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两个女子不寻常

2021-11-12邱华栋

山东文学 2021年1期

邱华栋

南阳古称宛城,这里是一个盆地,被一圈大山包围着,有大山有河流,自古都是一个好地方。现今的南阳市人口有一千多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在世界上来比较的话,也是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

大别山山脉在南阳市横贯南北。在大山的夹缝里,在盆地平原上,很多地方发展并不平衡。近年来,南阳市的扶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在二○二○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里,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其中,不说那些须眉男子,我倒是想说一说两个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女子,这两个女子不寻常。

一个女子,是南阳文化艺术学校驻唐河县源潭镇蔡庄村的第一书记,她叫彭叶。第一村支书,是党派出年轻人到基层锻炼和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当过第一村支书,熟悉了国情和社会,熟悉了基层政权如何运行,积累了基本经验,他们也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带给了当地以资源、智慧和发展。

彭叶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工作,成长为学校的教务科长。她也是一位语文高级讲师,拥有着“南阳市拔尖人才”“南阳市优秀教师”的称号。

二○一七年十一月,彭叶到唐河县源潭镇蔡庄村担任第一书记。接到这个任务,她的第一反应是很纠结的:她的八十五岁高龄的老父亲需要照料,马上要中考的儿子需要妈妈陪伴辅导,对于她来说,农村工作和生活经验也完全是空白,这些都令她左右为难。但她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响应了工作的召唤,义无反顾踏上了驻村的扶贫之路。

她刚驻村时,就遇到一个下马威:此时正赶上村里实施电网改造和自来水工程,停水、停电成了家常便饭,她在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很简陋,她的日常生活处处受影响,加上父亲和儿子相继住院,全靠丈夫独自在家勉力支撑,那段生活对于她真的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挺过了适应阶段,她马上就投身到扶贫工作中。在蔡庄,彭叶遍访全村五十三户贫困户,看到了贫困户居住的简陋房屋,过着困窘的生活,以及病患深陷困境的无奈,这些深深地刺痛了她,也激励着她。彭叶意识到要做到精准帮扶,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用真情去工作,用自己的能力带动和改变这一切。

有几个贫困户脱贫的例子,能够证明扶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实施所带来的根本变化。贫困户白明肆,时年六十岁,几年前他的儿子因车祸不幸身亡,留下了近十万元的债务,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女儿。日子艰难的时候,家里每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白明肆的小孙女饿得哇哇直哭。二○一六年他家被核定为贫困户,一家三口除了土地和低保收入,没有其他生活来源。

彭叶带领村干部,仔细研究,精准施策,对户扶贫,为白明肆家办理了三年收益九千九百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并给他家找了一个每月收入七百一十元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在接触中,彭叶了解到白明肆有养牛经验,就帮助他实现了黄牛养殖,鼓励他加入“旺群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承包种植两亩半的黄桃。第二年,又帮助他家购买了两台机器,从事饲料粉碎和玉米脱粒加工。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白明肆的小孙女的教育和他们老两口的疾病,都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医疗政策扶持下,得到切实保障。几年下来,通过彭叶带领的扶贫工作队的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加上白明肆夫妻俩的辛勤劳作,全家终于还清了外债,到二○一八年底,经反复核算,他家人均收入一万一千九百五十四元,达到了“两不愁四保障”,顺利实现了脱贫。

还有一个贫困户,叫郭尽合,年近七十,独自一人拉扯大两个女儿。二○一四年,学校曾动员他的两个闺女到艺校学习美术专业,按照教育优惠政策,可以免除一切费用。彭叶作为第一村支书,时时关注着姐妹俩的学业和生活,鼓励她们继续考学,拓宽人生道路。二○一七年至二○一八年,这对姐妹分别考取了许昌和三门峡的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能有四千元的国家一等助学金和3000元的“雨露计划”助学补助金,她们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郭尽合终于一扫满脸愁云,心情舒展了。眼看老郭家从村民们同情的对象,变成了村民学习的榜样,彭叶心里也很高兴。

担任第一村支书三年来,彭叶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冬战三九,夏战三伏,度过了无数“5+2”“白+黑”的日子,她努力为村里争取发展资金项目,精心规划产业发展,利用第一书记的专项经费,为蔡庄村建成了三百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让县雅鑫制衣厂租用之后,扩大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满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彭叶还发动村民白明付,让他回到蔡庄村办厂子,两条纸业加工生产线在她牵线搭桥下顺利投入运营,带来了贫困户就业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双黄蛋;她还积极动员在深圳经商多年的村民郭海群回到村里,帮扶办起了村里的第三家合作社,种植的羊肚菌和名贵中药材长势喜人,为蔡庄村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三年来,她还积极开展教育和文化帮扶,在村部开办国学小讲堂,组建村业余剧团和广场舞队,邀请南阳市曲剧团“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连续三年举办了三届蔡庄村春节晚会。

