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诗词
2021-11-12包德珍
包德珍
一、缘于故乡
1990年,彭英志先生牵头和我共四人发起成立萧乡诗社。诗社的成立便是我写诗的开始。我第一首作品是词《蝶恋花·蝶恋》:“晓露未晞金灿灿,漫唱霞光,点点微波乱。任是清风吹不散,翩翩低舞相回盼。 一了风尘春梦短,苦觅幽香,常叹花间晚。抖尽痴情心尚暖,芳魂又绕楼台转。”当时诗友就说出手不凡,得到好评。其实我对写作技法不甚了解。主要我喜欢读诗词类书籍,当时买不到唐诗宋词的书,我到处搜集抄了三十多本。尤其喜欢婉约派的作品,对易安作品爱不释手,也敬佩她的豪爽,为此写下一首绝句《李清照》:“馥梦词魂奇海凫,眉开竟放一毫殊。死雄生杰惊今古,得句裙衩大丈夫。”看得出这首绝句写得很一般,对绝句结构还不甚了解,语言也抽象化。陆游与唐婉的《钗头风》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藤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却感叹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为此使我感受到词有情方可入读者之心,所以当时填了一首《蝶恋花·读陆游〈钗头凤〉》:
池阁人空花欲讼,郁绕心怀,血谱《钗头凤》。独饮黄藤谁与共,红颜憔悴鲛绡弄。 雨送黄昏愁绪重,依旧东风,枉自衷肠动。泪洗红酥惊断梦,天涯咫尺情难送。
当时只写短调、小令,长调还驾驭不了。有一次邻县来了四位高手联谊,当场限题限韵写一首七律,当时我懵了,我还没写过七律,有些不好意思,只有偷偷负责倒水去做服务。我见他们一个小时便都写出来了,时值春日,他们有的取了窗外景色,还有窗台上一盆花也入诗中,原来景致就在身边,融得十分贴切,这时我暗中得法,过后补写了一首,中二联对仗是老师彭英志先生给修改的。我在家乡几年里,有彭英志老师辅导、改稿,我渐渐打开大门,走了进来。回想起那时作品,很可笑,虽然我不是干部,但也能喊口号。
抒 怀
休论人生几辱荣,蹉跎岁月苦争鸣。
冰心似水情操雅,傲骨如霜名利轻。
陋室无名常探索,案头有墨任纵横。
情酣深处真情在,得意吟坛敢请缨。
这首诗似乎有点言志,但抒发的水平太差,直白,缺少艺术语言,其中“生、情、名”又犯韵,当时不懂什么是犯韵。
我刚学诗时兴趣很浓,泛起许多思想涟漪,除了写些咏物诗练笔外,写自己的经历的感受诗多一些,我很遵守平水韵,觉得应从古代诗人作品中寻找真谛,品味创作方法,效仿古人写法。在古诗中,一些字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月”作为一种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写不同凡响。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开篇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李白的诗中,也有很多关于月的词汇。比如:玉钩、玉镜、玉盘、玉蟾、玉兔、玄兔、瑶蟾、独轮、冰轮、圆魄、金波、璧光等等,李白有382首诗涉及到月。我觉得魅力无限,所以也学着写了一堆不成样子的习作,如《新春絮语得月字》:“七彩缀金秋,风前旧梦流。鸿泥留冷渚,海月照诗舟”“不尽水涓涓,他乡又一年。中天明月好,沉醉故园前”……
面对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呼兰河畔,松花江边有我十年打鱼的足迹。初期作品源于生活,写些真实的经历,形成初期创作素材。
一剪梅·忆打鱼生涯
