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群遍地

2021-11-11邹贤中

连云港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伯母芦花母鸡

邹贤中

1

鸡是农村常见的家禽,家家户户都要养上几只的。公鸡用于报时,而母鸡则可以下蛋改善生活,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剩饭剩菜,家里有鸡,就不会浪费了。还有一个原因成了农村人养鸡的重大理由,那就是有重要客人到来时,农村人舍不得花钱买肉接待,杀一只鸡无疑是最高的礼遇——鸡也值钱,可是对于农村人来说,花现金才是心痛的,杀一只亲手养大的鸡并不需要花现金,反而没有多大心痛的感觉。

我家里养了五只鸡。一只公鸡,四只母鸡。公鸡高大,火红的鸡冠子竖立在头顶,一副不怒而威的样子。每天早上、中午,它都会打鸣,“咯咯咯——咯咯咯——”声音洪亮,极具穿透力。时常见到它在追逐母鸡,母鸡并不接招,使劲疯跑。可母鸡终究是跑不过公鸡的。公鸡一个骑跨,就到了母鸡的身上。母鸡蹲下身子,欲拒还迎。这只公鸡过着一夫多妻的幸福生活。四只母鸡都是下蛋的能手,每天都能下一颗蛋。“一天一个蛋,菜刀靠边站”。对于擅长下蛋的母鸡来说,在农村的家庭是有江湖地位的,而那些常年不下蛋的母鸡则危险了,一旦贵客来临,主人就会磨刀霍霍,让它成为接待客人的一道好菜。

鸡有鸡窝。鸡窝矮小,用砖头垒墙,上面覆盖木板,再用砖头等重物加压,防止黄鼠狼等小动物捣乱。门是一道一进一出的傻瓜式木制门,需要主人每天早上打开,待晚上鸡进了窝后再关闭。它们的日子简单而幸福,早上放出去找食吃,此时的母亲是不会给它们喂食的,一旦喂食,鸡吃饱了就不想寻食了。关了一个晚上禁闭的鸡看见门打开了,新鲜的空气涌进了鸡窝,就迫不及待地往外冲。每次最先冲出来的都是那只大公鸡,它的成群妻妾步入其后。屋前是一块荒草地,公鸡带着它的妻妾“咯咯咯”地叫唤一阵,见没人搭理它们,于是自知无望,撒着欢子去草地里刨食了。草地里有蚂蚱、蟋蟀、蚕、黄粉虫、蜻蜓等虫子,营养丰富。鸡爪结实、坚韧,常年翻刨土地也没见到受到一丝伤害,如果是我们的人手,估计只需要一会儿工夫就得血肉模糊了。

那只芦花鸡已经五天没下蛋了,母亲觉得意外,于是就去盯梢它,这才发现芦花鸡想做抱鸡母了。母亲发现芦花鸡的时候,它躺在一堆稻草上,俯下身子卧着。见到母亲到来,发出“咯咯咯”的威胁之声,像是在警告母亲,不要碰我,不要碰我。

母亲伸手抓住了芦花鸡的翅膀,将芦花鸡提离了地面。芦花鸡的身下,一颗鸡蛋也没有,这不是瞎使劲吗?母亲将芦花鸡扔回到草地上,让它们一起寻食。只是让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母亲才一离开,芦花鸡又跑回去当抱鸡母了。

常年生活在农村的母亲懂得抱鸡母的习性,于是再次去老地方找芦花鸡,果不其然,芦花鸡又抱窝了。农村的事情往往是有计划的,芦花鸡想抱窝打破了母亲的计划,母亲还指望它下蛋呢。母亲气急败坏地把芦花鸡抓起来,按进水里浸。芦花鸡在水底死命地扑腾,溅起铺天盖地的水花。水花易逝,一开始就代表着终结。母亲被淋了一身水。母亲将芦花鸡从水里提出来,让它歇一口气后,又一次将它按倒在水里。周而复始浸了十几次,芦花鸡头晕眼花筋疲力尽,而母亲也成了落汤鸡。

