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在时间中生长

2021-11-12

山东文学 2021年5期

享受美味忘举觞

从遵义出发,小雨纷飞。过了收费站,驶上G 75高速公路,行驶五十多公里。下高速,在国道绕个大圈,向乌江镇奔去。

中午在遵义杨柳街头,一个花坛前,吃了包洋芋,然后开车去乌江。高淳海说午饭简单,晚上吃乌江有名的豆腐鱼。

三点多钟离开遵义,来到乌江下了高速,导航仪有些误导。只得停下车,询问经过的中年男人。他告诉我们说,向左拐走那条路,是进入乌江镇的入口。经过一番折腾,小心驶过路,转过山中S形弯,看到前面不远处,路边的“江龙饭店”。

乌江镇老桥头第一家“江龙饭店”,靠悬崖公路,另一侧山下是乌江。停下车子,我们选在临江露天座位,一边吃鱼,一边欣赏江水。露天只是不在房间内,水泥平台搭的顶棚,遮雨防晒,有十几张餐桌。临江一排美人靠,坐在上面,乌江在脚下流淌。高速公路、铁路大桥从江面飞架而去,自然和现代美交错,静默的乌江,多年前可谓天险,每逢雨后,波浪又大又急。当年红军横渡时,许多战士在这里牺牲,鲜血染红江水,当地居民为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三年不吃乌江鱼。一九八二年,乌江渡发电厂建成,截断乌江干流,造出贵州最大人工湖,乌江从此安静。

选好座位,女服务员领我们去选鱼。鱼由食客自己选定,乌江鲢鱼,野生江团,要看客人口味。鱼有几种做法,酸汤、清汤、微辣、中辣。乌江鱼受环境影响,做法独特,要与当地卤水豆腐炖一起,不破坏鱼味。

我们来到杀鱼厨房,看选鱼、称鱼、到杀干净的流程。戴着白厨师帽的中年人,举起手中棒子,照准选中的鱼头敲击,鱼在空中扭动几下,然后一动不动。行为野蛮,不忍心看下去,离开了充满鱼腥味的地方。

乌江鱼是用野生鱼,即江中之鲢鱼,加以辣椒烹制,鲜辣味美。从古至今,乌江两岸的百姓捕鱼,形成乌江鱼独有的吃法。鲢鱼切片,以食用油、辣椒、姜蒜多种佐料腌制。味道纯正,具有滑嫩、鲜香特点。

我的母校龙井市东山小学,坐落于海兰江边,成立于一九〇五年,是有着一百年历史的汉族小学。透过窗口,看清校园外面,两条铁轨伸向天际。上课间,经常精力不集中,坐得笔直,双手背在身后,心飘向那条铁路。每天上午,总有几列货车、客车驶过,汽笛长鸣,打破校园寂静,同学们头移向窗外,老师手中的教鞭敲着黑板。她给我们讲红色故事,讲述乌江天险重飞渡。一九六五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开国上将萧华创作了《长征组歌》,这是一部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

萧华曾经说过:“我写《长征组诗》,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就是一面流泪,一面写的。”谈起了创作的不易,是用心血浇铸了这组作品。组诗一发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萧华将诗作交给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谱曲,升华为《长征组歌》。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第四曲,表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以及红军将士钢铁般的意志。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乌江天险重飞渡,讲述了中央红军第二次渡乌江的故事。一九三五年一月二日,乌江天险被红军踩在脚下。红军渡过乌江后,先后两次攻占遵义,四渡赤水,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后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时期,又称黔江,元代称乌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名字,导致一些差错。

乌江渡历史上为“黔蜀要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万历年间,播州二十九世杨应龙反。一千六百年,贵州布政使司率领三千军队企图平叛,杨应龙率军来战,在乌江渡激烈交战,最终贵州布政使司的军队全军覆没,这是乌江镇记载最早的战役。乌江渡战役之后,明朝四面围攻播州,播州杨氏灭亡。

乌江两岸群山耸峙,秀而取奇,当地流传“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民谣。乌江水湍急,浪猛涛怒,它是川黔道上天堑,古时靠船筏横渡,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无法造桥。光绪六年(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在乌江关岩和黄岩间的安皋修建一座铁索桥。十九根铁索牵挂两岸,长十八丈,宽一丈五尺。索桥建成后,是联系修文和遵义的重要通道,称为“修义桥”。为了纪念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山崖上刻下了“黔水飞虹”“铁锁横江”的大型石刻。

