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

2021-11-10李红梅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康复护理

李红梅

【摘要】目的:探究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手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病例数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比较康复指标、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功能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5.24%,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80.9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联合应用心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具有很好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手部外伤;康复护理;功能锻炼;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52

手是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器官之一,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无任何保护状态下使用的,并且会频繁接触各种工具和物体,再加上人在跌倒时第一反应是使用手进行支撑,因此造成手部比较容易受到创伤,例如割破、骨折等[1]。在严重手外伤的临床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涉及到骨折复位、神经缝合等,患者的手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影响[2]。同时容易逐渐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正常的手功能锻炼。因此,给予手外伤术后患者优质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需要在做好手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治疗和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和参加功能锻炼,有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加快术后康复,改善手功能[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84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纳入42例,男性病例26例,女性病例16例,年龄大小范围是23岁-57岁,平均(44.56±2.15)岁。手外伤类型:切割伤12例、机械碾压伤9例、肌腱损伤5例、骨折8例、其它8例。观察组病例数纳入42例,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18例,年龄大小范围是22岁-57岁,平均(43.86±2.08)岁。手外伤类型:切割伤10例、机械碾压伤8例、肌腱损伤6例、骨折7例、其它11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手外伤手术指征;(2)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方式、开展时间知情并同意,自愿参加;(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截肢者;(2)合并其它严重脏器疾病者;(3)精神疾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嘱咐并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功能锻炼,内容及项目包括被动屈伸训练、手滚圆球抗阻训练、主动屈曲指间关节训练,但是不强制患者训练。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和饮食建议。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首先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明确手外伤的程度以及手术效果,并结合以往成功手术康复病例帮助患者认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训练。并细心、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与手外伤相关的医学知识,解答患者疑问,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另外需要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术后手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患者无骨折及肌腱损伤情况术后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被动屈伸训练,活动范围5-10°,每次10分钟所有,达到患者手部耐受即可。另可根据手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分指板、健身球以及橡筋网锻炼项目,术后2周指导患者进行手滚圆球等主动抗阻訓练。患者存在肌腱损伤,指导患者将患指关节伸直,固定近端指关节后进行指间关节屈曲。手指骨折患者需在骨折位置愈合后将固定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需具有强制性,并且要为患者评分,嘱咐家属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和言语鼓励。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手功能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评定标准:(1)优:生活可自理,恢复工作能力;(2)良:生活可自理,参加轻工作;(3)及:不能工作但生活可自理;(4)差:不能工作且不能生活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两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95.24%,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80.9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手外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创伤类型之一,引起手外伤的原因很多,多数为机械碾压、砸伤、切割伤以及暴力撞击伤等,可单独出现或者同时出现肌腱损伤、骨折,严重外伤需进行手术治疗[4]。手外伤术后患者普遍会因为外伤因素和手术因素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再加上患者手功能受损,会对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和预后[5]。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手功能恢复以及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的基础内容是功能锻炼。手外伤术后的功能锻炼需要结合患者手外伤的类型、严重程度、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手功能实际情况等采取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法,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功能,加快术后康复[6]。护理人员还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找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利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护理经验和以往成功康复病例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分析,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高治疗信心,积极参加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手功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7-8]。路玉霞[9]研究中表明在手外伤术后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康复指标及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说明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功能,改善预后,应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素香,王梨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3):155-156.

[2]李芳.心理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09-210.

[3]章玲,许永先,邹旭.手部动力支具在断指再植术后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07):531-534.

[4]王璐璐.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价值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20,030(002):196-197.

[5]刘燕,区洁崧,梁嘉敏.手外伤患者外科手术后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9,027(012):35-37.

[6]施平.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01):58-61.

[7]钟玉娟,韦丽萍,赵佩珠,刘见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0):99-102.

[8]谢敏.手外伤康复中作业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 032(004):968-969.

[9]路玉霞.心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35(03):224-226.

猜你喜欢

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的康复护理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37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