母亲将芦花鸡释放后,芦花鸡在空地上站立了很久才分辨清楚东西南北,然后抖落一身的水,一颠一颠地跑了。

用水浸抱鸡母,是农村人杜绝母鸡想当抱鸡母的良策。

芦花鸡在恢复正常下蛋后没多久突然失踪了。芦花鸡的失踪毫无征兆。母亲发现少了一颗蛋,少一颗蛋母亲并没有在意,农村常见的黄鼠狼、老鼠、蛇都是偷吃鸡蛋的高明小偷。连续几天少了鸡蛋后,母亲才发现是芦花鸡失踪了。母亲有点着急,在屋前屋后“咯咯咯”地模仿鸡叫,可是芦花鸡就是没有出现。母亲打发我和哥哥在山野里到处寻找也失望而归。

母亲心痛地说:“唉,看来是被岩鹰叼走了。早知如此,还不如杀了吃。”

母亲所说的岩鹰其实是老鹰,农村人习惯把老鹰叫作岩鹰。老鹰也叫鸢,是小型猛禽,其性情凶猛,嘴呈黄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在湘南农村,时常可以看见岩鹰在天空盘旋,由于它们双翼极大,所以善于飞翔。一个振翅后,可以利用升力在天空滑翔百十米。鹰眼极为锐利,大地上的兔子、鸡只要所有活动,都难逃它的法眼如炬。鹰一旦盯着了猎物,就悄无声息地降临在猎物身边,此举是为了防止猎物提前发现从而逃跑,接近猎物三五十米范围后,死亡的阴影就笼罩了猎物。鹰骤然加速,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十米以上,猎物来不及反应就被鹰捕捉并带离地面。一旦离开地面,猎物大多只有束手待死。

听母亲这么说,我们也只得陪着她伤心。

人世间的事情,往往是福祸难测的。让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半月后,芦花鸡回来,不但它回来了,连同带来的还有十八只小鸡。那天,母亲正在给鸡喂食,忽然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鸡叫声,伴随着的还有母鸡的“咯咯咯”,母亲好生惊奇,有母鸡的叫声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家里并没有孵小鸡,哪来的小鸡叫唤呢?母亲回头一看,只见那只失踪一个多月的芦花鸡竟然带着一群小鸡回来了。两个月前还神色丰润的芦花鸡老了,它羽毛凌乱,神情委顿。一群小鸡毛茸茸的,饿得直叫唤。母亲细细地一数,竟然有十八只之多。我们原以为鸡丢了,没想到鸡不但没有丢,还孵化了一群小鸡带回来,简直是天降横财让人喜不自胜。

按照正常的孵化程序,母鸡孵化小鸡其实是辛苦的。孵化主要依靠的就是温度和光照。主人将蛋放入固定的鸡窝,以不超过21个为宜,然后将抱鸡母放置在鸡蛋上,抱鸡母展开双翼,用翅膀护住鸡蛋。从此,抱鸡母几乎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蹲窝,这个过程长达21天。此时的抱鸡母几乎是不进食的,就是主人喂食,它也吃得极少。只有饿极了才着急地随便吃点,然后马上回窝继续孵化小鸡。天下的母爱竟然是如此的伟大,动物界也不例外,因为它知道还有蛋需要孵化,如果在外面待的时间太长,蛋就会凉掉,后期再去孵就会出现鸡蛋坏掉的现象,差不多都是吃个半饱之后就得急急忙忙地回去去孵化鸡宝宝。大约21 天的光景,小鸡才破壳而出。

想来这只芦花鸡是想当母亲了,它面对人类的暴力阻拦,选择短时间的配合后消失不见,独自在野外下蛋、孵化,独自面对蛇、老鼠、黄鼠狼、岩鹰等天敌的袭击,毅然决然地生下了十八个鸡蛋,并将鸡蛋一一孵化为小鸡。也许它伤了心并不想回来,它之所以选择向人类低头,也许仅仅是为了让鸡宝宝们不至于饿死。到底何种原因,我不得而知。