亨利·戴维·梭罗对河流论述:“河流是所有国家的天然公路,不仅为旅行者铺平道路,扫除障碍,提供饮水,载舟而行,而且引导旅行者穿过地球上最富情趣的风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那里的动物界和植物界生机盎然,尽善尽美。”这个身材不高,却很坚实,浅色的皮肤,有一双蓝眼睛的超验主义代表人物,面对河水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乌江镇是交通重镇,还是美食之乡。乌江鱼与乌江豆腐结合,创造出乌江豆腐鱼。乌江鱼与乌江豆腐,少其中任何一种,美味都不存在。乌江豆腐选择优质黄豆,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其特点滑嫩,入口即化。一九三五年,刘氏开餐馆,就已有乌江豆腐鱼。

天色黑下来,乌江水隐在黑暗中。热鱼锅端上桌,乌江的鱼肉,纯白的豆腐,扑鼻辣椒味,加入灰灰菜和坡上种的小白菜。我们在“江龙饭店”,吃到的乌江豆腐鱼,味道鲜美。伴着乌江水品当地美食,回味历史。

一碗百年豆花面

站在御林铭园小区七楼,向窗外望去。夜色中灯火点点,高淳海指着远处灯光闪烁的山头,那是布依族麦翁寨,傍着花溪十里河滩。初次来贵阳,听到麦翁寨的名字。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九日,公鸡的生物钟受光线变化影响,看到天色透亮,打鸣预告天亮。我从睡梦中被唤醒,叫声打破了安静。

洗漱后,独自走出楼道,去花溪湿地公园跑步。离小区不远处,有家遵义豆花面馆,看到这几个字,感觉有些兴趣。豆花面馆不大,几张桌子,墙上挂着菜单。我是奔豆花面来的,点了碗干豆花面。

豆花,也叫水豆腐,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使其成为酸汤。用它点豆腐,没有石膏的苦涩味,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实,豆香淡淡。

2017 年5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中明确要求企业强化合规管理,建立合规制度。2018 年7 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办法》正式审议通过。

这是夫妻店,丈夫掌勺,妻子服务员。端上的碱水面浸在豆浆里,扣上白豆花,配以辣椒蘸水。吃完豆花面,用餐巾纸擦嘴,走出小面馆,沿着高淳海说的路线,向十里花溪湿地公园走去。食是味的载体,味是食的灵魂,它们交融在一起,形成美食的根本。豆花面,让我从新角度认识豆花。饮食文化受制于地域影响。每个地方人文环境差异,所以有了自己的特色。

花溪,过去叫花仡佬。明末清初,这个地方杂居汉、苗、布依、仡佬各民族,以仡佬族最多。仡佬妇女喜欢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故称为仡佬,地方因而得名。

一九七九年创刊的《花溪》文学杂志,是我对花溪的记忆。八十年代,我喜欢这本刊物,并订阅几年。朋友发微信,称其为一本返老还童杂志。“八十年代的《花溪》文学月刊,发表过许多文学大家作品,崔道怡先生主持过一年的‘文学十二家’栏目,当时名声远胜其他的刊物。二〇〇〇年,成为一本时尚刊物。现在是少年写作平台。”多年没有看随时代变化的刊物,《花溪》存在记忆中。

穿过布翁寨桥,桥头竹草亭子,一条回廊。水边一片叶翠绿、白色小花呈伞房状、聚生枝的树。树在北方没有见过,用形色拍照,识花显示为梾木。我坐在亭中,从手机上查看树的介绍。梾木高可达四米,树皮灰黑色,幼枝对生,绿色或带紫红色,老枝褐色,叶对生。

美食在肚子里来不及消化,又遇见南方新植物。往寨子里走,走一条几百米的路,两旁种满树和竹林。不时有车子来往,清洁工腰上挂着的播放器,放着流行歌曲,挥动手中帚竹。布翁寨停车场,从大门口向里望去,有一个巨大壁画,两侧各置布依族大鼓,旁边是布洛陀铜塑像。

我走进停车场,望着铜塑像,他是布依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布依族古时称卜越,古代南方百越中洛越的后裔。布洛陀是布依族摩教创立者,是民间传说中的始祖神,珠江流域洛越后裔布依、壮、傣多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是布依语,布指男性或男祖先,洛陀意为“山里的头人和遍知一切的老人”。布洛陀是远古时代布依族先民氏族部落首领,由于他在文化创造方面的贡献,被人们加以神化,成为具有创世性、始祖性的神话人物。

