仅只以“教书”为重点,最重要的还是“育人”。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到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与崇高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其培养美好的品格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课程思政是思政课教育的基本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各个学科专业的课程安排日益细致化。在全新时代以及“课程思政”视域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若仍仅依靠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继续开展思政教育,则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思想的培养。作为一种集个体人格塑造、道德情操养成以及理想信念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思政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理论课堂中,更应从课堂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去。因此,在高校整个教育阶段将思政教育全面地融入和渗透其中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紧要任务,各思政课教师务必要积极主动地挖掘课程中有价值的“思政元素”,同时注重对时政热点的了解,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强化其思想道德素养。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所谓“三全育人”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想进一步更深入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先进教育理念,在勇于打破高校现有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三全育人”体系是关键所在。广义上来讲,高校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应该相辅相成而不是个人分工,同时也正是需要各方面多沟通交流、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当然,高校思政课“三全育人”体系的全面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对所有课程进行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多维性的融合与安排,这就需要高校领导阶层与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三全育人”体系的内涵与要求,紧跟时代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变化更替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二)注重不断提升思政课师资队伍教学素质

师资力量是开展教学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条件,因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能否在高校思政课中得以全面推行和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育师资力量是否强大有力。如何打造高专业素养与高政治素养的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是当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各大高校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只有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强大,才能够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高专业素养、高道德素养以及高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对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建设与优化,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例如,各高校可定时定期召集各个教学工作者开展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座谈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邀请其他先进的思政教师或社会代表人物来校进行演讲宣传,全面发挥社会各界的育人作用,促使人人参与育人实践,人人争当育人先锋。

(三)在思政课教学方式中不断改革创新

随着“课程思政”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等弊端日益突出。这就需要高效教师务必要跟随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之外,还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积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例如,摒弃“满堂灌”、“我讲你听”的填鸭式落后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着手点应用视频、PPT等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代替教材文字的索然无味,同时还可在课后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为学生创造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交流平台,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态,同时还可及时为其点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时刻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崇高政治素养的熏陶。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顺应时代不断更替发展的需求以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步伐,除了基础性的教育之外,高校还应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注重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同时,除了加大思政教育重视力度以及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之外,还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由此才能够在最大化发挥出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政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思政课课程思政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