母亲看着面前的功臣芦花鸡,连忙给它和鸡宝宝撒米,让它们吃个够。听着它们欢快的叫声,幸福在我们心头洋溢,像投石入水激起的涟漪,一波又一波,荡漾,荡漾。

2

那只黑母鸡病了。

这是母亲投食时发现的。平时抢食最为积极的黑母鸡慢腾腾地走在鸡群的角落里,才啄了几粒米就悻悻地走开了。黑母鸡独自在一个角落里打盹,像三天没有睡觉的人,脑袋一下又一下地往下垂。垂到一定的高度,又清醒了一下,将头抬起来。鸡的眼睛是眯缝着的。

人不舒服会说话,会找医生。鸡不会说话,乡村更没有兽医。就算有兽医,有那个钱请兽医给鸡治病,还不如把鸡杀了吃,给鸡治病的钱足以买一只鸡养着了。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特别是在穷困的农村,钱财都要精打细算着,一旦把账目算清楚了,人们就懂得如何取舍了。

人世间的事情又是残忍的,别说是一只鸡,就是一个人得了大病,家里没钱治疗,该怎么办还是得怎么办。这就是人世间的残忍之处。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每一种生物,都只能自求多福。

伯母来我家串门,母亲说,嫂子,我家的黑母鸡病了,你说有什么办法没?伯母看了一眼老母鸡,说,别不是吃了有毒的稻谷吧?

正是稻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养了鸡,这时候正是鸡的幸福时刻,成熟的稻子弯下了腰肢,连片的稻谷为大地染上了一片金黄。鸡撒着欢子在稻田里乱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是这样一来就惹恼了稻田的主人,不乏一些心胸狭隘的人就在稻田里拌一些有毒的谷子。鸡不会分辨,一吃下去就要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死亡。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农人是因为想毒杀老鼠而下毒的。

伯母又说,要不开刀吧?

母亲吓了一跳,开刀?

对,有的人家婆媳闹矛盾喝了农药要去医院洗胃,我们没条件给鸡洗胃,就只能开刀了。伯母让母亲准备清水、菜刀、针线。

母亲说,我不敢呀,我连鸡都没杀过,哪里敢给鸡开刀。

伯母说,那今天我就当一回医生吧。待会儿你帮我抓住鸡的双腿和翅膀就好了。

东西准备好了后,母亲用右手控制了鸡的双翅,左手控制了鸡的双腿。鸡半死不活,也不挣扎。伯母见状,左手抓紧鸡的脖子,右手找到鸡的食囊,将食囊上的鸡毛拔掉后,露出了白花花的皮肤。鸡吃痛,挣扎了几下,可终究较不过人力,于是又老实了下来。

伯母右手持刀,刀锋锐利,一刀下去,就将鸡的食囊切开了。一股腐败的腥臭味传来,那是食物腐化的味道。黑母鸡剧烈地挣扎。伯母将刀放在地上,右手伸出两指探入鸡的食囊之中,将鸡所吃的有毒稻谷挖了出来,然后用清水将食囊洗干净。鸡已经奄奄一息了。

母亲的声音发颤,嫂子,这能行吗?鸡都要被我们折腾死了。

母亲想哭。

伯母说,不折腾必然死亡,折腾一下还有一线生机。你呀,就是太心软了。伯母说着,开始穿针走线。她要给鸡缝针,将切开的食囊缝合。

伯母当了一回外科医生。

手术彻底做完后,鸡晕厥在地。

伯母叮嘱母亲,等鸡醒了,给它喂点水和米。

生命的力量竟然是如此神奇。半个钟后,鸡醒了,母亲喜不自胜,连忙给鸡准备吃的。鸡也许是饿坏了,却又囿于身体虚弱,只吃了几口就放弃了。母亲看到黑母鸡这个模样,心痛得落泪,早知道好不了,还不如让它痛痛快快地走。