走进古寨里,停车场前的一条路,就是十里花溪健身道。我选择临水小路,头一次来这里,东西南北分不清,不熟悉路线。

我决定向西走,明天再往东。水边路不是健身道,随地势而修,有一段青石铺路。依水而走,空气好,心情清静。初次来,对于新识植物感兴趣,不时用形色认识花名。我见到了老朋友打碗花,开在水边草丛中。结识新植物木本曼陀罗、黄金菊、芦竹、粉绿狐尾藻、扁穗雀麦、花叶芦竹、白车轴草、白花紫露草。花溪水中,游动着一对鸳鸯,自由自在。我来到农耕文化园,坐在竹草棚下的条椅上。健身道不时有人跑过,东侧布依族水田,苗肥棵壮,风吹涌动绿波。西侧主题区,有一架踏碓,发明于西汉,我国南方使用的谷物脱壳粒器具。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前面有一片园子,竹篱笆墙里种着豆角、辣椒和南瓜。

享受大自然风光,不想过早回到住处。吃豆花面的兴奋尚未消失,在手机上查阅它的前生后世。遵义市中心湘山上的湘山寺,是黔北佛教中心。湘山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左右),名万福寺。元贞年间(公元1295年左右)名护国寺,明末从湘山改为今名。千余年来,几废几兴,尤以明末平播之后,夷为平地,至清乾隆初年才得以重修。清代光绪年间,在遵义一做善事人家,长年吃斋念佛,为了内心的污染消除,求福而做好事,在湘山寺山脚下开有面馆。只卖豆花素面,利润微薄,便于烧香拜佛的信徒。价格不高,味道大众喜爱,再后来,已成为遵义名小吃。

一碗豆花面,由豆花、碱水面、现磨豆浆和蘸水相配,外面看似简单,内容讲究。碱面不同于一般面,加适量土碱反复揉拉,做成宽面条。熟后软硬适宜,豆浆为汤,盖有嫩豆花。豆浆做面汤,保证原汁原味。

我坐在竹草棚下的条椅上,吹来的风挟着花溪水湿,在文字中,走过一段历史记忆。贵阳第一顿饭吃得不是山珍大餐,却是一碗百年豆花面。

布依族八大碗

从黄果树景区下来,已经五点多钟,开车走高速两个多小时,才能回到花溪区。我们在景区吃晚饭,否则在路上,只能去服务区吃。

进入停车场门口,有一个中年妇女背着包,在卖波波糖。在山上时,差不多每个摊上都卖波波糖,这是当地名小吃。

停车场空荡荡的几乎没有人,收费处的人已下班,进出车子不用缴费。马路对面有许多家餐馆,“布依族八大碗酒店”牌匾显眼。来到黄果树游玩,吃当地特色美食,才能圆满结束。

街边有多家餐馆拉客的服务员,人一走近时,他们热情打招呼,推介自家菜品。我们没有受外来影响,还是走进了 “布依族八大碗酒店”。在一楼临窗座位,望见黄昏中街头往来人,如果不是疫情原因,这个时候,店主说是最热闹的时间。

店主拿来菜谱,向我们推荐特色菜,我看到“土匪炒肝”,菜名怪怪的。即使布依族菜,也不会称自己为土匪,以半路抢劫、打家劫舍为生,名声不好,愿意扣在自己头上。我询问店主,这是布依族的菜么?他笑着回答,就是普通炒肝,为了吸引客人眼球,多加土匪两字。

人们用世俗眼光看待美食,认为吃吃喝喝人之常情。潘知常指出:“归根结底,中国饮食的发展是中国华夏民族对于文化的一种创造,而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集中体现。”美学家道出我国文化的根基,它是文化的延续发展,不囿于填饱肚子,生存下来。了解他者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吃进入,来到黄果树名气这样大的地方,必须吃民族特色菜。我们点了布依春卷、红糖糍粑和花糯米饭,要了素豆腐。店主问喝点什么,由于身体原因,我滴酒不进,只能看着墙边方条桌上,摆放着的土酿的黄氏源浆酒、刺梨药酒、茅台镇散酒。桌下空间摆放着三大坛酒,坛口扎块红布,印着金色酒字。

我对布依族花糯米饭感兴趣,天然香草制作。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家都做五彩花米饭,以祭祀社神和先祖。人们去山野挖野生植物紫叶、枫香叶,捣碎植物的根、茎、花和叶,提取出黑、黄、紫三种色素。洗净糯米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待各种色彩浸透,米的颜色完全改变,拿水淘干净,放在簸箕中阴干,美味花米饭就制作好了。

传说记述地域的事物,具有鲜明色彩,它和文学不同,有着文学描写和渲染。其中,还有宗教崇拜、历史和地方民俗志,是研究人文地理的重要资料。布依族流传五色花米饭,具有代表性。

方桌布是蜡染蓝布,四条龙把凤盘在中间,墙上挂有刺绣。芭蕉树下,一轮圆月升起,燃起一堆篝火,穿着布依族服装的男女青年,男青年吹芦笙,女青年跳孔雀舞,唱着歌谣,跳起了古老的舞蹈。

