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刍议
2021-11-12刘文东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刘文东/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一改以往不受重视的地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主要阵地,尤其是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虽然职业院校自身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职业院校生源大多数还是在高考独木桥上被挤下来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分数无法满足本科院校的前提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生源的质量就决定了教育的难易程度,职业院校的老师除了本课程的教学外,还要扮演着学生素质、行为的引导者。除此之外,由于职业院校的职业的特性,专业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又有着极大的差别。对于专业课而言,课堂教学会相对轻松,因为学生在入学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爱好来选择对口专业,他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渴望度较高,所以在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而对于文化基础课教学,学生由于基础功底比较薄弱,从内心来说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加之文化课在职业院校始终处于边缘课程,学生从心理上也不够重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虽然大家都清楚“语文是百科之母”的地位,教师也一再重申语文的重要性,但仍无法改变现状,特别是职高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厌学甚至逃课,而班上的少有的几棵好苗子也是“势单力薄”,最后的结果是,先被影响,后被同化。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专业、研究新时代要求,将语文范畴扩大化,打造“大语文”课堂在职业院校中的另一番风景。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如何发挥“大语文”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引领作用?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如何树立现代青少年拥有母语文化的自豪感?……一系列的“如何”让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并不像有些老师抱怨的那样,“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差”、“职业院校不重视文化课”、“职业院校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等,关键是大家都还没有摸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好的方法。现在,笔者通过自身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谈谈关于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愚见。
一、良好的导入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先入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语文课教学导入作为给学生学习的第一印象尤为关键,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的期盼值和热情度。所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能够充分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导人。即找准把握学习的切人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内心感受,潜移默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导入的要旨在一个“导”字。但“导”向何方,又如何“导”,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要切合学生的学情;要占据精当的时间:要成为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当然,还须顾及课文的类型和特点,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以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优化。
以著名作家栗良平先生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的教授过程为案例。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小说的兴趣程度。如果开门见山式上课或者平淡无趣的导入,会让本来就排斥语文课的同学们更加地反感,但如果上课前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央视公益视频宣传《妈妈洗脚》、泰国年度最感人视频《一碗蛋炒饭》等,在课堂上营造亲情氛围,让同学们去发现、回忆母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默默付出,从而引起同学们对母爱的感恩、对任性的悔恨、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责,引出课文中母子三人同吃一碗阳春面的辛酸与坚强,面馆老板夫妇的热心与善良。如此一来,整个教学设计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结合专业技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性
职业院校中“职业”二字凸显了专业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满足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与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辅佐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当然,语文教学服务技能要有所针对性。
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旅游专业、美术专业教学为例,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培养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能力。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特长。让同学们根据文中“荷塘月色”中荷花、荷叶、水、月、树、路等一系列景物特点,然后分组请学生进行讨论设计,课上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以图画的形式在黑板上重现一遍。这样的课堂别具一格,让同学们在学中画、画中学,合理的想象、细腻的画工、巧妙的配合让整个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当同学们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详细阐述朱自清在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背景、写作心情,从而使学生们达到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她们的导游口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大家共同研读课文,把“荷塘月色”当成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找出荷花、荷叶、水、月、树、路等一系列景物特点,设计出“荷塘月色”导游词,让学生变成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荷塘月色”。这样一来,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能结合自身专业,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思考积极性,达到语文教学和专业锻炼的双赢效果。
三、鼓励精神自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关心的是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在课堂中,为了增强师生互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教学中应安排适当的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生活动,并为学生们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语境和情景,既突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自由。教师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除了必要的点评,尽量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我展示。需要提醒的是,课堂活动要张弛有度,活而不乱。
四、因材施教,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
当学生接受了普遍的信息后。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把这些普遍化的信息理解、加工、赋予个人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在对语文教材本身进行分析时,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个人差异,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知识,不能简单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课本中的故事情节来对学生的理解作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如在讲授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项链》一文时,学生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品格分析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有学生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之人,为了参加舞会的风光,向丈夫提出种种苛求;有学生认为她是一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不甘于现状,努力改变自身命运;有学生认为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能正视错误,赔偿损失,放低身价,辛苦劳作偿还债务等等。每一种解读都会令课堂绽放光彩。这是智慧的碰撞,这是感情的交流,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不同个体在同一课堂上的思想摩擦。这些“个性化”的解读一改以往书本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定位,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教学设计清晰、接地气,教学活动多样、主题明,教学总结简洁、有高度。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积极主动的问题讨论、严谨细致的课堂把控,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文化育人、专业服务的教学思想。这才是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大语文”教学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带来文化提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