然而让我们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黑母鸡竟然活转了过来,最后完全康复了。康复后的黑母鸡没有人类在医院缝针需要拆线这一说。人们没有时间去给它拆线,也不想再去折腾它。鸡的一生是短暂的,就让线留在它的体内吧。

农村这种惨烈的外科手术实在是让我震撼,没有消毒,没有打麻药,就这样活生生地开刀、清洗食囊、缝针。而最让我震惊的还是鸡顽强的生命力,柔弱的鸡竟然扛下了所有的痛苦,躲过了细菌和发炎带来的致命危险,成功地创造了再续生命的传奇。就是我们人类,那么强大的体魄,也远远不及鸡坚韧的忍耐力。看来,不但是人,所有物种都是珍爱生命的。“蝼蚁尚苟且偷生”——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也许,正是因为物种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才创下了无数的生命传奇,才有了这个欣欣向荣、鲜活多姿的世界。

3

黑母鸡不但康复了下来,它还创造了另一项母爱的奇迹。这一切实在是让我瞠目结舌乃至震撼无比。

黑母鸡当抱鸡母了。它在历经了21 天漫长的孵化痛苦生涯后,成功孵化了20 只肉团团的、毛茸茸的小鸡。“咯咯咯——咯咯咯——”黑母鸡带着鸡宝宝在屋子里转悠。尽管是在屋内,是比较安全的地带,它还是警惕地不时望向天空。母爱与生俱来的本能让它知道,天空有它的天敌,一旦有个闪失,将后悔莫及。

晴朗无云的天宇上,一只鹞子正在翻飞。鹞子,鹰的一种,因为个头比老鹰小了一半以上,所以其小巧的身形又被人称之为雀鹰。然而,不要小看它,就是它小小的个子,却足以对鸡群产生核能般的威胁。

鹞子应该是饿极了,一个纵身,从大门飞进来直扑小鸡。小鸡惊慌失措地乱作一团,鹞子叼住一只小鸡正欲飞走,黑母鸡早有准备,拼了命地飞扑上去。鹞子叼着鸡,动作没有那么灵敏,竟然被黑母鸡扑倒。

鹰口夺食!

鹞子与黑母鸡纠缠在一起,双方就地一滚,难解难分。鹞子是天空的主宰,是机动性极强的空降兵,到了地面一旦被缠身,未必是体型庞大的母鸡对手。一个只是想夺食,另一个却是守护自己的宝宝。目标不一样,气势就有了区别,双方高下立判。鹞子急了,放下小鸡,连忙飞身而起,想夺路而逃。

这只鹞子算是倒霉到家了,急于逃跑的它竟然没有发现窗户是关闭的,而透明的玻璃让它以为那是空气,一头撞上跌落于地。黑母鸡得理不饶人,一个骑跨,将鹞子死死地压住。正在一旁观战的我迅速上前将鹞子抓在手里。再看母鸡,羽毛凌乱,鸡冠子红扑扑的,眼睛着带火。

以弱胜强。

这一切就像羊击败了狼,就像老鼠击败了猫。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黑母鸡这才有时间去照顾鸡宝宝。

我仔细地端详着手里那只倒霉的鹞子,只见它体长约三十厘米,翅阔而圆,尾较长。它的上体呈暗灰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下体有淡灰白色的羽翼。这种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的猛禽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败给一只母鸡。也许,这是人世间唯一一只败给母鸡的鹞子,成为鹰科动物的耻辱者。也许,它自己都不明白行动为何会失败。我知道,生命的震撼,母爱的力量超越了恐惧,战胜了恐惧,是无与伦比的一往无前。

4

2003 年的某一天,在外打工多年的父亲突然想养鸡了。江湖自有江湖的凶险,而故土难离是每一个游子都要面临的问题。厌倦了打工的父亲想在家里做点事情。干什么好呢?种田种地没有发展,养鱼不具备水利条件,养猪已经泛滥。刚好国家有扶贫政策,可以低息贷款搞养殖,父亲思来想去,决定养鸡。在湘南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但那都是小型养殖,少则两三只,多则十几二十只,从未见过哪户人家里超过五十只鸡。父亲要搞大型养殖。

