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美术教育传承民间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以三都水族“马尾绣”为例

2021-11-12||张

对联 2021年4期

文 ||张 路

一、探索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发挥优势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要遵循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依托相关高校、企业、机构,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黔南幼专”)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高职院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性。

(一)民族性。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州辖12县市,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千百年来,境内的各个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截至2017年年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县级2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二)地域性。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水族拥有独有的文字、语言、服饰、节日等民族习俗,三都水族文化融合当地布依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水族“马尾绣”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三)艺术性。三都水族“马尾绣”是水族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是我国传统刺绣中独特的工艺,凝聚了水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全国仅有的水族“马尾绣”绣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意义。三都水族“马尾绣”技艺将结绣、平针、乱针等多种刺绣工艺融为一体,是一门独特的民族刺绣工艺,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

(四)师范性。师范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教育的传递者,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师范类高职院校要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重视美术教师与课程的参与,发掘传统美术资源,充分利用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少数民族艺术教育资源,将三都水族“马尾绣”传统手工技艺运用于美术教育教学中。

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实践文化育人

(一)开设民族民间美术手工课,以其独具的艺术优势,突显出独特的美育作用。现代手工艺术以创作性、实践性为基础,将三都水族“马尾绣”这一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美术教育课程目标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在美术专业开设选修课,教授水族“马尾绣”技法,结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马尾绣”的图案和技法,增添现代艺术元素,形成有特色的马尾绣图案和技法。坚持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民间美术》课程的开设,使水族“马尾绣”等民族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就业道路。

(二)社团活动融入水族“马尾绣”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深化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举办水族“马尾绣”技艺培训,主要学习用纺车纺线、捻马尾线技法,钉线绣、螺旋绣等传统针法;学习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进行水族“马尾绣”传统图案的设计。社团活动融入水族“马尾绣”传统工艺,营造良好的“马尾绣”文化氛围,能够让更多学生了解“马尾绣”,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信心。

(三)建立水族“马尾绣”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承担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建设。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仙,工艺师韦娘,绣娘韦应利、潘永丽等十余名“马尾绣”大家,与黔南幼专资深美术骨干教师共同担任“宋水仙”大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在大师宋水仙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三都水族“马尾绣”技艺,并在传承中探索创新。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将给黔南幼专教师提供一个发挥自我价值的舞台,使其教学目标更为明确。鼓励校内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这项技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校外名师指导,校内教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感受民族民间文化魅力。每年的“青春五月花”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水族“马尾绣”竞赛。开展学校民族民间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增强学校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进行师生作品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类美展、创作比赛和书法、绘画、摄影技能大赛等。学生“马尾绣”作品通过手绘、打样、刺绣等方式完成,将图案提炼概括运用到现代生活物品中,体现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日常生活用品的结合。以水族“马尾绣”为元素进行编排,融合歌舞、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以舞蹈的形式展示民族民间文化的技艺魅力,体验神秘的水族文化。

(五)通过社会实践,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民族民间文化、学习更精湛的传统技艺,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到“马尾绣”发源地三都中和、三洞等乡镇及三都县水族民族民间藏品馆深入调研,收集原生资料,为“马尾绣”的教育传承提供范本。实地观摩老艺人的刺绣过程,请教相关刺绣图案蕴含的故事和寓意;参观水族民间收藏家的刺绣藏品等。上述举措,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感。

三、结语

高校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民族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高职院校结合地域特色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理论思考和现实实践中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彰显非遗传承精神、文化创新理念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合的办学特色优势,让人感受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多彩魅力与丰厚底蕴。高职院校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培养优质人才,主动对接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努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扎实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高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培养素质高、专业强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实训的效率,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的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