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体验式教学的变革探究
2021-11-1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黄 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体验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亲历和理解知识建构的过程,从中产生情感、发展能力,在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有更深刻的内涵。因此,对体验式教学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使其能扬长避短,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阶段的体验式教学,打破了以往初步融合时体验深度不够、缺乏人文关怀、时代性和创造性等问题,是区别于低层次的技术式体验,深入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变革的价值诉求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教学朝着网络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不再只是书本上方块的文字,而可以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初步融合的阶段,已经将视频、音频和电子白板等以多媒体的形式集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辅助系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便利,电子书包、数字化教科书的引入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信息技术还只被看作是一种技术产物,没有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深入到教学本质中,和师生的交流互动融合为一体,这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入融合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互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整合,从内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进行信息化变革,凸显教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二)体验式教学融合中“水土不服”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更关注教育过程的创生和个体生命的成长,满足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和感悟的发展需要,是对讲授式教学的有力补充,但在“互联网+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体验的深度不够。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或设置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互动,以学生的身体感知激起认知的变化和情感的触动,如若体验的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建立适当的联系,那这种较为传统的体验式教学也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如果体验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通过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进入体验误区,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视频、音频便是体验式教学,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仅仅止步于表面的感知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没有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顾名思义,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和思维的深度思考才是有效的体验活动,在经历了内心深度反思和总结的激烈交锋后将情感认知升华为理性意志,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对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通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对学生应发展的关键能力做出了明确的指引,指出未来的教育也应促进学生更好地与网络化和全球化接轨,致力于如何更好的促进个体与整体和谐统一发展。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教育应该探讨遵循何种价值取教育活动应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向才能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灌输式的教学难以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和经验的生成过程,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求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和感悟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受到了重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个体提出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非创造性的服务工作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机器取代,因而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借助网络技术提供的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以云教育平台为基础建立的交互学习方式,使教育系统能够通过混合式学习的建构来协调教育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变革的策略
(一)辩证地看待“互联网+教育”:体验式教学变革的基础
在信息化的推进下,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如电子阅读室和计算机室等硬件环境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化教科书等软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互联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在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引导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创新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优势,因此,全盘信息化和轻视网络化都是不可取的,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背景下体验式教学的变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发扬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体验式教学解构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地位,使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情感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经验增长上面,学习过程能够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直面学生的内心,比如在“文明排队,遵守规则”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布置拍摄生活场景的短视频或编辑图片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周边生活中存在的礼貌排队或插队等不遵守文明规则的现象,并用视频软件记录下来,这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既能够利用学生对互联网操作的优势,又是由学生自己构思和经历的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弥补体验式教学存在的缺陷。过于注重活动体验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系统知识掌握不足,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网络资源来增强体验活动的教育性,使学生可以从活动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知识性,不会产生完全忽略系统知识学习的情况。
(二)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构建:体验式教学变革的生长点
通过相关文献的搜索发现,有学者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分为了以下五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动机、投入切身体验、通过实践验证和总结评价提升,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具体运用时也应该与时俱进,融入信息化元素。首先,要将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的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三方面的整合。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情境生动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持续性学习的进行。如学习“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一课时,在课堂内使用VR技术使学生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三维立体视角体验地球与其他星球在温度、氧气、湿度等条件的差异,认识到地球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后,对下一步的学习产生更大的期待。其次,增强体验活动的综合性,教师所设计的体验活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也要能够增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实践操作等综合运用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体验式教学变革的着力点
传统的测试文化评价观难以科学地体现生命个体的成长变化,就比如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中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文明的观念和讲礼貌的习惯,因此科学的评价观应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为着力点进行评价。首先要注意教学中即时性评价的使用。体验是个体化的内部活动,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离文本价值观的现象,因此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课堂教学,在体验教学中及时展开对学生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即时性评价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体验过程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即体验氛围的营造;第二,“是否及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即体验的价值引领作用。学生的发展不像网络视频课程一样可以重播,具有无数次回放的权限,基于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过程更注重第一次活动中建立的情感联结基础。其次要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往体验式教学评价大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评价结果带有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不够科学和客观,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将体验后的总结性评价与学生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联系起来,评价的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化,采用游戏式和动画式的评价软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用趣味性的方式优化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