父亲说干就干。他没有钱,于是先去申请贷款。没有钱,后面的事情都没法进行。父亲是时代的幸运儿,他成功地贷到了三万块钱的低息款,然而,从后面的结局来看,这次成功贷款其实是父亲倒霉的开始。

农村没有电视台、没有新闻报纸、没有广播,然而农村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其传播速度不亚于网络时代的飞速扩散。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一传十,十传百,农村的新闻通过口口相传,有了核能般的裂变作用。父亲才贷到款,各种“道贺”的话就送上了门,有的人说,你们要发财了,恭喜恭喜。有的人说,到时候发财了记得给我传授一点点致富的经验。还有人说,苟富贵,勿相忘。父亲笑呵呵地回应着他们。其实不光是父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心头都惴惴不安。这三万块钱,远远不是押上自己全部家当的那么简单,而是这笔钱是贷款而来,有利息。这笔贷款在日夜不停地在产生利息,利息又会产生新的利息,生生不息,永无尽头。如果利润无法大于利息,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没有本钱贷款背水一战的人,成功的又有几人呢?我们的心头都压上了沉重的石头。可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有了钱,父亲买来了养鸡的专业书籍。白天,他就在家里搭建鸡棚,晚上则在灯下自学专业书籍。鸡棚搭好后,父亲一次性投入了3000 只鸡苗,并且拉来了无数的饲料、玉米、食槽等物品。

完全是背水一战的架势。

父亲将心思全部投放到了鸡身上。白天,他将鸡放出来散养。屋前屋后的土地长满了荒草。任何群体,一旦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其破坏力实在是出乎意料地惊人,只一个月工夫,屋前屋后茂盛的荒草不但被吃光,连草根都被鸡翻了出来,鸡屎遍地都是,整个大地,寸草不生。还有挺拔青翠的大树,鸡无法吃到叶子,它们将鸡喙的坚硬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一口一口地将树皮啃食得一干二净,吃不到的地方,就跳起来吃,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杆。

人要脸,树要皮。树皮生于树茎的外部,像盔甲一样保护着树茎。树根吸收的水和养分主要靠木质部向上运输,叶光合作用形成的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光合产物则主要靠韧皮部向下运输直到根部,以供根部生存、生长。当树皮被彻底啄光,上下无法连接,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藏的养料消耗完毕,根部就会慢慢饿死,进而导致整棵树木的死亡。

到了晚上,父亲就将鸡赶回屋内的鸡棚,3000 只鸡被分割在不同的房间里。父亲坚持与鸡同住,他抵御着鸡屎带来的臭气熏天而住进了鸡棚。每天晚上,父亲都要起来好几次,查看鸡群有无异样。我亲眼看见了父亲的勤奋与艰辛,扛饲料、搭鸡棚、喂鸡、铲鸡屎、鸡棚消杀……他没有拜师,仅仅靠一本养殖的书自学成才,将鸡照顾得很好。

鸡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每当看到鸡群生龙活虎地散布在大地之上,父亲的眼角就带上了笑。在父亲的眼里,那就是白花花的钞票,不但能还清贷款,还能小挣一笔。更重要的是,一旦养殖成功,父亲将不用再出去打工,不用再流落江湖——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父亲真的很厌倦打工了。

鸡开始下蛋了。两个还未上学的堂弟欢欣不已,每天主动跑来帮我们捡鸡蛋。鸡蛋呈椭圆形,多为米白色,色浅。我们每天都可以捡到数百枚鸡蛋,这根本吃不过来。两个堂弟都喜欢吃鸡蛋,鸡蛋含有的大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营养丰富,具有滋阴润燥、养心安神、延年益寿的功能,是人们理想的营养库。鸡蛋太多了,除了给我们吃,父亲就将多余的鸡蛋拿到集市上销售。

