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有清歌惊世俗——当代诗词名家包德珍作品选评

2021-11-12梦欣

心潮诗词评论 2021年6期

梦欣

当代诗词名家包德珍女士的诗词特色,或可用清、雅、深、达四个字来概括。

清,是指清新、爽朗;雅,是指华丽、高雅;深,是指深婉、绵远;达,是指豁达、潇洒。

先说这“清”。

包德珍诗词,或如山溪流水,或如朗日飘云,读起来总会给人以清新、爽朗的快感,这是读其诗的第一印象。比如这一首《清风》:

因澄天宇心,万物发强音。

洗眼黄花露,披身绿草襟。

香环三万顷,尘隔一千寻。

为报新时节,雨摇春意深。

诗作清新,一要心态平和,二要立意高雅,三要用语浅白。心态平和,才能观察和欣赏到周围一切美好的景物。若心有怒气、怨气、娇气、傲气、霸气、戾气,或则悲伤激愤、愁结肝肠,眼里是断然看不到、感觉不到美好的。立意高雅,则是你所观察的景物、你所欣赏的物性、你所关心的世事,以至你所颂扬、你所推崇、你所提倡的情感或理念,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而有健康向上的力量、有净化人心的作用。若心不正、意不善、志不高、情不洁,笔底又焉能有清新爽朗的句子流淌出来。心态平和眼里看得到美好,立意高雅笔底涌得出精华,还得用浅显易懂、发音响亮的语言把这美好把这精华表达出来,这诗方有清新的意象、清新的韵味、清新的读感。

此诗所吟咏的,是最普通、最常见、最平凡的景象,清风让大地苏醒,清风给荒野披绿,清风赋予万物生机,这种景象,这种题材,这种意蕴,在古今多少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佳句多多,出口能诵,想继续创作出有清新风貌、爽朗格调的诗作,绝非易事。但能在意象纷呈、精彩绝伦的画布上轻轻描上一笔而让人啧啧称奇者,正是高手的本领。诗人的这一笔描在清风催雨呼唤生机改变荒野的色彩上。“洗眼黄花露,披身绿草襟”这比“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着意化为桥”,又多了一层色彩的点染。放眼早春旷野,最惹人注目的正是这黄花绿草。此时桃花未开,梅园则并非随地可见,而油菜花正是漫山遍野随处都能看到的景象。把菜花的黄与草树的绿,放在一起描绘春风带给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更有清新的气息。

清新、爽朗的诗作,通常在吟咏风景、山水、花鸟、郊游的题材中比较多见,但在作者的诗作中,却几乎在所有的作品中都带有这种清新爽朗的风格。比如这首《客旅情怀》:

风雨飘摇寄此身,心如野马总难驯。

浪声淘尽胸中垒,剑影争残局上春。

曾有清歌惊世俗,偏无妙语解天真。

一怀芳草晴曛送,新月泥香花作尘。

客旅情怀,通常较多抒发的是游子漂泊在外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思念友情的离愁羁恨,伤感者多。诗人此诗一下笔,也有沉郁顿挫的强烈伤感。诗人在客途触景伤情突然想起先前经历的一些不平事,心里骤起波涛。但作者随即把这愤激的情绪驱散,与其说是“浪声淘尽胸中垒”,倒不如说是“心声吞尽不平事”,因为让自己从磨难中挺过来的正是一颗坚强的心。消解了胸中的不平,从刀光剑影的劫难中开拓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人生也就迎来了值得自豪的阶段。“曾有清歌惊世俗,偏无妙语解天真”,这是诗人对自己文学生涯的评价和思考,既有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又有虚怀若谷的调侃以显示自己的谦逊。可以说,由沉郁顿挫的落笔,到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坎坷一生的情感变化轨迹,再转而露出自豪的笑容,进而以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和甘为美好而献身的境界让诗作最终回返清新爽朗的风格,没有愤激的抱怨和发泄,没有颓废的心迹和伤感,这就是包德珍诗词让人读着感觉亲切、读着感觉温馨、读着感觉有高风亮节催人向上的一股力量的奥秘所在。

再说这“雅”。

雅是华丽、高雅。古人说诗赋欲丽。但丽只是外表,词句优美是为丽。华丽可以夺人耳目,但这只是雅的一部分。如果只有外表的漂亮而没有内容的厚重,诗就会失之于巧,所谓“外腴而中枯”者也。所以雅的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气格之高,品味之高,典雅,高雅。包德珍诗词的“雅”,不在于词章字句的华丽,而在于每首诗词的品格高昂。比如这首感悟个人遭遇抒发人生理想的《渔艇之歌》:

