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0李蕾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李蕾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而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值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概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在急救治疗期间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治疗起效时间,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间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概率,值得推行。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护理干预;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5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人体呼吸道吸入所引起的中毒反应,且以头晕、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眼花、疲乏无力等为缺氧症状,以恶心呕吐、胸痛等为应激症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属于常见急症之一,对人体的损害性极大,若是在中毒后未及时送医治疗,便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产生的应激与缺氧等症状会造成机体中枢性呼吸衰竭,一旦中毒便需尽快入院开展急救治疗,而本次研究则决定在患者开展急救治疗时加入早期护理干预,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1.23±4.25)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41.39±4.35)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观察、监测、吸氧、用药、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1)病情密切监测。辅助患者迅速远离中毒环境,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度,并通过具体操作快速确定患者一氧化碳吸入浓度,即中毒程度。确定后,让其保持平卧位姿势,松开衣裤,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后送院治疗[4]。(2)转送至入院期间护理。患者在转送至医院过程中,必须和纠正缺氧情况,给予轻度中毒者面罩低流量吸氧,给予中度中毒者面罩高流量吸氧,吸氧时流量需控制在8-10/Lmin。(3)心理疏导。急性一氧化碳患者在中毒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便会使患者萌生出焦虑、烦闷、恐惧、紧张、排斥等诸多负性情绪,其中以焦虑与抑郁最为显著。此时,护理人员必须选择正向心理疏导的方式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并通过持续性提问法与意识尚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保持积极性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情绪得以平复。(4)高压氧治疗护理。当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会莫名产生不安感,加之,在高压氧环境下开展氧疗,存在易爆、易燃等危险因素,因而护理人员需提前安抚患者,让其了解其安全性。与此同时,需严格注意,进舱前必须穿戴好规定服装,禁带危险物品,杜绝一切危险因素[5-6]。做好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如昏迷患者的约束、备全急救药品、管道管理等等。急救治疗送至普通病房后,最好保暖措施,防止意外。

1.3 观察标准

(1)比较两组生活情况--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予以评测,评定条目包括有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值各100分。

(2)比较两组并发症--肺部感染、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

(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通过对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评测探析其情绪状态,选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测定SAS、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x2检验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情绪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概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3。

2.4 两组时间值与评分值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時间与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4。

3  讨论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刺激的有毒气体,在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但结合后便不容易解离,会造成血红蛋白含量持续降低,间接抑制呼吸功能和氧气的生成,以至于造成缺氧,引发缺氧血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比较常见的生活和职业中毒,而引发一氧化碳中毒情况较为繁多,轻度与中度中毒者尚且不会危及生命,但重度中毒者若是延误治疗便立即会危及生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暴露于有汽车尾气的封闭空间、意外或故意暴露于中毒环境中等等,而意外暴露于中毒环境中在冬季较为常见。急性一氧化碳患者一旦中毒便会对脑组织及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受到抑制的情况,危及生命。因此,急性一氧化碳患者在治疗时需以急救治疗及护理联合实行,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最直接且最优质的治疗,尽量以最佳治疗手段全面改善急性一氧化碳患者的临床病症,积极改善预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通常可选择高压氧、高流量氧疗、支持性治疗等予以治疗,其中高压氧治疗是应用度较广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快速性等优势,可降低病死率,同时高压氧治疗可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与氧的弥散度,促进血红蛋白相分离,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进而收缩颅内血管,阻断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恢复脑功能。本次研究在急救治疗中加入早期护理干预便是缩短缺氧时间,提高治疗及护理效率,改善预后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急性一氧化碳在急救治疗期间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治疗起效时间,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还能降低并发症概率,且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卓玲, 陈映柔, 张叙填. 整体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06):86-90.

[2]林志华. 高压氧治疗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20):133-135.

[3]郑威威. 规范化康复促醒计划对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意识及脑功能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09):81-84.

[4]孙秋岩, 赵艺. 心理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探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796(34):182-183.

[5]薛琴芬, 王艳玲, 杨洋.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02):86-88.

[6]李兵飞, 杨洁, 张一凡. 优质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 27(03):173-174.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