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21-11-12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郭 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就目前的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比较多,整体情况和形势都不够理想,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对此,需要相关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创新,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促进思政教学优化。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重要的人才,要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做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确保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够让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受到的冲击还比较多,大学生受到国际多元文化的冲击,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受到目前社会发展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等等,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部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偏离,这些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等教育注重优质人才培养,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方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够确保大学生培养效果,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来看,课程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的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成效不理想,学生对于课程缺乏兴趣,课程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于一些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课程很无聊、无趣,只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在需要考试的时候应付一下即可。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些思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后,在教学中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相关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意识不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后。此外,一些高校思政教师的整体教学信息化素养不高,他们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能力有限等,也严重限制了思政教学发展,整体思政教学缺乏成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如此现象,有其内在的原因,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在新形势下,需要高校提升对于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视度,积极做好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优化工作。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创新思政教学理念,注重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开展

新时期,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形势,相关高校思政教师要加快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引入最新的课程教学经验和方法,积极的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例如,结合目前校园内比较显著的问题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围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校园不良网贷和传销、考试作弊等案例,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和防骗意识,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围绕学风建设之“早鸟行动”和心理健康为主题,加强学风建设,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排除心理隐患。通过关注时事,关注学生思想和行动,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片观看、直播讨论、案例教育、视频收看等形式,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用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在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更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思政思念,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七集政论专题片。通过观看节目,让大学生对我国近五年的“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到当下安定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一切,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繁荣昌盛的祖国的挚爱和深情,振发出激情澎湃,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增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引领大学生不断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渗透

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单一的通过思政课程远远不够,思政教育应该是渗透在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对此,高校要引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方面面。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课堂教学的必备内容,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让思政教育成为教育的奠基。

对此,相关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的融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良好职业道德和优秀专业素养有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立德树人才是教育应该做到的事,德行教育应放在能力才干之前,老师们需要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于课程内容之中。老师不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灌一桶水,而是要在心中点一把火,要言传身教,要用自己的热爱感染学生。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教师要注重从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提炼和升华达到育人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开展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开展思政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专业教学技能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教育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也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做好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在思政课程中,整合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创新。而目前相关高校思政教师整体信息化素养不高,对此,相关高校要积极做好思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思政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思政教师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形态—辅助教学”和“辅助教学重点—内容建设”的专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结合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指导思政教师掌握如何通过信息化教学提升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能力,深入剖析移动互联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素养内涵,还可以以“积件库和语料库支持下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两种思路和构想”为题专业解析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培训要重点针对“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资源设计”、“开放大学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等开展,在“未来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制作技巧”等方面为思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培训以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为切入点,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掌握信息化技术前沿知识具有积极意义。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还可以成立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研究小组,进一步加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思政教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会更好地使用新媒体、新技术驾驭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更多成果。

四、结语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要实现自身教学素养和技能的提升,必须要积极做好课程教学创新和改革工作,明确目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从思政教学观念创新、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学素养和技能提升等方面,推动思政课程教学发展,促进思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