一曲渔歌一惘然,帆摇岸柳枕风烟。

无凭浪迹终难测,易老生涯未及悛。

碧水为炉烹美蟹,青峰作帐续残篇。

夜深自问心何许,半个诗痴半个仙。

这首七律不无伤感之处,毕竟渔海生涯并非一个青春才女的志向所在,只不过是坎坷生活之所逼,尤其是在遭受不白之冤的苦痛之后步入这段艰难的人生历程,所以首句的“一曲渔歌一惘然”包含着几多泪水与辛酸,如果不把这段凝结血泪与风霜的历史写出来,这后面的乐观与满足就会显得轻浮而失去催人感动的力量。但如果让这种伤感一路伸延,则又会增添消极与颓废的色彩,所谓“过作苦语而失。情非不挚,成蹙蹶声矣”(沈德潜语)。而且,过多的纠缠于个人恩怨的伤感,会破坏诗作清爽的风格。所以,点出渔海生涯曾经有过的“惘然”之后,诗人便让自己的诗思往开朗乐观豁达的高处走,吟出高风亮节和贤者大智慧大胸襟的境界来。

《渔艇之歌》确实是作者清爽高雅风格的代表作,尤以营造自然浑朴之境、爽朗超脱之境为气格高昂的特征。可以说,在这首七律中,作者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修养,融合得天衣无缝。主体胸襟的展现,哲理意味的流露,使作者的气质、精神状态与作品的风貌一致,这正是“雅”的突出特征。古人作画有这样的说法:“欲求雅者,先于平日平其争竞躁戾之气,息其机巧便利之风,批摹古人之恬淡冲和、潇洒流利者”(清沈宗骞语),写诗又何尝不是。平息了争竞躁戾之气,去掉了机巧便利之风,作者的精神气质流注于作品所形成的蕴含与生机,让人如沐春风,催人振作向上,这正是脱俗之“雅”。这样的作品断无给人以萎靡不振、了无生气之感。

复说其“深”。

深,是指深婉、意旨绵远。唐代皎然论诗,独创“诗有四深”之说。何为四深?其曰:“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诗式》)但按其说法,则只有第二项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深”。因为,第一项,氤氲是云气动荡变化之势,指文体的动态,涉及的是诗文结构。第三项,用律不牵强,不呆板,指的是把法度(声对)稔熟于心,写出来的诗句自会符合音韵格律。第四项讲用典,说事情描述不要死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诗意需要灵活运用。只有第二项,讲的才是诗意的深婉,这是从内容所涉及的蕴含。一句话,“深”只就诗意即诗的内蕴而言。包德珍诗词,尽管也有不少应酬应制乃至戏笔练笔之类的浅显之作,但绝没有矫情扭捏之作,没有无病呻吟之作,没有故作姿态卖弄风情之作,因此,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得包德珍诗词具有举重若轻、诗味隽永的特色。

看这首《风》:

摇落山衾掀海襟,消磨岁月见功深。

曾弹雨调三生石,又鼓云帆万里心。

掠尽花痕尘劫路,翻来水色浪淘金。

江河难改东流去,何必劳君试苦吟。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人对于咏物诗的最高要求是四个字:不即不离(见廖景文《罨画楼诗话》)。所谓不即不离,是指诗文不能与所吟咏之物太接近也不能太疏远,近了咏之无味,远了不关痛痒。作者此首咏风诗,堪称“不即不离”的典范。全诗无一风字,而又句句写的是风。首联写风的力量。“摇落山衾掀海襟”,其气魄、威力,势不可挡。消磨岁月见功深,其能量、品德,坚不可摧。颌联写风的可贵品质。风有情,给人间赋予生机,给爱情添致曲折(巧用三生石的典故)。风有义,帮游子浪遏飞舟,扬征帆畅行万里。颈联写风的调皮性格。它喜欢摧枯拉朽,吹落花瓣满地,它偶尔来阵恶作剧,把烟尘搅成一团,让行人辨不清方向。它喜欢掀波作浪,让湖面晃荡出水色波光,它还会制造麻烦,把低能儿和轻率者甩出前行的队列间。读到这里,我们方明白,诗人笔下的风,是正面形象的风,是有个性有缺点但却是有志向有抱负有才情执着而近乎顽固的好风。于是,诗人在尾联的突然掉转头来明贬实褒,我们也就恍然大悟了。自从共工怒触不周山,地倾东南,这江河的水,就只往东边流,谁也改变不了这一趋势。既然如此,可风为什么还要从东边一个劲地吹来呢?苦吟!当个人的力量无法给浑浊的世间改变走向时,又何不是苦吟!但明知为苦吟而偏要吟,这正是风也即是诗人的可贵之处。全诗通过对风的具象描写,颂扬了风的品德和执着,而诗中所蕴含的更深含义还有待读者继续咀嚼。