雨打孤舟寒夜长。水也茫茫。心也茫茫。狂风恶浪理红妆。汗洒秋江。泪洒秋江。 无处言愁暗自伤。应是春光。不是春光。梦归何处赏孤芳。一路生霜。两鬓生霜。
渔艇之歌
一曲渔歌一惘然,帆摇岸柳枕风烟。
无凭浪迹终难测,易老生涯未及悛。
碧水为炉烹美蟹,青峰作帐续残篇。
夜深自问心何许,半个诗痴半个仙。
二、缘于论坛
我上网始于2004年“关东诗阵”成立之日,注册论坛与全国各地诗友交流,第二年的五月份我被大家推选为本论坛坛主,这一平台加大了诗友互切磋,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我的创作水平也得到提高,写下了上百篇赏析文章,结下诗谊。可以说,没有论坛就没有今天的收获。
更重要的是我结识了许多师友,这才使我真正进入诗词的殿堂,使我一直难忘的是众诗友在论坛上直言指点,让我开始从懵懂中渐渐有些感悟了,尤其在2008年漫步者(论坛的版主)对我律诗的指点文字至今还保存着,以时时警醒自已去认识到律诗之结构。
漫步者点评:
续评第四首,兼与大姐论诗。大姐不是外人,客气话不多说了,直接发表参考意见了。幽居莫道寂如焚,吟助涛声日夜闻。
庭院清荷依水暖,心田暗壑待风薰。
霞横曲涧迎天月,鹜落悬崖伫暮云。
妙笔难销千结怨,红伤绿损了纷纷。
以此律为例,与大姐商榷写作思路:中二联其实写得乱了些,有些为对仗而强对的痕迹了。诗意可以含蓄甚至隐晦一些,但诗境描写的层次感一定要分明。景致的分布与感思的脉络,即使不能立即理解但也要使人能品味出层次来。诗的美感,在于若即若离,却丝丝不断,环环相扣乃至层层递进,于诗尾处戛然而止,方可予人以想象空间。此中设计思路即为谋篇是也。大姐的写作习惯,经常是“景”与“思”互混一起,没有侧重感,也就没有了气脉的旋律,这样,不管字句写的如何华丽,都要影响诗意的美感的。程序上,构思谋篇要优于炼字造句。大姐可以慢慢体会一下。
起联即是感思,寓思于境。颔联写景色,还是掺进了感思。颈联却又纯写景色了,可视为以景物拟人思绪。尾联呢,又是物象二掺。并没有清晰的景色布局和感思的缘由。物象的选择也是想哪写哪,物象之间没有任何外在乃至内在的联系及合理的分布。现试以拙笔重新分配一下诗句,未大动,只是为合格律局部动了几个词。目的在于理清诗脉。为了使物象浑然一体,我使用了虚词代替了一些实词。仅供大姐参考,如合意可采纳,不合意则借鉴一下:
霞横曲涧迎天月,鹜落悬崖伫梦云。
似见清荷依水暖,犹思暗壑待风薰。
幽居莫道情怀寂,折竹难酬笔墨勤。
妙语不销千结怨,红花绿叶两纷纷。
渔艇丽人(包德珍):我
这样改一下可否,还盼指正。幽居莫道寂如焚,槛外涛声日夜闻。
庭院枯荷依水暖,心田暗壑待风薰。
人无真赏休留步,山有奇香不避云。
寄语难酬千百态,红伤绿损又纷纷。
漫步者:
原作立意好,但失于笔墨浓淡次序。虽然我们对于诗之章法不必墨守成规,但破格的前提是先在格内。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谋篇,概因诗之脉络、诗之概貌、诗之构造尽取决于斯。按常例章法行吟,不仅符合欣赏习惯,其实并不影响诗意的出新。看修改后的诗作,立意毫发无损,气脉却畅通的许多。一看大姐笔力深厚,具有这轻松调整的功底,二是看承转有度,令人在品味诗意的时候,不至于再分神去理顺何为何由的问题了(一般人也很难有这耐心)。写诗如作画,是需要浓淡有度而有序。起联之“槛外”加的非常必要。而原来的“吟助”是使浓墨在没有渲染铺垫的情况下提前了,所以显得“吟”的突兀,“涛”也无名。现在将“涛”之意象化虚为实,作为后面主题的铺垫,十分合理。这样,颔联的景中含意也就很自然了。一般地讲,颔联含的“意”是不宜过于突兀而强烈的,一是此联重在于“承”,稳妥守元是它的本分。其二,淡抹诗意,是为了颈联之重笔铺垫伏笔,或称之为“放钩”。本诗转合皆可赏,最重要的是有了前面自然合理的铺垫,笔墨再重也无妨了,可供挥发的空间也就大了很多。从这角度看,我对修改后的诗作抱认可并赞赏的态度。至于炼字,在不伤立意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自己的使用习惯。比如这个“焚”字,在我看有些重了,而作者何尝不知道这个字义的轻重呢?使用它必有其块垒之效。但希望它能较好地被后面诗句融合融化为好。
