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成与传承
2021-11-12高岩
文 |高岩
文化的不同,本质在于价值观的不同。个体生命因文化认同走到一起,聚族而居。群体成员均尊奉群体所信仰的价值观。中原文化这种带有共同理想追求的文化和价值观将中原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与特性紧密结合,并通过实践活动来传播和发扬。
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并且一直都是个中翘楚和执牛耳般的存在。究其缘由,与中原长时间处于全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以及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有关。中原文化与中原大地紧密相连,刻有中原大地的印记。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1.克勤克俭 中原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勤奋进取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道德。明儒冯梦龙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是对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有天灾人祸,必须有所准备,平时应勤努力、多储蓄。真正的中原人以勤俭朴素为荣,以奢侈骄逸为耻。
中华民族是勤劳朴素的民族,这在中原人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明清时期武安商人汪淏在《生意世事初阶》说“:贫贱生勤俭,勤俭生富贵,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佚,淫佚生贫贱,此循环之理,不可不念。”中原人推崇既勤又俭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富而有仁 仁爱善良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仁,是最高的管理境界,是儒家管理的精髓。中原人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发不义之财为耻。
卜式,河南洛阳人,以耕种土地、放牧牛羊为生,从小父母双亡。多年后,由于他善于经营,羊群增加到上千头,在当地购买了大量田地房屋,遂成当地有名的富户。当时汉朝经常遭受匈奴的侵扰,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帅大军抵抗匈奴,卜式深感汉朝与匈奴之战与家国利益休戚相关,就主动向朝廷上书,愿意捐出一半家产来帮助边境战事。卜式这种将自身命运与家国命运休戚相关的做法,体现了中原人富而有仁、扶危济困的价值理念。
3.信义为本中原文化是有浓郁儒家背景的地域文化。中原人喜读诗书,多有文化修养,虽身在商场,却从来没有忘记“信义为本”的儒家济世理念。
明清时期的康百万之所以能富甲一方并且延续四百多年,与家族一直秉持的“重道义、养人才”经商理念是分不开的。康百万庄园主宅区大门入口处有一口叶氏古井,这口古井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关于此井还有一段康家和邻里之间诚信仁义的佳话。康家此地原为叶氏所居,名为叶家胡同。井为叶氏先人所凿,泉水汩汪而甘冽。当时此地有康、朱、叶三个家族,均为大户,而康家无论在人丁与财势上均不如朱家,有“朱(猪)吃康(糠),叶(噎)死朱(猪)”的说法。为改变这种状况,康家决意买下叶家这块风水宝地,并要出重金买井。叶家卖地不卖井,留下深井让子孙代代心怀感恩。从此,康家门前留下了这一口叶氏井。
二、中原文化养成
1.中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原文化的养成离不开中原这片肥沃土地的滋养,更离不开中原传统而深厚的儒家文化的熏陶。
不同学者对“儒”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界定。(1)有文化修养的人。以内涵界定而言,儒就是有文化品位,性情儒雅。(2)由儒士转化而来的人。从历史上看,儒士就是对具有儒家文化精神的一种特称。基于此,儒也被称为“士”。(3)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支柱的人。中国古往今来代代相传的文化,即为传统。在儒家文化的关照下,中原文化深深地被打上了儒家印记。
2.留余治家的治家哲学传统中原文化大而见之可以称为“儒家文化”,小而见之则可以归结为留余文化,这从康百万庄园南大院“方五丈”大厅内悬挂的“留余匾”就可以窥见一斑。作为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留余匾共计174个字,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子孙百姓。这块中华名匾既揭示了康家发家的奥秘所在,也全面展示了传统中原文化的留余特色。
3.中原地区浓郁的商业文化滋养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古时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很早就积淀了浓郁的商业文化。中原自古就是商人集聚之地,中国商人中的诸多第一都出自中原,如第一个拉着牛车做生意的王亥,第一个有官商背景的子贡,等等。
三、传统中原文化的缺陷
1.传统中原文化的消极性 谦让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这种礼节。这与当下的市场经济并不相冲突和矛盾,也并不否定经济领域中的正当竞争。但如果过分地谦和忍让,一味地温文尔雅,则势必会被无情的市场经济所淘汰。真正的中原人既有“和”的愿望,又有竞争的意识,一味地消极忍让乃是迂腐的表现。
2.传统中原文化的官商性政治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这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传统的中原文化在价值取向、致富谋略等许多方面,却有着对“官”的依附、官商勾结的突出特点。从范蠡、子贡开始,传统豫商就有了“官商”的萌芽。而大商人吕不韦更是投资君王,这些人的意识是儒家思想缺陷的折射。传统中原文化十分强调官府的重要性,一些豫商的著作、家训都对后代进行不得罪官府甚至依赖官府发家致富的教育。官商勾结是腐败的毒瘤,是真正的豫商所不齿的。
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与传承
1.唤醒“中原文化意识”历史证明,中原文化一直是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的典范。在现代,中原文化意识也应当成为全体中原人的自觉意识。中原文化体现出来的理念、精神、气质、情操、智慧、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方式,在现代全球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并可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呼唤“中原文化意识”的觉醒,从对中原人的低调认同发展成自觉向往,蔚然成风,这样才能使中原文化上升为中原地域文化的主流,成为引领现代经济文化的潮流之一。
2.提升“中原人传统文化素质”中原人光有“文化意识”,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重要的还在于具备“文化素质”。传统中原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赞誉,在于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前面所列举的诚信仁爱、以义生利、生无所息、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网络人才、出奇制胜等精神和理念,无一不体现了中原人的特质。
3.强化“中原人与中原文化知行实践”儒家文化的精髓是知行合一,“中原文化意识”和“中原人素质”必将落脚于“知行实践”,才能变成现实。传统中原文化只有在践行“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才能变革转型为现代新型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践行中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学习儒家文化,并理解和亲近中原文化。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中原文化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在生活中应当有意识地运用中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中原人在身体力行实践中原文化的同时,还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持之以恒,这才是切实的笃行之道。
五、结论
中原文化绵延两千多年,洋洋大观,理蕴丰厚,通俗实用。《道德经》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许多中原人以中原文化为荣,自觉践履和创新中原文化;而一些人还在观望存疑,甚至抵触和嘲笑中原文化,这不足为奇。历久弥新的中原文化只有靠历史和实践才能检验其正误,彰显其价值。我们寄希望于现代新型中原人在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大潮中勇当排头兵,成为时代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