最后来说这“达”。

达,是指旷达、潇洒。皎然谓“达,心迹旷诞曰达”(《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心迹旷诞,涉及个人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大凡心胸坦荡,淡泊名利,秉性通脱,雍容大度,便可谓之旷达。人品如此,诗品也如此。司空图《诗品》专为“旷达”列一章,其具象之内涵也即是顺应自然、忘怀得失、以积极开朗的态度把握人生而体现在诗词作品中。作者的为人,就有这心胸坦荡、淡泊名利、不计恩怨、秉性通脱、开朗乐观的品德,所以处逆境而不丧志,蒙冤屈而无怨恨,遭挫折而拒颓放,负重责而不辞劳,年趋老而具童心,这种坦荡开朗的处世态度使得她在创作诗词作品时,胸中具有正气,眼底全无障碍,笔下挥洒自如,字句朴实自然,诗作多有旷达的风格。

请看这首《寄怀》:

身如鸿雁舞尘烟,塞北江南瘦影怜。

草放离歌成远梦,云旋别恨对孤船。

心途漠漠常无路,山道弯弯可有仙?

已去时光留不住,每从羁旅写飘然。

应该说,这一首诗的伤感色调是比较浓烈的。或者说,坎坷一生在心灵里留下的阴影和创伤,在这一首诗中是敞露无遗的。从诗文的内容来看,这诗也是写在经历无数漂泊无定的生活情景之后写下的。诗人在青春秀美的时期曾因为一场冤案身陷囹圄,屈系牢狱二年之久。而后虽经平反,但其身心均遭受巨大摧残创伤,长期难愈。幸有不重“前程”重爱情的杨立三先生,宁愿抛掉部队的优越职务,直赴铁窗狱门接出恋人,携手扶肩,踏上了艰辛的前行之路。为了躲避不停的政治运动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他们夫妻二人先后都告病休养,自谋生路,在呼兰河畔风雨同舟、相依为命地过起十年打渔生涯。此诗颔联“草放离歌成远梦,云旋别恨对孤船”,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试想,一个满族才女,在二十几岁胸怀甜美梦想,正待花开争艳时却不料一下跌入人生低谷,尔后与丈夫在呼兰河畔的茅草棚里风餐露宿;在急流险滩、风波浪谷中独驾一叶孤舟;艰难的生活使得幼小的女儿还得在风雨中头顶着脸盆去穿街走巷地叫卖爸妈辛苦捕捞来的鱼虾,那瑟缩踯躅的弱小身影,那雨水拌着泪水一块流、叫卖声如同哭喊声一般让人揪心扯肺的情景,能不让我们的诗人痛断心肠,愁结胸间,一个“恨”字写不尽那满腔的愤瞒。

幸而,生活漩流并没有把他们打沉没,反而使他们的心灵磨炼得更为坚强刚毅,视野更为开阔,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透彻。因而使他们能在改革开放之初便大胆地抓住机遇,敢为人先,边学边干,在呼兰小城里开创了“彩扩”事业,办起了兰洋照相馆,其后方走上了安稳的生活。但相信一个照相馆,一个洗相的扩印店,毕竟与才女原先的远大抱负相去太远,所以,颈联“心途漠漠常无路,山道弯弯可有仙”便是一个真实心灵的写照,相信这个惆怅迷茫的心态一定持续了很长的一个时间,直到后来创立了诗社,乃至编辑出版了自己的诗词专辑《龙海吟》和国内名家诗词作品点评选集《龙海吟虹》,我们这位诗人终于在当代的诗坛上享有盛誉,可说这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生定位,这正是实现了此诗结句中“写飘然”的美好愿望。

“写飘然”,用的是杜甫的意象。当年杜甫在称誉李白时便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之句(《春日忆李白》)。飘然,杜甫指的是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风格独特,不同凡俗。但作者在这里则代指诗词作品。一生潦倒不要紧,一生奔波不可怕,这些不寻常的经历,这些忘不了的感受,不是可以作为自己写作吟咏的素材吗,当年的李白不就是在淡泊名利之后云游四方行走他乡方写下那些潇洒飘逸、豪放不拘的诗词作品的吗,我也要在奔波跋涉的人生旅途中写下点什么。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振作的意念。

从这一点来看,这首寄怀诗披露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和心灵轨迹,虽然伤感的色彩很浓,但却是真情的摹写,而且诗的最终并没有走入怨恨之途,反而是在充满睿智的感悟之中重新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所以,依然不失为“旷达”之作。

是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锤炼了包坛主的坚韧性格与顽强意志,而宽阔、开朗和聪慧的品性则使诗人用自己的美德化解了人生的痛苦,化解了人间的不平,化解了人世的恩怨,就像诗人自己说的这样:

休论人生几辱荣,蹉跎岁月苦争鸣。

冰心似水情操雅,傲骨如霜名利轻。

陋室无名常探索,案头有墨任纵横。

情酣深处真情在,得意吟坛敢请缨。

这种“冰心似水”“傲骨如霜”的清澈、透明、淡泊、高雅的心境,看淡名利、看淡荣辱、但诉真情、敢于争鸣的情性,让我们这位诗坛大姐写出了大量清爽、典雅、深婉、旷达的诗词作品,这里的选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