蔡庄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支部的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抓起来了,水、电、路、网各项基础设施齐备,“两不愁四保障”全部得到落实,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二○一九年初,蔡庄村被唐河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称号,二○一九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二○二○年新冠疫情防控中,蔡庄村两千八百零七人没有发生一起确诊或疑似病例。三月初,接到市、县复工复产通知,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分批次引导村民四百多人到山东、广东、北京、郑州、南阳等地进行劳务输出,她积极协调村里的豫源纸业加工厂和雅鑫制衣厂两个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推动全村的春耕生产。

在蔡庄村的一千个日日夜夜,她曾遭遇暴雪后返村差点车毁人亡,停水半月化雪水刷锅洗脸,也尝到过让蝎子蜇了一下的钻心疼痛……苦过、累过、困惑过,如今满满是收获。从纠结到融入,再到深深热爱,蔡庄已成为她一生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由于工作出色,彭叶先后荣获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南阳市十大新闻人物”、南阳市“三八红旗手”,市直“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还有一个唐河的女子,叫杨金枝。她曾是昔日的贫困户,经过了奋斗,现在是一个扶贫人。

杨金枝是唐河县苍台镇后陈排湾村的脱贫户,四年前,她家穷困潦倒,婆婆生病差点因为没钱看病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机。现在,吃穿不愁,医疗、教育都能够得到保障,房屋敞亮心情也愉悦,如今的她也通过自身努力,甩掉了穷帽子,当上了村干部,成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一员。

杨金枝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先天患有小儿麻痹症。从牙牙学语到豆蔻年华,慢慢长大的她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努力改变,贫困、残疾将伴随着她的一生。于是,她拼命地学习,想像张海迪一样,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一直咬牙坚持,多少的无奈和委屈,她都默默承受。可是,大学毕业后,现实再次击败了她。由于身体原因,毕业即失业,当时,她觉得自己的未来看不到一丝光明,想起多年的努力,想着一直支持她、包容她的家人,内心愧疚不已,也曾为此颓废。

二○一二年,她嫁到苍台镇后陈排湾村。婚后的生活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美好幸福。她的新家庭,困难重重:婆婆残疾,公公年迈体弱,丈夫无一技之长,除了种地,全家没有其他收入。随着两个孩子接连降生,婆婆又患病负债,本来不堪重负的家庭,又一次蒙上了阴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全家六口人以后将如何生活,她和丈夫就相对无言,以泪洗面。

就在她家的生活陷入困境时,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经过了调查核实、民主评议等程序,二○一六年七月,她家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家来了帮扶责任人,他们坐着矮板凳,细心地跟她攀谈,他们拉着她一起想办法,鼓励她,一定要抖擞精神,改变生活面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低保、六次报销、到户增收等很多精准扶贫的帮扶政策,一一落实到家里,使她家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

二○一八年,她的丈夫被驻村工作队介绍到广州一家物流公司务工,杨金枝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被村党支部安排到县里的昊蕴针织有限公司,参加针织衫加工技术培训,学成之后,村委筹资,她当技术指导,成立了扶贫车间,村里的十九名贫困姐妹走进了车间,在她的带领下学习针织衫加工,随着技术的逐步熟练,姐妹们收入逐渐提高,杨金枝家也于二○一八年底顺利脱贫。

唯自强者进,唯奋斗者赢。脱贫路上让杨金枝活出了别样人生。二○一八年村委换届,她有幸得到父老乡亲的认可,被选为村委会的干部,负责村里的扶贫工作。

接手村里的扶贫工作后,她才发现这脱贫攻坚工作,都是硬茬,真的很不好干,要真真正正为乡亲们想思路、找对策、谋发展,又要做长远谋划,去解决村里的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实现收入达标、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都能得到保障,她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和巨大的责任。

杨金枝吃过苦,她没有退缩。白天,她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晚上,她整理各类档案资料。通过同事们平时的指导,她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扶贫专题培训。加上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一年多下来,村里的扶贫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她的工作能力也获得了镇领导的嘉许,被抽调到镇扶贫办工作。

作为村干部,她深知,贫困群众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上的帮扶,还需要长远的、稳定的增收措施。有一次,在和老乡聊天中,她无意间听到村里有一位菌类专家在湖北种植白参菌和各种菌类,她了解到白参菌是一种高端菌,它的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还能带动就业。

经过多方考察,慎重研究,她决定带领大家实施白参菌种植项目。二○一九年项目落地,这个村集体的项目,带动了村内和邻村一共五十六户贫困户参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到年底,白参菌迎来了大丰收,二○二○年年初,贫困户都高兴地拿到了第一次分红。

“幸福生活都是靠干出来的。”实践证明,幸福不是等来、要来的,勤劳致富是最光荣的。如今的杨金枝是向前走,初心不改,把为乡亲们谋幸福、带着他们奔小康的念头,记在心头、扛在肩上,以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努力工作,感恩这个新时代。

彭叶和杨金枝,两个南阳的女子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以自己的行动和工作,以辛勤的汗水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了“女子不会不如男”。这两个女子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