鸡可以出栏了。虽然是同一批鸡,但是成长的速度却有快慢,有收购商上门收购了一部分。父亲数着白花花的钞票,脸上乐开了花。鸡棚里还剩下数百只鸡,距离能销售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收购商说,剩下的鸡不多了,我来一趟不划算,所以就不上门了,你自己处理吧。

父亲郑重地点了点头。

每逢赶集,父亲就挑着鸡到集上散卖,或多或少换点零花钱。

父亲严格按照书本的知识执行养鸡的各项细节和规定,第一次大型养鸡就能让鸡健康成长实在是难能可贵了。然而,父亲关照到了瘟疫、疾病、天气等所有的因素,却忘记了人类社会最可怕的人心。这个世上永远不乏心理阴暗者,永远不乏见不得别人好的人。

一天中午,父亲突然撕心裂肺地呼喊起来,怎么得了啊,怎么得了啊!

父亲在江湖上闯荡了数十年,已经具备了遇事沉着,处事不惊的素养。父亲这是怎么了?我本能的感觉发生了大事,连忙从屋里冲出来。只见昨天还活蹦乱跳的鸡群都委顿不堪,有的鸡在打瞌睡,有的鸡极力想呕吐,却什么都吐不出来。

住在不远处的伯父伯母闻讯赶来,见状后,伯父的脸色阴沉得能出水,他说,肯定是哪个天打五雷轰的人给鸡下药了……

我的头脑短时间一片空白。

下药?我想起了当年被伯母开刀做过手术的鸡,那只黑母鸡幸运地闯过了鬼门关,可是,这不是一只鸡,是数百只鸡。我们全家上阵也只有几双手,我们能救活几只鸡?

鸡成片地死亡。父亲双眼充血,却不知道找谁寻仇。

农村没有监控,那时候的技侦手段也落后,公安机关的工作作风也远不如现在。父亲没有报警,他知道报警也没有用,十里八村不乏这类事情——主要是表现在鱼塘上。人家的鱼长大了,有人见不得别人好,半夜三更下药将一塘的鱼全部毒死。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警务工作者,我知道,如果将时空交错,通过大量的走访,通过成熟的技术手段,这个案子其实是很好破的。可是,当年终究是当年,如今时过境迁近二十年,所有的证据在岁月的洗礼下都消弭无形,破案自然无从谈起。

父亲将成片死亡的鸡处理完毕后,他大病一场。病好之后,他算了一笔账,亏了时间不说,还亏了五千多块钱的债务。父亲的精神有了些许的恍惚,他时常对我说,要是这些鸡不死,我还可以挣一笔呢。可这终究是如果,少年的我面对父亲的假设,不知道如何作答才能让他心宽一点。

父亲不想去打工,可世道人心逼得他不得不去打工。欠下的债务需要还,还有那不断复利的利息如凶狠的狼群在父亲的身后追赶着他。父亲迫不及待地又到南方打工去了。

家里的饲料一步一步进行了处理。倒是那些给鸡进食的食槽没有了任何用武之地,被堆放在家里。

多年后的一天,在南方打工的我回到了家,又看到了那些布满灰尘的食槽,我想起了初三时代老师对我说的话:你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做个有用的人,回报这个社会。

当时,我对老师的话无法理解。作为老师,他不是应该教育我们热爱家乡吗?时至今日,我也经历过社会的多番磨炼,我懂得了老师,我理解了老师,他一直生活在湘南农村,见过了太多的现象。

当年贫穷的湘南农村,仅仅因为眼红别人,就可以用毒药将鸡、鱼全部毒死。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灭,这心胸该有多么狭隘?这种做法伤害了他人,于自己毫无好处。我又想起来父亲当年养的那些散布在大地上活蹦乱跳的鸡,它们充当了嫉妒的牺牲品,真的很无辜。

猜你喜欢

伯母芦花母鸡
邻家伯母
芦花谣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吟雪
疯狂补课记
芦花和大雄的幸福生活
做蛋糕
藏蛋的母鸡
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
一只特别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