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11廖桂林
廖桂林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功能、内容、结构及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各学科教学要以新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地理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也要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但是从现实来看,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有效举措,真正开展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初中地理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新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需求,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就当前来看,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它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性课程;从课程内容来看,它立足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實践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好初中地理能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教师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予以充分重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教学实效,对此教师要引起重视并且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功效。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虽然教师反复强调任何--门学科都很重要,要求学生要立足于长远,为高中阶段或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现实情况下,很多学生还是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只着眼于现实,特别是中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不重视,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所谓的‘重点学科”上,而在地理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或者“临阵磨枪",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师教学的热情不高
受学校总体情况影响,很多学校都出现了地理教师所带班级较多的现实情况,教师教学负担较重,难以承受,受此影响,-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疲于应对。另外,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足,这势必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甚至阻碍教学进度的推进。学校评价机制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地理教师在学校的评优事务中机会很少,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很多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和热情严重不足,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针对学情缺乏有效变化和调整,导致初中地理课堂缺乏活力,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初中地理学习。
二、采取恰当措施,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实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对策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用新课改理念指导地理教学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好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首先要清楚新课改的要求,用新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教师教学。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也就是要根据初中生特点,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其次,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即要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要能够应用地理课上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对教材死记硬背。初中地理教师要树立主动学习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主动投入新课改中,否则就会被时代发展所抛弃。初中地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主要研究还是要集中于学习和研读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开展学科教学的指南,它不仅规定了初中地理学科的性质,还对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特别指出了初中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即在指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了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和爱国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全球意识。这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二)调整教学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视
地理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它兼具文科和理科课程的双重特点,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巨大作用。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部分家长对于初中教育的巨大变化也知之甚少,家长的态度有时也会影响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态度。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地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反复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转变认识,提高对初中地理的重视程度。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教师甚至可以从高考的选课给学生介绍学好初中地理的重要价值。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地理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也就是单纯依据学生考试分数的评价方法,要重视对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整个过程的评价,也就是重视过程性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学生也会在意自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从而更专注地投入地理学科的学习中。
(三)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初中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改变以“教教材为主的单-讲授法,通过变换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1.重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在呈现学习内容时相对精炼、抽象,如果学生抽象思维或日常积累不够,很容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目前初中课堂已经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能形象、直观、生动地给学生呈现所学知识,如在区域地理学习“巴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关于巴西的介绍,特别是重点介绍它的足球运动,这很容易引发初中生的共鸣,进而投入新内容的学习。应用多媒体还能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增加学生认知的深度。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特别提倡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教师把学生以4-6人分为-组开展合作学习,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既能实现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还能促进组间的相互竞争,对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有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各小组有效、有序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结语
总之,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重视师资力量的保障,教师也要强化学习意识,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关注学情、合理应用教材、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评促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玉玲.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分析[J].天津教育,2021(2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