店主送来一个小盘,包裹着糖纸的三粒扁球状的糖。在此之前,不知道有波波糖。店主行走江湖,有着经商人的精明,性格爽快。他是布依族,家住在附近,自豪地讲述波波糖。

波波糖主材为糯米、饴糖和无皮炒熟的芝麻粉,经过加工制作而成。饴糖经受高温,加入芝麻末,相碰起酥,一层层糖皮卷成扁圆形状,似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所以名为波波糖。

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有着“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的美誉,瀑布高七十四米,宽八十一点二米。白水河自悬崖绝壁挂下,飞涛走流,直泻犀牛潭中,称之“中华第一瀑”。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主题,围绕姿态多样的瀑布群,其亚热带山水植被风光,还有布依族、苗族风情和历史古迹,吸引人们前来。

黄果树瀑布,古时云“白水河瀑布”,又叫黄葛墅瀑布、黄桷树瀑布,因当地大量生长黄葛榕而得名。黄果树瀑布出名,归功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文人游历和赞美,成为天下名胜景地。

崇祯十一年(1638年),初春时节,清晨的风凉爽。徐霞客经黄果树瀑布,进行考察和记录,年已五十三岁,过了束发之年,在古人看来步入老年状态的徐霞客依然钟情大自然,行走于山野大地上。他没有政治家曹操的雄心野志,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行走是人生价值,是对生活的态度。徐霞客凭双腿丈量土地,从镇宁朝黄果树瀑布走来。他到了黄果树镇白水村一带,西行两里许,听见湍急流水声。日记中写道:“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陡坡塘瀑布,高二十一米,宽一百零五米,在黄果树瀑布群中,属于坝型瀑布。低沉浑厚的吼声,气势逼人,故称为吼瀑。

徐霞客面对奇异的自然景观,舍不得离开,他问过当地人,了解地理分布及变化情况,这一带叫做白水河。往前面走,可以看到更大的瀑布。徐霞客继续前行,来到白虹桥上,这座南北横跨桥,有三个桥孔。站在桥上往下看,每隔数丈就有浅滩,流水从河底翻涌而上,越过石崖,溅起雪白浪花。过了白虹桥,徐霞客听见流水轰鸣声,他兴奋地意识到,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奇景至矣”。

徐霞客动情地写道:“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被外面人知道,被认为是我国第一瀑布。徐霞客实地勘查,以亲身体验,尊重自然,不是随意描写,具有开创性、为后人开辟道路的意义。

明末贵州文坛领袖,才子谢三秀,史称其“天才卓越,博极群书,早有令誉”。他游过黄果树瀑布,写下《叠水上小憩因作短歌》,诗曰:“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说:“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银汉倒倾三迭而后下,玉龙饮涧万丈哪可探。”清代诗人郑子尹与莫友芝撰修《遵义府志》,他们并称为西南巨儒。郑子尹描述黄果树瀑布,诗中云:“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历代文人墨客,游历黄果树瀑布,留下大量诗文。

我咬了一口波波糖,布满芝麻清香,类似滨州芝麻糖风格。拿起一颗糖端详,想知道它为什么与众不同。波波糖,别名饽饽糖、波波酥,贵州四大名糖之一。香甜易化,百姓称落口酥,是外婆做给孙子的点心,乡下谓之婆婆糖。

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波波糖创制于苗族王宫中,是宫廷点心。前清时传至民间,晚清得以发展,到现在五百多年。清朝咸丰年间,刘兴汉应知县“征集制糖佳品,发展镇宁糖食”的号召,首创出名,文人墨客恭贺,赠联云:“镇宁城,钟鼓楼,即宏且高, 高临全宇称魁首;功达号, 波波糖, 又脆又香, 香酥沁人誉名州。”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原因,赴京赶考、过往行人,经过此地都买波波糖,作为赠送亲友的礼物,也有为解途中思乡之情。

同治三年(1864年),镇宁各族人民联合太平天国黄金印起义部队打了胜仗。为了庆贺,各族推荐制糖能手,和起义农民一起用金黄麦、银糯米、香芝麻,制出“酥而不硬、脆而不碎、香而不郁、甜而不浓”的波波糖。

店主看到波波糖吃光,又上一小碟。我们交流起来,知道我出过美食书后,他热情地说,多帮助宣传“布依族八大碗酒店”,并赠送我们一袋没有拆封的波波糖。

天色渐黑,吃了布依族春卷、红糖糍粑和花糯米饭,品尝了波波糖,我们告别了“布依族八大碗酒店”,开车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