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1-11-12薛艳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薛艳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需教人以德为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为中国社会教育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课程培养学生品德、法律意识最重要的一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重要途径,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通道。高职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开展创新性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区分性不强

当前全国都采用由教育部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统编教材,但是这种统编教材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匹配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因而影响各大院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既不能完全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又不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为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编写统一教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相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还应该增加学生关于社会就业的法律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生存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德育法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的老师通常会利用极为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大篇幅的教学课件机械式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运用少量的课堂时间和过多的教学课件的篇幅,营造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不能将学生将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地解决在情感中、生活中、社会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极大程度上地增加了课程教学的难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学生缺乏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创新精神,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培养全面性发展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导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避免让老师成为整个课堂上的主体对象,正确引导教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范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

依据教学对象,对教学课程目标准确定位,构建具体课程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法律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课时总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两科分别占据1/2的课时,从课时结构上来看,平均分配课程时间能够使学生合理安排道德规范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学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难度,注重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传授;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道德规范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一)提升教师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课程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教师的个人素养、行为举止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本身、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向家长赞扬学生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学习技能,避免在家长面前指责批评学生的缺点与成绩,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共同设定针对每一个学生专有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找到专属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即学生能否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产生兴趣,大部分都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因此,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针对思想教育和法律基础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调研本班学生对哪些具体事物会产生兴趣,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习压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是一种有规律性且不固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以往教学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模拟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拓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空间,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格按照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不克扣课堂实践和课程内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平稳过渡。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个人能力,而且确保学生能够以职业为导向进行创新创业,确保了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具有优势和发展基础。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国家颁布的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让学生实时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更加注重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一)摒弃考试衡量学生成绩的传统理念

教师应该摒弃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传统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正确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修养。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二)始终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

要始终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从课本中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课后实践过程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理念的不同将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要进行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

(三)改变片面式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改变片面式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人生方面、生活方面、爱情方面等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自我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高校在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疑惑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不同将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要进行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使学生逐步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教师还需要改变课堂上只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现实问题,比如爱情,生活,婚姻等,在课后实践中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以德教书育人,以法治学,以实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法律知识,明白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做,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了解法律是约束人行为的手段,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设立人生目标。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指导大学生人生方向的课程基础,也是引导学生行为规范的根本保证。法律知识的巩固,思想教育的提升能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重要贡献,为未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