在论坛受到众诗友指点,十多年受益众师友指点,诗词创作进入成长状态,感谢这一平台与师友。
三、缘于传讲
近十多年除了创作外,还做些传讲诗词的工作,带些学员。我自己也搜集了一些教案,被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聘为导师已十四年。但近几年我传讲全用我老师舍得之间先生的课件,他的讲座很系列,十分实用,在许多地区,网络诗词群里讲后效果很好,学员水平明显提高,我也因为传讲才真正有所感悟,头脑才清晰起来。
下面是用学员诗例理解并融入舍得老师课件的案例之一:
原作:气球
薄薄橡皮柔软绵,五颜六色貌光鲜。
被人吹捧心骄满,四处飘摇放荡颠。
改作:气球
薄薄橡皮柔似绵,五颜六色竞光鲜。
无人吹得心中满,怎可随风飘自然。
刚刚讲完舍得老师浅淡绝句的课件,结合舍得老师的诗理,详细进行下作品分析,把七绝的主要内涵融入其中,希望能活学活用。老师强调:绝句字少无铺张余地,所以,绝句要求要有立体感,结构的特点是“盖高楼”,注意修辞上的锻造,语气上变化。首句“薄薄橡皮柔软绵”,改作“薄薄橡皮柔似绵”。起句要压阵,绝句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铺展和渲染,也没有机会去埋“伏笔”。但是,又要把“志”表达出来。短短的28个字,怎么表达?要注意,起句就要压住阵脚。起句不着力,后面就很难表现了。承句多为对起句的接应做和,将原句“五颜六色貌光鲜”,改一个字,将“貌”字改为“竞”字,这样增强一下气氛。如果起句起的平淡些,那在第二句,也可以把它抬起来,这个“竞”字就起到这样的作用。而转句,就常常是这楼的最高点。即使前面起的高,起的精神,在转句上,也要体现出一个转折或者提升。转句是高调,与前面的高起并不矛盾,只要构成统一的描写意象,就能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效应。比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等语气的运用,最能代表这种含义。语气的搭配使用也要合理。原句“被人吹捧心骄满”语平了些,改做“无人吹得心中满”语气变了,诗自然有味了。转句起到突兀的作用。
结总是应该收束,它却还必须发散。要留有余味而将诗意引向远处,但是又不能不照应前面所做的描写。诗之结写得不好,前面的精彩会被它一下子抹杀掉,写得好,那么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铺垫和伏笔。但是,一般的经验而言,结句,是要跟着转句走的。所以有了转句的“无人吹得心中满”,很自然结句就是“怎可随风飘自然”了,结就可收束得体了。另外,原诗结句“四处飘摇放荡颠”一句七个字中有五个动词,显得句子不稳,动词太多也是不可以的,形成多动症,句子结构如何要从练字上做起。这个例子全用了舍得之间老师课件内容指导新手的,在带学员中是针对每个人靶向式辅导。大家受益,我也更加大感悟力度,这时才真切地感到进入诗词艺术的殿堂,体味着诗词之美好!
这是我与诗词三十年之缘分,我还将继续传承下去,在快乐中享受诗词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